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一度失利
李成栋,早年跟随李自成起义,被分在高杰麾下,后来高杰勾搭了李自成老婆,李成栋跟着高杰降明。高杰被许定国诱杀后,李成栋降清。这里剧透一下,后来他又降明了。
从大顺到大明,再到大清,最后再到大明,转了一圈,还是白折腾。有人拿此人和吴三桂相比较,说两个人差不多,反复多变。李成栋虽然名气没吴三桂响亮,但在南明,绝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不逊于吴三桂。嘉定三屠,连着灭了两个皇帝(朱聿键两兄弟),平定了两个省(福建、广东),就这功劳来说,比满洲自己人都卖力。
事实证明,永历还是有人可以用的——瞿式耜。永历放弃肇庆时,瞿式耜劝了又劝,劝不动。只得跟着永历来梧州,等瞿式耜到了梧州,又听说永历去了桂林,又得屁颠屁颠跑到桂林。
而跟着永历一起出来的首辅丁魁楚见大势已去,打算半路偷渡,准备单飞。丁魁楚给李成栋写了封信,准备投降。李成栋很耿直,表示只要投降就有官做——两广总督。这个职位跟丁魁楚当首辅前一样,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但回到原点总比走到终点好,现在当个逃跑首辅没准儿哪天被逮到就见阎王了,还不如当个总督,混混日子。丁魁楚很高兴,双方达成协议,然后就到李成栋处办理投降手续。
丁魁楚办到一半,就被绑了。
隆武在时跟隆武混,永历来了跟永历混,好不容易混出名堂,又换个老板,接着混。这种人,李成栋都看不起。丁魁楚被绑后,李成栋派人将他押往广州,半路就投胎去了。
李成栋平定广东后,广西巡抚曹烨二话不说,直接缴械投降,李成栋轻松占领梧州。
下一步,桂林。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估计永历现在没有半点欣赏山水的心情,因为他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下一步往哪儿跑?
对啊,还能去哪儿?
广西跑了大半,没地儿了。
瞿式耜终于忍无可忍:“陛下不要再跑了,桂林城坚,应当坚守桂林,与虏决战!”
太监王坤说:“陛下别理他,咱们接着跑。”
永历:“走,去湖广!”
瞿式耜放弃了,永历走了,王坤走了,所有人都走了。
“我不能走,我要坚守在此处,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不会走!”
随后永历跑到了武冈,瞿式耜独自一人坚守桂林,等着李成栋的到来。永历不要桂林,但李成栋不挑食,你不要我要。走到一半,李成栋接到一个消息,准确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后院着火了。
后院,是指刚拿下的广东。
在江阴,有“抗清三公”,而在广东,也有这样三个人,后世称他们为“岭南三忠”。
岭南三忠之一——张家玉。
张家玉,字玄子,广东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这一年,张家玉二十九岁。随后张家玉入翰林,成为庶吉士。照这个进度熬下去,运气好点儿能混个大学士,运气一般能混个部长,再差也能混个厅长。
其实,张家玉的成绩并不理想(三甲),前面说过,一般能入翰林的是一甲,二甲会选取个别优秀的,三甲被选中的就特别少,张家玉就是“特别少”中的一位。
张家玉虽然成绩一般,但为人有个特点——喜欢行侠仗义,结交朋友。一般来说,交际网很大的人都不会吃亏。
李成栋拿下广东后,亲率大军来广西,在广东留下了一小部分人,主要用于消灭残余的南明军,东莞就有一支。东莞是张家玉的老家,这儿之前还住着一个大名人——袁崇焕。更重要的是,要打广州,必须先打东莞。
张家玉的首个目标就是东莞。
李成栋前脚踏出广东,张家玉后脚立马发动闪电战,拿下东莞,用时一天。消息传到永历处,永历高兴得不得了,据说张家玉还写信给永历,说自己能打下广州,打下广州后就接你老人家回来。永历都要哭了,说了句哥们加油,然后接着跑。
张家玉拿下东莞后,“岭南三忠”的其余二位陈邦彦、陈子壮相约围攻广州。
这三人不管是按辈分还是按资历,陈子壮都是老大,天生的读书苗子,二十岁就中了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进士都是谦虚的说法,不谦虚地说,是全国第三——探花。而且名气也特别大,崇祯用过他,弘光用过他,现在永历还在用他,官还不小——内阁大学士。从天启踏踏实实干到永历,实在不容易。
张家玉在这里面算是后辈,年龄最小(三十出头)。但学历最低,也是最传奇的,是陈邦彦。
陈邦彦,广东顺德人,天启元年,十八岁的陈邦彦考中举人,这个年龄不算大,如果能继续读下去的话前途还真是不好说。但他似乎运气不太好,此后考了几次,都没中进士。他个人也比较看得开,没有死磕到底的意思,考不上就不考了呗,干事儿去。
所谓“干事儿”,是跟着他老爸去教书。事实证明,陈邦彦虽然考试不行,但教书很有一套,很受学生爱戴,很快,陈邦彦的名声就传遍了广东。
后来陈邦彦的事儿传到了隆武的耳朵里,隆武觉得这人是个人才,不用可惜了。于是将这位举人出身的秀才调来兵部工作。
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头儿,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儿,一个偶得赏识的秀才,我不知道这三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我只知道,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只要心中有信念,都值得尊敬。
张家玉拿下东莞后,陈子壮与陈邦彦率兵围攻广州。一时间兵威大振,各地义军纷纷响应,一股抗清热潮在广东拉开序幕。
镇守广州的叫佟养甲,是个小人物,也是个十分关键的人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佟家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这里不多提。关于此人,只需了解两点:一、是个打酱油的。二、他是李成栋的上司(清两广总督)。
