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葬宋993年

第十八章 土地问题

葬宋993年 隐宗宗主 6038 2024-07-06 15:27

  看着下方三百余考生,这些都是通过了录取考核的士子,王孚明再次把两道考题的含义对他们讲解了一遍后才说道:“诸位都是从一千二百余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就算我不说,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我大明国是从底层百姓杀出来才立国的,所以我们更偏向于务实,对百姓务实。”

  “我也知道你们中的一些人文采不错,这没什么不好,这恰恰证明了你们学有所成,但是,我不希望你们不是通过吟诗作对来感叹民间疾苦,而是切身实际去改变民间的疾苦。”

  听到王孚明的训示,一众士子连忙拱手齐声应道:“学生领命!”

  王孚明见状点了点头,接着道:“你们初入仕途,高官厚禄我给不了你们,也不敢给你们,但是七品知县一职还是没问题的,这是你们的起点,将来你们是能封侯拜相,还是抄家灭族,全凭你们的努力。”

  “有能力,当个好官,当个清官,我能保证,你们一定能步步高升,但是如果你们要做一个贪官污吏,那我也能保证,你们一定会死得其所。”

  “你们记住,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报复心也是很强的,我们这次被宋朝官逼民反,其中的过程想必你们也听说了,贪官污吏是什么下场估计你们也知道了,你们要贪,要祸害百姓,我也不会阻止你们,只是事发后,我会把你们交给百姓,我相信,那时他们会手撕了你们的。”

  众人闻言顿时心中一凛,再结合义军在各地对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一众士子连忙应道:“臣等谨记大王教诲。”

  “那好。”王孚明见状点了点头,道:“你们到任后,先安稳各地的民心,然后等农忙结束,便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和开垦荒地等等,先让他们动起来.......”

  纵观历朝历代那些被皇帝采纳的治国思想,无论是使用最广的儒家思想,或是法家、道家思想,究其本质都有“愚民”的效果。

  原因也很简单,没有哪个统治者不想安安稳稳的执政下去,百姓不闹腾,江山社稷才可以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古代讲究“君权神授”,皇帝是天的儿子,天生的贵族。但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后,这块遮羞布就被扯了下来。

  没有办法,后世皇帝只能修修补补,继续愚化老百姓,让他们看不出事物的本质,在家安安稳稳的种地。不然,你总不能让皇亲贵族们亲自下地劳作吧?

  中国作为古老的农耕文明,中国的老百姓也是世界上最朴实的人。从古至今的老百姓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能吃饱饭,从来不关心别的事。如果在吃饱饭的同时,手里还能有几个小钱钱打一壶酒喝,那便是幸福了。

  所以古代但凡聪明的皇帝治国,都会让百姓有一口饭吃,但是这个限度需要皇帝好好把控,因为如果百姓生活的太好,那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因为“饱暖不仅仅思淫欲”,以张三举例:假设张三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农民,那张三的日常生活就是春夏秋三个季节种地,冬季跟着官府去服徭役挖河道,修路,筑城等。

  可以看出张三一年四季都在忙,他只要闲下来片刻,一家人就会吃不上饭。那么如果张三有钱了之后呢?

  有钱的张三自己不用种地,不用服徭役,花钱可以免除,他会开始琢磨别的事情,赌博、逛青楼、读书考取功名,前两者看个人情况,后者是张三必须经历的事情,因为张三就算自己不读书,也肯定会让后代读书考取功名。

  那么问题就来了,读书使人明智,有了智慧就有了思想。如果全民都像张三一样有了钱,有了思想,那么他们还会安分吗?

  所以,历史上但凡聪明的皇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君。无一不是把百姓“饱暖”掌握的恰到好处的帝王,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帝王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这也是治国之道的一种。

  但是来自后世的王孚明却不怕,只要国家富强,大不了到时来个还政于民便是,对权力,他还真没什么好留恋的。

  不过百姓闲下来也不是一件好事,到时一生乱,处理起来也麻烦。

  而让他们动起来要做的事,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兴修水利道路是为了他们方便,组织开荒是让他们手中的土地更多一些。

  生命不息,开荒不止。

  在古代,开荒是很正常的现象,不仅老百姓开荒,官方也会组织大规模的开荒。

  秦始皇组织人们到珠江流域和河套地区垦荒;汉武帝组织人力到西域屯田;三国时期的曹魏组织农民和士兵大规模垦荒屯田;之后从西晋到隋唐,占田制、均田制都是鼓励开垦荒地的土地政策;明清时期也是一样,减免赋税,鼓励垦荒。

