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叽叽喳喳的会议室被戴纵喝断:
“主公!我们参谋部才几个人?每次打仗都要忙死,只嫌人不够多。你这一拆,我们怎么办?”
他完全没了刚开会的时候那股子疲态,此时他眼睛圆睁,先是完全坐直了,又嫌这么尚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干脆站起身来抗议。
“我准备调整参谋部,现在这个小参谋部指挥一两千多人还行!就这么不断的扩军,那却是不行了。所以参谋部要扩大!”李岩说道。
回到这个时代,特别是在凤台、寿州与明军打了一仗,李岩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本他还是没办法避免那种对运动战的青睐,所以对部队的组织结构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感觉。
在凤台击溃那股算是精锐的明军之后,李岩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手头的这些几个月前还是农民的部队,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战斗力。别看在李岩抄袭的成套指挥以及作战体系下大家学会了在战场上拍着队列行动,能做到走到明军面前先开枪再肉搏。那前提是明军渣渣又渣渣的战斗能力。李岩手下这支屡败江淮明军的部队在同等条件下和英、法、普的士兵对战,李岩相信自己打十次得败十次。
既然如此,李岩一方面借鉴《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组建基层部队、培训基层军官;另一方面干脆就采取了这个时代欧罗巴比较经典的两个组织体系:一、线式队列排队战术,二、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制度。
别看普鲁士给人的印象是刻板,然而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腓特烈、俾斯麦、老毛奇,这三位加起来二百多岁的“三驾马车”其实是极为新潮的。参谋本部也好,铁路运兵也好,还有各种新式武器以及新式战术的应用方面,三个人都颇为激进。
李岩对参谋本部的最大认知,就是军事指挥官在军队中的职务的不断变化。军人们从低级军官开始,如果表现出色,就会被选入相对应的参谋部工作。如果在参谋部工作中表现出色,就会在晋升后继续分配到一线部队指挥战斗。再经过几次这样一线指挥官与参谋部人员之间的来回调动工作。更优秀的则会被选拔到军校学习与当教官。
在普鲁士军队中,军官进入初级、中级、高级军校进修只是未来提拔的前兆,真正得到重点培养的征兆,就是被任命到各级军校中当老师,做教官。
普鲁士以总参谋部为核心的体制,就是一个真正的不断学习,先当学生再当先生的体系。而德意志军事改革之后,贵族军官的比例直线下降,普通人出身的军官们数量飞速上升。这在有国王的欧洲国家中,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奇迹了。
李岩当然不可能对众将讲述这些故事,既然李岩的部队本身也是草创,部队没有战斗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这都是必然的劣势。可这样的局面也有一个地方可以充分利用,那就是部队也没有顽固的传统,没有各种保守势力的抵抗。可以把最先进的东西引进部队,让这支部队在成长中逐渐习惯这种制度。
线式队列就是李岩在部队战斗力很弱的时候完成的第一个步骤,那么接下来就是总参谋部制度了。
其他的指挥官们无可无不可,倒是现任参谋长戴纵颇有抵触情绪。大家可以拒绝没有什么训练经验的新兵,同样拒绝把自己手头的力量分散。总参谋部的计划中,戴纵的权限看似扩大,实际上也未必能这么看。
戴纵倒是总结的很快,他很不高兴的说道:“主公,就是说,每个旅、团都有自己的参谋部,总参谋部现在成了训练部门?”
“现在总参谋部要负责给每一支部队培训参谋,新来的人又不是老戴你这样有天份的,怎么可能立马就能派上用场。”李岩还得安抚一下郁闷的参谋长戴纵。
“那这参谋部等于是和作战训练部门合并了?”戴纵说道。
这话一出口,杨志不不乐意了,“哎!戴参谋长,我看着未必是合并,而且就算是合并,你这是不乐意啊!”
杨志已经说的很客气了,直属参谋部的部队只有一支侦察部队,但是参谋长地位和杨志基本一致,而戴纵在这件事上其实颇为纠结的。这次李岩要建立总参谋部,戴纵看来是颇为不愿意地位下降的。
李岩一看这矛盾要爆发,他“啪”的猛拍一下桌子,大声喝道:“你们都给我闭嘴!我现在告诉你们,建立总参谋部之后,我就是总参谋部长。戴纵,你现在给我带兵去!。现在咱们是新建师,两旅八团,戴纵你给我当团长去!”
教导大队改编为教导旅,只是不是满编5000,是3000。剩余2000编制归红娘子指挥的内卫部队。
在现在的军中,李岩是一言九鼎的老大。他实在没想到老参谋部竟然就敢起来反抗命令,所以李岩态度强硬的发话了。戴纵也不敢再反驳,乖乖的服从了命令。
被李岩撸掉了参谋长的职务之后,戴纵倒是沮丧了一下。这次可是他先与杨志吵了一句,虽然吵的只是一句话,可杨志的不满已经很明显了。李岩立刻把戴纵的参谋长给撸掉,在戴纵看来,这是李岩支持杨志的明确表态。
只是这沮丧也没有维持太久,李岩任命戴纵为第一团团长,第一团是精锐中的精锐。教导旅轮训出来的军官,第一时间先编入第一团。
而且之后的部队调整中,戴纵也发现部队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杨志直接当了总参谋部作战训练部的部长,蒋谨当了总参谋部后勤部的部长。两人直接脱离了战斗部队,当起了官。
接着的变化就更加激烈起来,李岩颁布了一系列的命令。归根结底就是,定职能、定编制、定责任。以总参谋部为核心,李岩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特别是针对人员晋升模式,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一线指挥官与各部队参谋部之间的人员交流体系。
在戴纵被调任团长后,这把他给整不明白了,其实不仅是他整不明白,包括好些军官也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打仗打得好,就得放下军权去参谋部呢?参谋部给大家形成的印象就是每天写写画画,对参谋部好奇的人很多,但是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这变化之大令部队的军官们感觉极为别扭。
而且新的总参谋部建立之后,一大批原本籍籍无名的新人纷纷得到了提拔。例如第五团的团长刘盛,戴纵只知道这个人会报数,只是那时候身为参谋长,戴纵哪里有空和不熟悉的家伙说话。这个人竟然得到了杨志与蒋谨的共同支持,从连长一跃成为了第五团团长。
另外一个提拔则是震惊级别。一个名叫周询的19岁孩子当上了总参谋部技术部的部长,参谋部现在的四位部长,作战训练部部长杨志、作战部部长鲁达、后勤部部长蒋谨,都是老兄弟。可一个19岁的孩子竟然能和他们同为部长,而且周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战功,他只是在诸多科学考试中成绩不错,就这么一家伙当了部长。戴纵对此根本不敢相信。
才一年时间,原本不到一千的部队扩充到了一万多人,10个团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后勤部队后,原来作为后勤部队的第四营就变成了标准作战部队。每个团都有一千多兵力,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突出根据地时候的三百核心部队稀释到这个规模的部队中,根本是连个影都看不到了。
整编、训练、打军棍、文化教育。教导旅大量人都撒出去到各个部队当伍长去了,但是好歹有教导旅作为底子,戴纵算是把团部一整套体制勉强给搭建起来。其他部队都是忙的四脚朝天。
李岩下令建立新体系之后,过去了整整半个月之后,这支部队才算是初步有了点模样。
等把这些事情弄完之后,戴纵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部队经过打仗、训练、扩军、重编,这么多事情到现在也好歹办完了。可明军在凤阳府却一直没有动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五日后的例行军事会议上,他提出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