由于李成栋的全部兵力在广西,广州没留多少兵力,守不住。于是佟养甲刚接到围城的消息,立马派人去广西求救。而一旁坚守桂林的瞿式耜已经准备好和李成栋大干一场,却突然接到消息:李成栋退兵了。没办法,还是得先把后院的火扑灭。接到消息的李成栋火速回军,猛攻张家玉镇守的东莞。
张家玉本来就没多少兵力,经李成栋一攻,坚持不住,只得放弃东莞,退守西乡。但是对张家玉来说,他的使命就是拖住李成栋,让陈邦彦与陈子壮有充足的时间拿下广州,不管怎样,他还得挺住。张家玉败退后,依然时不时领兵拦截李成栋,由于张家玉的阻挠,李成栋行军速度极慢。
广州的佟养甲由于等不到李成栋的援军,也乱了阵脚。二陈趁机收复大片失地,形势一片大好。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事实证明,佟养甲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是个打酱油的,但他这酱油打得十分敬业。就在二陈收复广州周边失地的时候,佟养甲突然出兵。当然,这兵肯定不是用来打仗的(也没多少兵),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快速跑去——顺德。
顺德不是什么重要的地儿,但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前面提过,陈邦彦的籍贯是顺德,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妾全在顺德。
佟养甲以此威胁陈邦彦,要他速速投降,不然就……没等佟养甲说完,陈邦彦就回了一句话,仅一句:“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
继续抗清。
陈邦彦的妻儿死在了佟养甲的屠刀下,他们并不畏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丈夫(父亲)不会妥协,因为那个人,是他们的骄傲。
此时陈邦彦需要关心的不是妻儿,而是广州。在经历这样一件事后,陈邦彦觉得,必须尽快打下广州。二人决定,陈子壮率陆军,由西南进军;陈邦彦率水军,由西北进军,最后会师广州城下。不仅如此,陈邦彦还联系了广州城内的官员,这里的官员是指被迫投降的明朝官员,希望他们帮帮忙,当当内应。
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很顺利。
陈邦彦与陈子壮是七月七日开始行动的,一个走陆路,一个走水路,我不管那天是不是晴,我只知道一个常识——陆路比水路快。
果然,陈子壮提前两天就到了广州城下,城头的佟养甲一看,怎么这么勇敢,一个人就敢来闯关?小心为上。佟养甲静观其变,等到确定陈邦彦掉队,才出城门和陈子壮交手。前面说了,佟养甲的兵不多,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陈子壮的兵力应该跟佟养甲持平,所以这一仗下来,双方互有损失。但这个损失对陈子壮来说,不是一般的大——双方交战后,陈子壮手下一名士兵被俘,为了活命,他交代了广州城里内应的事儿。佟养甲大吃一惊,吃惊之余把城内所有的南明官员通通杀掉。
紧接着,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张家玉投湖身死。此时,张家玉牵制李成栋主力,拼完了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匹马,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为了不落到敌人的手里,他选择了投湖,用自己的生命为陈邦彦与陈子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十天。
李成栋搞定张家玉后,来不及休息就火速赶往广州。恰好,遇到了姗姗来迟的陈邦彦水军。看到狼狈不堪的李成栋,陈邦彦知道,张家玉出事了。他没有说话,冷静指挥水军迎战李成栋。
要知道,现在的清朝,是没有水军这个军种的。
双方交战后,眼看着自己人一片片倒下,李成栋知道,来硬的不行,于是下令撤军。李成栋撤军后,陈邦彦接着赶路,前去与陈子壮会合。此时的陈子壮将兵驻扎在白鹅潭附近,由于迟迟等不到陈邦彦的水军,加上张家玉战败身死的消息传来,将士人心惶惶。
陈邦彦真的来了,陈子壮更慌了。据说,因为黄昏,水上起雾,陈子壮的兵看不见旗色,以为是李成栋的清军,于是大乱阵脚。李成栋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刚刚撤军,看到这一情形,立马往回掩杀。陈子壮的兵没搞清楚状况,一旁的陈邦彦也没反应过来,被杀得大败,二人退守清远,率领残军血战。
最后李成栋猛攻清远,城破,二人被俘。陈邦彦运气不是很好,想死死不了。清远失陷后,陈邦彦一头扎进池塘里,打算溺水而死,但被清军拉了上来。就连敌人佟养甲也十分佩服陈邦彦,为他疗伤,亲自来劝降。
但陈邦彦就两个字回应:不降。随后陈邦彦被关到狱中,绝食五日,还是没死。佟养甲放弃了,他明白,眼前这个敌人虽然已经是阶下囚,但他不会屈服,唯一能做的,就是成全他。
最终,陈邦彦被杀,对于清军来说,敢于在后院放火的人是不得好死的,他们给予陈邦彦一个高级的死法——凌迟。
陈邦彦没有眨眼,从容就义。有绝命诗一首:“天造兮多艰,臣也江之浒。书生谩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
陈子壮更是壮烈,他没有选择自尽,而是留了一张嘴,见到佟养甲,开口大骂,把佟养甲骂得一文不值。佟养甲愤怒了,同样给予这个不识时务的人一个高级刑法——腰斩。陈子壮骂不绝口,直到断了最后一口气。
至此,广东的反抗斗争以失败告终。而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这三位将永远被世人铭记,他们的名字将流芳千古,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