  可以说,作为传统农业文明的国家,中国人一直是生命不息,开荒不止。

  但是,开荒是受到很多条件约束的。

  有荒地,但并不代表可以去开垦,任何一个朝代的初期,都是经历过大的战乱,民生凋敝,到处都是荒地。

  这时候国家会竭力的鼓励开垦,老百姓不会受到阻挠。

  恰好,如今大明初立,鼓励百姓开荒正是时候。

  “此外,你们需得配合大军从豪强大户手中把旁户给解救出来,并且让他们吐出多余的那份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还给百姓。”

  当年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时,唐僖宗曾率领大批世族官僚逃窜到四川。五代时,唐朝的“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

  直到宋初,这个地区还保留着唐以前那种比较落后的生产关系,土地兼并比中原地区更为突出,世族豪强地主疯狂地兼并土地,占有大批“旁户”,供他们进行残酷野蛮的役使和剥削。

  这种“旁户”即“佃户”,世代被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像奴隶一样被役使,对地主有着强烈的人身依附性。

  他们除了要向豪族地主交纳地租,还要承担官府的各种沉重的赋税徭役,旁户实际上是地位低下的依附农民。

  而据王孚明派人打探到,这种旁户数目在各地占全区总户70%以上,有的边远地区达到百分之80%到90%,许多世家豪族往往拥有多达数千户以上的旁户。

  虽然有的跟着王孚明他们一起起义了,但这也只是小部分,大多数旁户还是没有跟着他们造反的。

  但王孚明又不得不管他们,毕竟,这些人如果安置不当,将来又会是另一个自己。

  再者,豪强士族占了太多的土地,这是王孚明不能忍的。

  整个唐朝就是世族经济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庄园农奴制经济的瓦解,同时伴随着国有土地下均田制的崩溃,唐中期确定的两税法就是对土地向官僚地主、形势户集中的一种应对。

  这种发展随着五代十国时代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一方面是南方安定情况下财富的集中导致的土地集中,一方面是北方大规模战乱的存在导致隐匿的大量存在。

  因为战乱,授田之类的正经工作是没有办法展开的,所以基本上都是采取了招集流散、鼓励垦荒、劝课农桑的政策,所谓任民开耕,使无地与少地的农民与国有荒闲无主土地相结合。

  两税法开始的放开对农民人身的限制,加强对财产和土地征税,伴随着的就是从抑制兼并转向了不抑兼并,因为没有必要,只要能够清理好田亩,谁种都是要缴纳那一份税额的。

  具体到宋朝,宋朝横扫后蜀的速度极快,也就没有对后蜀本身就比较麻烦的大地主进行打压,倒是有些家伙选择了献出土地,然而宋朝却是按地价给了钱以做拉拢。

  这等于就是土地流转了一下而已。于是旧的土地占有者没有变化,新的土地占有者紧随而至,于是大量的客户佃农就成了川中广泛地存在。

  于是相比以往国家直接征收较多的人头税和较少的田赋,并依靠将人束缚在土地上以完成各种服役,宋朝建立的是一套“农夫输于巨室,巨室输于州县,州县输于朝廷,以之禄士,以之饷军,经费万端,其尽出于农也”的征税方式,理论上来说,没有自耕农也不要紧的。

  皇帝和豪门贵族,争夺的最激烈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权利,可是权利是靠什么来获取的呢,当然是枪杆子,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枪杆子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追随和支持自己的士兵,来自于支撑这些支持和追随自己的士兵的源源不断的粮草,武器,装备等等各类物资供应。

  对王孚明来说,追随和支持自己的士兵来自底层百姓。

  而这些物资的供应需要一个庞大的、最好是统一的后勤保障体系,这个后勤保障体系主要由什么样的人员组成呢?文职官员。

  所以,王孚明只要保证好这两者的利益不受损失就好,至于其他的,在没有明确支持自己前,谁管他们啊。

  “等你们把这些事情切实的完成后,差不多也就入冬了,那时,户部会开始量地,察人,定税,到时你们需得协助户部官员完成此次任务,在大明全境范围内,开展清田。”

  “包括但不限于军屯的田地、被豪绅士族巧取豪夺的田地、被地主强占的土地、以及无人耕种的抛荒地、百姓手中现有的土地。”

  “总之,户部要查出,如今的大明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耕地,统一造册,然后按人头统一分配给百姓,所有人,包括官员、士族、豪绅、百姓等,只拥有土地使用权,所有权收归朝廷。田地清查分配完毕后,丁税并入田赋,各省府州县衙门,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

  清田自不必解释,民乱四起就是因为土地兼并,要想大明长治久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清田即便再是艰难,都是必须要走的路。

  为了减小阻力,王孚明只说收回豪绅强占的土地,地主阶级不可能一下子铲除,也铲除不了,否则天下地主全起来造反,他还真有点搞不定。

  况且,将来要开发殖民地,还是得有人成为地主。

  所以,王孚明只是强调了收回不法所得。

  王孚明的这项政策,说白了就是摊丁入亩,再白话点,就是取消人头税,将收税的依据从人转移到田地之上,一户人家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而不是有多少人就交多少税。

