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总结
简单评级:SS\S\A\B\C\D
故事线:D\故事线约等于没有,离大谱
叙述张力:D\强行尬解剧情,离大谱
逻辑线:B\应该没什么大错,勉强及格
人物塑造:C\有人物塑造的意识,但写的稀烂
希望下一卷能有所进步吧……
……
简单说一说第一卷的剧情,锐评一下我现在写的和应该写的,再说说之后准备写的。
这本书的开篇就是翻明实录的时候看到的朱翊钧托孤这一段,挺好,是我的了(笑
……
第一个点,朱翊钧死了,主要矛盾在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太子身上。
其实安排剧情的时候,我应该去写郑妃和朱常洵的动作,这冲突不就来了吗?
然后铺垫好,写朱常洛的反击,物理反击,套娃借刀杀人,这样写读着估计就会比较有意思。
我现在写的有点儿太生硬了。
当时想着不太符合史实啊,但是后来再想想,明朝的那群读书人们能编,咱凭啥就不能编了嘛,咱也是读书人啊(大雾
围绕着这个事儿,写出来第一个矛盾冲突,安排一下剧情,朱常洛的危机、朱常洛的摆烂、朱常洛的应对,想一想能写的挺有意思的。
……
第二个点就是朱翊钧心态,由派朱常洛出去收税恶心文官,到派朱常洛名义收税实际上给他培育自己势力的机会,更加恶心文官,的一个转变。
这个转变主要的推力是盈朝众正在矿税、言官、放囚、太子出阁读书四个问题上的对抗,催生朱翊钧加剧摆烂。
讲真的我对东林党是真的没有什么好感,不能因为跟他打擂台的是阉党就对他放低标准。
自称读书人,你不能跟魏忠贤这个流氓比烂吧?
比较的话,往上和张居正比,比不过张居正至少能有徐、高、严甚至夏的成绩,再不济也要比申时行、沈一贯之流强吧?
(哔——哔——哔!
……
第三个点就是朱常洛为了自己势力发展所做的准备,包括文官武将。
这个点其实是偏向于收集的,应该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写好的。
我还写的差到被人催剧情(属实离谱
……
总的来说,这一卷我在围绕着这三个点去写的。
关于之后的内容。
一定程度上我认为万历朝的博弈,不单单是皇权/相权,皇帝/文官之间的斗争。
更多的是一个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
第二卷我们的朱常洛会去蓟辽,从戚继光下台之后蓟镇历任总兵的更替、隆庆和议的影响、矿税太监高淮、辽东人心的转向、辽东的历任总兵官的更替、万历朝鲜战争的余波、努尔哈赤的崛起,等等吧,能有挺多有意思的值得写。
再之后武昌、福建、江苏、浙江都有很多值得写的地方。
诸位里边儿做,您就请好吧~
……
这卷其实最应该写好的人物就是朱翊钧。
朱翊钧这人我认为其实蛮信任身边人的,对身边人也挺好的。
当然了,他眼里太监宫女都是不算人的(离谱
不知大家读嘉万时期是什么感受,我读的时候就一个感受,无奈。
无奈怎么办,摆烂(不是
说实话,如果朱翊钧的儿子真的有我们主角这么优秀的话,我猜朱翊钧没准还真的有小概率这么做。
这位爷可是摆烂的祖宗。
朱翊钧这皇帝,从上任以来真的是没成过几件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说让朱翊钧乾纲独断,不一定会更好。
但是作为君主专制体制下,朱翊钧的权力,可真的是比较离谱的。
他能不让任何事做成,但是也没法让任何事情做成。
所谓的“文官集团”也是如此。
我比较赞同政治就是妥协这句话的,可不知为何,万历年间,两方谁也没有妥协。
二者角力,谁也不退,是造成万历一朝的奇怪格局的重要原因。
这种奇怪现象,在这番对话中可见一斑:
有一次,王锡爵对顾宪成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人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人一定认为是对的。”
顾宪成针锋相对地回答:“我看应该这样说,外人认为对的,朝廷一定认为是错的;外人认为是错的,朝廷一定认为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