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终点
再说说另外一个人吧,郑成功。
此时的郑成功日子不是一般难过,刚在南京打了败仗,主力全部被歼,凭借残兵败将是守不住厦门的。于是,郑成功把目光投向了台湾,想把台湾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这才是郑成功攻台的初衷。
南明的所有人物中,名气最大的是郑成功,本应该名气最大的李定国却没几人知道。我想了想,因为在了解南明的历史以前,我也只知道郑成功,不知道李定国。
因为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很伟大吗?
很伟大!拿教科书上的话说就是开发了台湾,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交往……
但在当时,郑成功并不伟大,他之所以收复台湾,只是为了一块落脚之地。
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准备攻台。
自从15世纪末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什么西班牙、葡萄牙一股脑往美洲、非洲、亚洲逛,问题是逛了还不走,住下了。这群人,在当时有个特别称呼——红夷。这种做法,在现在也有个特别称呼——殖民。当时占据台湾的主要是荷兰人,这些人在天启年间就来到台湾,搞通商,做生意,足足搞了三十余年。
其实,郑成功攻台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极力反对的那个人叫张煌言。
《郑成功传》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成功攻台湾,煌言移书阻止,不听。”就这一句,没了,至于为什么,没有记载。
张煌言是谁?前文提过,南明最杰出的政治家、儒将。讲道理,郑成功不管怎么说,最终目的都是抗清,没地盘怎么抗清?
起先我也不知道原因,但我没有怀疑张煌言,我明白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后来我知道了。郑成功计划攻台的时间是永历十五年三月,也就是1661年三月。这一年,北京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正月初二日,顺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初七日,逝于养心殿。
也就是说,正月初二,顺治得了天花,病危,初七,死了。清朝死了皇帝,群龙无首。此时的张煌言不在郑成功军中,而在福建,他打算趁此机会牵制清军,缓解西南的压力。给郑成功置书后,张煌言原本以为郑成功会来与自己会师,打了半天,接到消息,郑成功打台湾去了。
很多人不理解,说张煌言不明形势,不知道收复台湾的意义。我只想说我理解,我理解不管形势如何恶劣,都要坚持到底的张煌言;我理解那个不被看重,仍然赤胆忠心的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四月,郑成功正式进入台湾。十二月,台湾平定。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开设台湾府,搞开发、积兵粮,把台湾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一番气象。
然而,打下台湾没多久,郑成功就死了,病死了。
郑成功攻下台湾不久后,接到消息,他的大儿子郑经与乳母私通,还生了个儿子。把郑成功气得吐了口老血,于是马上命人去厦门把郑经杀了。但郑经是世子,也就是郑成功的继承人,部下于是纷纷抗命,虎毒不食子。
当时永历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郑芝龙也被清朝杀了,又摊上儿子这一摊子事儿,郑成功气急攻心,病倒了。
1662年(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年三十有九。
死前叹曰:“自家国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
曾经有人劝郑成功改年(称帝),郑成功说:“皇上西狩,存亡未卜,何忍改年。”这些话是郑成功临死前所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民族英雄郑成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BT2〗〖MZ(2H〗第十一节〓结束了〖MZ)〗
鲁王病逝,永历被绞死,郑成功病死,消息接二连三传到张煌言的耳朵里,他明白,无力回天了。于是张煌言遣散军队,隐居山林。
清廷不会放过张煌言,张煌言不死,意味着还有人不曾剃发留辫;张煌言不死,意味着并不算真正地消灭南明。
张煌言被捕时是康熙三年(1664)七月十七日夜,他被手下出卖了。两天后,张煌言被押往了自己的故乡——浙江宁波。他环望了四周,故乡还是故乡,但故乡的人却不再是故乡的人。
此时的张煌言仍头戴方巾,身着明朝服饰,这种打扮对宁波人来说早已是老古董,但是看到张煌言,宁波的百姓无不潸然落泪。清浙江提督前来劝降,被张煌言骂退:
“张某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浙江提督无奈,面对此人他毫无办法,只得将他交给自己的上司。张煌言被押往杭州。到了杭州,清浙江总督前来劝降,被张煌言骂得狗血淋头。
九月初七早晨,张煌言于杭州被杀,时年四十五岁,临刑前遥望远处的凤凰山叹道:“好山色。”
与张煌言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僮仆杨冠玉,当时杨冠玉只有十五岁。清廷见他年纪小,并不想为难他,谁知这位十五岁的少年说了一句话,令周围所有人都纷纷落泪。
“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要杀便杀,不必多言。”说完引颈受戮。
清廷成全了他!
在杭州西湖的张公墓旁,有一座小墓,这便是杨冠玉的墓,他们是主仆,更是知己。
张煌言死后,被抛尸荒野。
张煌言一生清廉,最为崇拜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
张煌言被抛尸后,他的好友黄宗羲收了他的尸体,按照遗愿把他葬在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并为他提了墓志铭:
“今公已为千载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余屈身养母,自附于晋之处士,未知后之人其许我否也!”
万历四十八年(1620),张煌言出生于官僚家庭。
崇祯十五年(1642),张煌言考中举人。
弘光元年(1645),张煌言投笔从戎,起兵抗清。
康熙三年(1664),张煌言被杀。
整整四十五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