  这样不仅豪绅要根据自己拥有的田地多少来缴纳赋税,百姓也不至于不敢多生儿女,不仅如此,多余的劳动力再不必受限制,可以从事手工业以及其他营生,如果这条可以不打折扣的执行下去,必然可以极大的提高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

  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和徭役,官绅一体纳粮,从明朝就开始实行了,明朝之所以没有完成,因为任何一项政策,它的发起到完成都是需要时间的。

  中国史以朝代史划分,给普遍人的印象好像汉就是汉、唐就是唐,宋是宋,明是明,清是清,好像各朝代的辉煌都是自己的,实际呢,从夏朝开始,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历代王朝的奠基之上的。

  摊丁入亩这个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朝代隐去,用公元纪年来看待问题,连贯的看待10世纪-18世纪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宋元明清四朝,更容易了解摊丁入亩问题。

  摊丁入亩并不是什么神功无敌的政策,摊丁入亩不过是生产力发展到相应阶段的必然产物。

  摊丁入亩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徭役,当徭役给政府所带来的价值程度相当于赋税的时候,徭役就很难被废除,因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建设和各种附带的福利来自于徭役,同时拥有众多人身依附的地主阶层普遍利益群体也支持徭役,因为徭役可以将他们的依附者与不依附者区分开来,从而进一步加强这种依附关系。

  当人头税和丁役被取消后,原先地方政府的建设所需的徭役被政府编制或者临时征募所取代,地方的财政支出则由中央根据各种政策统一截留,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也越来越深入。

  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低是一个趋势,当代已经普及了机器人的一些岗位上,劳动力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看下农业税,农业税之所以被取消,因为整个社会的结构变了,由农业社会变成了初步完成工业化的社会,因此税收的各部分比例变了,农业税对政府来说已经无足轻重。

  受古代御用文人和皇权政治宣传的影响,给人的感觉,仿佛皇权是神圣至上的,而事实上,整个皇权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历史。

  一名合格的君主,必然超然于各派系之上,能控制平衡好各派的势力,借力打力,让各派政治势力处在一种相互平衡的、互相牵制的状态,以此共同确保中央朝堂的稳定。

  一名合格的君主绝不会成为任何一个政治派别的代言人,无论你怎么决策,都要给人一种感觉“君主永远是好的,坏的永远是大臣”。这是对君主能力的最高要求,这样即使决策失误时,不至于让怒火朝向自己。

  因为现实社会的博奕,是普遍人都参与的博奕,是一场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群殴。

  一旦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怒火一起朝向君主,那失败的一定是君主。

  圣人的书里,哪里找不出点理由把你推翻,好一点的是你退位为太上皇,把你的直系势力清理出中枢系统,让你儿子上位,差一点的是把你这一系全部赶下台,然后再给你加上一堆耸人听闻的罪名。

  放到王孚明如今也是一样的道理,地主豪绅坐大,农民百姓式微,他要是不站在百姓这边,下一个王小波李顺就会出现。

  但同时他也不会把地主豪绅逼得太过火,不然人人自危,他也就没人可用了。

  “你们此次赴任,会有县丞、县尉、主簿、典史各一人跟随你们前往,我希望你们能精诚协作,相互督促,至于具体职能会有户部的官员给你们说明,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说着,黎汉明站起身来朗声继续说道:“诸位,你们是大明朝的第一批开科取士的官员,我希望等我统一全国的时候,在大明的朝堂上能看见你们的身影,我相信那时的你们一定会看见一个富强的盛世国朝。”

  “谢大王,臣等一定不负大王所托,共创大明盛世!”

  .........

  官员的事情安排好后,王孚明顿时感觉一身轻松,虽然他不知道这些官员将来会做得怎样,但至少,大明国可以开始运转起来了。

  回到后院后,王孚明找来早先做好的规划看了看,随即在民政这一项上打了一个勾。

  如今,官员和土地的事宜已经安排下去,在他这里来说,他该做的就算是做完了,接下来只需监督好就行了。

  接下来便是军事、财政、工业等方面的事情,王孚明仔细看了看,决定先从工业方面入手。

  因为不管是军事也好,还是财政也罢,都与工业息息相关。

  因为工业发展起来,可以快速的打造兵器,可以生产制造商品来增加财政收入。

  正在这时,李红儿带着人端着几个炖菜走了进来:“郎君,吃饭了。”

  王孚明闻言抬头一看,见到又是炖菜后,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却是得从工业先入手,至少,得把铁的产能提高,然后把炒菜普及下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