第九章 后宫之力
周皇后看了一眼陈圆圆,心中涌起不安,这也太漂亮了。
崇祯多年来宠信田贵妃,而田贵妃恃宠而骄,经常不给自己面子。
现在田贵妃病了,却又来了一个陈圆圆?
周皇后:“圣上,我为后宫之主。怎么新进来一个选侍,也没告诉我啊?”
崇祯笑笑:“这不昨晚才刚来的,田弘遇的义女,田贵妃的妹妹。”
“今儿早朝,田弘遇捐饷银五万两,所以现在陈圆圆不是选侍,已经是贵妃了。”
周皇后一时觉得难以置信:“圣上是否封官太快了?捐银五万,就直接晋为贵妃,离皇贵妃只有半步之遥。”
崇祯握着周皇后的手:“朕就是要如此树一典范。让朝臣知道,心有朝廷,朝廷就有厚赏。”
王承恩见陈圆圆还跪在地上,补了一句:“陈贵妃昨天才入宫,后宫礼仪还未完全学会,奴才会敦促好好教习的。”
所谓娶妻娶德,纳妾纳那啥,周皇后,还是贤惠为主。
听出了王承恩的话外之意,周皇后挂不住面子,轻声说:“平身吧。”
崇祯见此情况,对陈圆圆说:“朕给你讲个往事,你听明白,以后要好好尊重皇后。”
“崇祯十三年正月,嫔妃按惯例都要向皇后朝贺。”
“周皇后让田贵妃在殿外吹了大半天的冷风才让她进殿。”
“后来田贵妃向朕哭诉,朕质问了皇后,但后来,朕让田贵妃搬离现有宫殿,三个月不得侍寝。”
陈圆圆听完这话,急忙回答:“臣妾明白,臣妾一定尊重皇后。”
而周皇后听到此事被提及,心中明白,这是给了自己足够的面子,但也是侧面在说,这个陈圆圆,将来起码是田贵妃的地位。
正宫皇后,尊贵非常,但不可多有嫉妒之心。
崇祯没有细究这点小事,开始说正题。
“一起用膳吧,朕刚好有些事情要和皇后商议。”
“田弘遇捐了五万两,你父亲周奎,这些年没少捞钱,我准备让他出十万两。”
周皇后听了这话,大惊,急忙跪下。
“本宫的父亲,确实有些跋扈,借着本宫的名义,做了些生意。但整体是遵守朝廷法纪,忠于圣上的。”
崇祯见状展颜一笑:“不要紧张,朕说他捞钱,是戏言。朝廷现在缺钱,需要他带头协助,朕才好名正言顺的,收拾那些勋贵。”
“这其中利害关系,想必你是懂的。”
周皇后急忙点头:“本宫明白,本宫自会让人带话给父亲,让他支持圣上的提议。”
旁边一直不敢说话的袁贵妃,见状也跟着表态:“臣妾也会让父亲捐些饷银。”
崇祯哈哈一笑:“你家里没那么大家业,捐个一千两意思一下就好,重在心意。我大明也不差这点钱。”
“圆圆,来共饮一杯,为皇后和袁贵妃抚琴一曲。”
陈圆圆闻言,干了一杯酒,开始抚琴。
酒至半酣,崇祯问:“皇后和皇贵妃,女红可曾懈怠?”
周皇后与崇祯皇帝朱由检同岁,父亲周奎是苏州人,以算命为生,家境贫寒。
周皇后是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做家务。
入主后宫后,周皇后提倡节约,裁减费用开支,穿旧衣服,亲自洗衣做饭,亲自纺纱织布。
同时在后宫放置了二十四具纺车,教宫人纺纱。在周皇后的带领下,后宫的节俭蔚然成风。
只是可叹皇家如此简朴,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却积攒了五十三万两银子。
周皇后闻言,答到:“自然不曾懈怠,圣上想添置衣裳吗?有何需求,臣妾自会亲自缝制。”
崇祯拽过袁贵妃,头枕在袁贵妃腿上。
“寻常衣服,怎么值得皇后亲自动手。朕提议捐饷,为的是整顿京营。”
“朕会在京营中,提拔一些有用之人。皇后寻空,多做一些铺盖,料子用最好的,我后面要赐给京营的将领。”
周皇后瞬间懂了崇祯的意思。
靠皇后做女红,能省下几个银子?主要是起个表率作用,让大家不要铺张浪费。
而做铺盖,赏赐京营将领,这性质就不一样了。将士得知,铺盖是皇后亲自缝制,自会觉得珍贵。
这不花多少钱,以荣誉就可以收人心。
而崇祯把这种事情留给自己,说明自己还是大明不可撼动的皇后。
陈圆圆虽有美色,所获宠爱,最多也不过与昔日的田贵妃媲美。
动摇不了正宫的地位。
想到这里,周皇后心中一宽,跪下说到
“臣妾领旨,谢圣上恩典。”
崇祯哪里知道周皇后有如此复杂的心理。
“起来说话,自家人不要总跪。这事是辛苦你的,哪里还要谢我,是我谢皇后的辛劳才对。”
“袁贵妃也抽空帮皇后做一些,不要搞太复杂。”
“让宫女去把大部分做完,你们缝制一些关键之处就行。这事的意义,比实际的东西要更重要。”
袁贵妃一边轻轻的给崇祯按着太阳穴,一边说:“皇上放心,我会协助皇后办好此事的。”
崇祯听着陈圆圆的琴声,靠着袁贵妃的腿,忍不住高歌一曲:“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大明美如画,不可让那建奴,流贼来糟蹋。”
酒足饭饱,周皇后和袁贵妃离去。陈圆圆弄了一盆水,轻轻的给崇祯擦脸。
“皇上呀,皇后和皇贵妃,都能在大事上为皇上分忧,只有臣妾无能,只能为皇上抚琴。”
擦完脸,崇祯坏笑着一把抱住陈圆圆:“现在到你为朕分忧了。”
和陈圆圆闹了一会,没办啥事。
毕竟是白天。
还有很多公务要处理,天下未定,还需勤奋。
回乾清宫的路上,崇祯告诉王承恩,召兵部尚书陈新甲来见。
陈新甲,万历三十六年举人,是近百年内,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要职的第一人。
崇祯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崇祯十一年,受杨嗣昌推荐,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
崇祯十三年,进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是正二品,陈新甲在边疆多年,有才干,有魄力,习边事,可以算文人统帅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