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城外中军帐里,李岩考虑了一下庐州知府投降的问题。
在减少损失与维持战略中,李岩左右为难。而中军旅的副旅长石秀提议道:“主公,我觉得咱们还是答应吴元吧。攻城总会有兄弟伤亡,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极好的。主公觉得如何?”
这个话让李岩觉得眼前一亮,是啊。如果以单纯的兵力损失来看,把兄弟们用在野战上算是更有效率。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保护好战士的生命,本来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那咱们就答应了那吴元,不过告诉他,咱们只能再等三天,三天内他若是没有动静,我们就攻城。城破之后,其他人我们都能放过,只有吴元绝不放过!”李岩说道。
而吴元倒是真的够贼,得到了李岩充满恐吓的回复之后,吴元秘密送来了一个请求。内容是四府总兵官刘良佐让吴元去请求救兵,吴元可以开门,不过那得是他去请救兵的时候。吴元希望李岩同意让吴元“继续请救兵”,至于开了的那扇小门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好家伙!大明忠臣啊!
7月10日深夜,庐州水西门开了个小口,早已经埋伏在那里的第一师从这里冲进了庐州城。而一个火枪排的军士则护送着一名便衣的官员到了水西门。这里已经有一条小船等着。
“吴府台,这一路向北,可就辛苦您啦!”送行的石秀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夜色中也见不到吴元是不是羞愧的满脸通红,反正他一声不吭的上了船。船工将船撑离码头,小船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安庆、庐州二府的失守,传到了京师。崇祯皇帝在御门听政气得说,要是这股逆贼北伐?要是截断漕运,怎么办?
这时奉命拿了刘良佐的求救信冲出城到凤阳求救兵的庐州知府吴元在奏章上写到,枪炮流贼两万余人死死围住了庐州。而吴元临危受命,带了亲兵杀出重围。杀出重围的时候,亲兵都战死了,就他一个人前往凤阳。半路上听说庐州失陷,刘良佐殉国。
读到了这里,崇祯长长的叹口气,干脆把奏章扔御案上。攻克庐州的又是枪炮流贼!朝廷为了剿灭李、张,调动了大量其他地方的卫所兵,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各省的军队数量极大不足。特别是湖广、河南、陕甘、山西、南直隶江北诸府等明军几乎被抽空。这才导致了李岩以高速机动的行军摆脱了明军重兵追击之后,兵锋所指,城池竟然无兵防守。经历过十几年的建奴之乱、民变之乱,朝廷财政几乎在崩溃的边缘。
既然刘良佐已经殉国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再任命一名果敢善战的人为四府总兵。阻挡枪炮流贼的攻势。可这一年多的战斗打下来,江淮明军众将纷纷上阵,又纷纷落败。崇祯实在是没看到什么真正能打的将领,就在这位年轻皇帝烦恼的时候,太监又送进来一份加急奏章。
打开一看,却见是湖广、四川俩巡抚的奏章:张献忠突围了。
原来张本被围困,但是利用明军将佐养寇自重的心思,西走白羊山与罗汝才会合。此时曹威、过天星欲渡江,为明官兵所阻。张献忠至,与之会合。接着罗汝才与总兵孙应元等战于兴山之丰邑坪,被官军斩二千三百余级,俘五百余人。罗汝才率其众逸走巫山,与张献忠队伍会合。
张献忠又利用四川巡抚邵捷春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宁。邵捷春根本没有想到农民军如此神速,官军一触即溃。农民军突破新宁防线后,顺利地进入了四川。农民军的入川,打破了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并在军事上也从防御转入了进攻。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崇祯觉得脑袋整个大了起来。这时孙传庭的奏章,请求嘉奖之前寿州保卫战的立功者。
崇祯眼前一亮,这个陆文昭是信王府邸旧臣,好像是打过萨尔浒之战的,是个万历年间的举人。他从一个举人出身的小官升到没有实缺的挂名指挥使,靠的就是这战功。
令崇祯对陆文昭印象深刻的是,陆文昭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败绩。因为嫉妒在私下的奏章密信中说陆文昭败绩的官员也不是一个两个。可偏偏他们所说的有关陆文昭败仗的确切的消息,都在陆文昭自上的奏章之后的事情。这让崇祯对陆文昭的评价极高。
而且陆文昭也数次写奏章,分析了战事失败的军事理由与政治理由,包括该如何整顿军务,以图强化明军的战斗力。崇祯作为皇帝,他是没办法把陆文昭的奏章内容勒令下面的大员们执行。即便是年轻,崇祯可不糊涂。若是这么做,不仅根本没用,反倒会让陆文昭成了官场上的众矢之的。虽然不能从上层给陆文昭任何支持,崇祯却相当欣赏陆文昭的忠勇。
思忖了良久,崇祯终于决定,让陆文昭接替殉国的刘良佐为总兵官。
此时的庐州府衙内,总参作战部部长杨秀清:“咱们现在已经彻底占领了庐州、安庆二府,如果进行防御,那就得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根据沙盘推演,咱们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打到凤阳之后再回来。另外一路则是西进,进军湖广黄州府、继而进战汉阳与汉口。”
大伙已经养成了习惯,听命令的视线都落在一副巨大的中国地图上,看文件的把文件交给别人之后,也开始看向那副地图。没人露出欣喜的表情,众将反倒是脸色阴沉,不乐意的情绪毫无隐藏。
李岩说道:“既然咱们驻守安庆,并且攻打庐州,想来在江北境内,往北往东的两处定然要打。向西进军也是少不了的事情。只是早打晚打而已。”
“可我们现在也不过是两万多人,既要守住大别山、安庆、庐州,还得北上与西进,这兵力根本不足。”卢儁义很含蓄的提出了与杨秀清完全不同的想法。
李岩微微点头,“我不妨给大家讲,北上是佯攻,吓唬孙传庭,让他不敢动,死死保卫中都。”
林冲接过了话头,“主公,那你觉得我等现在该怎么安排战略。”
“我们就要把淮河以南的地方控制住,收上来税,征得了兵。然后踹了淮河北大营,建成一道淮河防线,让淮河一带的明军不能南下……”
李岩淡然道,将领中能听明白的,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李岩:守江必守淮,以后铁定的打应天府。听不明白的将领,则频频发问。而李岩一一解答问题。渐渐的,众将明白了李岩的想法。
在这个战略中,李岩是按照了中国传统南朝的路子来走。作为大别山、江淮方面的占据者,李岩的战略不用考虑西进,或者说西进顶多到汉阳、汉口,所以战略构架更是简单的多。传统南朝的防御体系中的核心就是守江必守淮。在淮河一带与北方的敌人反复争夺对淮河的控制权,同时西进、东征,逐次拿下两湖、江浙、福建、两广。最终汇集兵力,实施北伐。
若是看过关于后世三大战役的纪录片,就能非常清楚的理解到这点。可自己部队的文化程度毕竟受限制,这些知识对大家来说不亚于天方夜谭。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这时代哪怕是大明、满清的官员也没几个人能够系统的总结出这样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