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成吉思汗铁木真传

第八十一章 最后的征伐

成吉思汗铁木真传 文盲五哥 3668 2024-07-06 15:28

  1226年夏天,经过精心准备的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蒙古大军再一次征讨西夏,决心彻底灭亡西夏。

  蒙古大军兵分两路进攻。西路军由从欧洲前线归来的大将阿答赤率领;东路军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从东北方直入西夏境内,拿下了军事重镇黑水、兀剌海等城。

  六十四岁高龄的成吉思汗,在行军途中因为一时兴起狩猎而意外坠马,使他全身疼痛异常,高烧不退。将领们担忧成吉思汗的安危,劝他暂时班师回国,等到养好伤以后再回来收拾西夏国。成吉思汗没有完全拒绝这个建议,他只是担心立即撤兵会助长西夏国的嚣张气焰,所以他先试探性地派出使者到西夏朝廷去问罪。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西夏国一个和平谈判的机会,成吉思汗也可以趁机下个台阶。

  出乎成吉思汗意料的是,此刻抗蒙斗志爆棚的西夏朝廷放弃了上天最后一次恩赐的这个能让他们继续苟延残喘的机会。

  西夏朝廷对成吉思汗的质问作出了自杀式的回应,其大意是:“我们现在很忙,没有时间搭理你,你如果想挨揍就亲自来贺兰山找我们,你如果想获得钱财就请凭借你自己的本事到西凉来拿吧!”。

  成吉思汗听到这个答复之后暴怒了——这还了得?西夏国主莫非当真是活腻了不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成吉思汗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预感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的成吉思汗不听将领们的劝阻,一心只想要亲手灭掉西夏,为全力攻打金国扫除最后的障碍。他需要在临终前给帝国和子孙一个交代,更要给自己征战一生未逢敌手的战神荣誉一个交代。

  以成吉思汗最后一次的征伐之名而载入史册的这一场战争开始得并不像过去先后五次对西夏发动的征讨那样手到擒来。李德旺既然敢于和灭国无数的成吉思汗叫板,他当然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西夏国在这一场战争中再一次败给蒙古人将会意味着什么。

  西夏发动了一场倾尽全国之力的顽强抵抗,使蒙古军队陷入了苦战之局。

  这样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一个月过后,蒙古军队攻破了沙州,西夏守将籍辣思义以身殉国。蒙古军队接下来又占领了肃州、甘州、西凉府等地,西夏的河西地区几乎全部被蒙古大军攻克。蒙古军队随后又越过沙漠,前进到黄河九渡。蒙古军队一路烧杀,西夏人穿凿土石躲避锋镝,幸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眼看着蒙古大军连陷城邑,锋不可挡,李德旺并没有表现出西夏国民所希望看到的那种过人的勇敢和韬略,反而是焦虑万分、不知所措。不久之后,这一位长期以来一直都被敌对双方误认为胆略过人、骨头够硬的狠角竟然在惊惧之中死去了,享年四十六岁。

  李德旺没有子嗣,他的侄子南平王李睨被拥立继位,史称夏末帝。西夏国岌岌可危,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八月,成吉思汗兵分两路,东路军攻占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西路军从西凉府出发,穿越沙漠,至黄河九渡,攻占应理(今宁夏中卫)等县,完成了对中兴府和灵州的合围。

  西夏集中全国的精兵于灵州,共十万人,由名将嵬名令公率领,出城与蒙古军队决一死战。

  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最终结果是嵬名令公重蹈十九年前兵败克夷门的覆辙,西夏军主力被歼,血染山河。

  蒙古军队攻下灵州之后,乘胜自盐州川向中兴府推进,试图一举攻占中兴府,灭亡西夏。

  就在此时成吉思汗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使他不得不退出战场,避暑于六盘山。

  战争并没有因此而放缓进程。正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成吉思汗欲置西夏国于死地的欲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1227年的6月,西夏国都中兴府被蒙古骑兵围困已达半年之久,这个立国近200年的西北大国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息。也许是上天都不想让西夏国苟延残喘得太久了,西夏境内又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房屋楼宇瞬间灰飞烟灭,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瓦砾之下,被地震夺走了生命。随之而来的是中兴府城内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瘟疫,失去了抵抗能力。走投无路的夏末帝李睨,只得向成吉思汗派遣使节,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

  此时的成吉思汗正在六盘山区的清水(今甘肃清水县)避暑养病。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后还带病攻打西夏,一年多的征战操劳,使他的病情不断加重。而此时从前线传来几乎与他相伴一生的异姓兄弟博尔术万户在攻城战役中突然病逝的消息更是雪上加霜,使他终于一病不起。

  博尔术是富甲一方的那忽伯彦的长子,自从十几岁时与成吉思汗义结金兰以来一直跟随成吉思汗勇闯刀山火海,鞍前马后侍奉,任劳任怨。他一生衣食简朴,沉稳寡言,不贪财不好色,没有野心,似乎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和义兄成吉思汗在一起。可是岁月不饶人,他最终还是先义兄而去。博尔术本是一个不世出的将才,戎马一生,建功无数,只是因为平日与成吉思汗寸步不离,所以他的战功因为一直都被成吉思汗身上的光芒所笼罩而不被别人注意。

  这份友情几乎陪伴了他们的一生。如今每当想起这位辅佐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好兄弟,病榻上的成吉思汗常常老泪纵横。

  令他欣慰的是他与这个义弟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公元1227年六月,成吉思汗病情进一步恶化,生命垂危。成吉思汗在弥留之际为子孙和将领们立下了三道遗嘱。

  第一道遗嘱关乎接班人的问题。成吉思汗再一次重申了窝阔台的汗位继承人地位。

  第二道遗嘱关乎灭金的谋略。

  潼关是从蒙古汗国边境通往金国开封府的唯一途径,南据险山,北限黄河,由金国重兵把守。自从1215年成吉思汗亲征潼关无功而返之后,攻破潼关就成为了他一直都无法解开的一个心结。在临终之前,成吉思汗终于说出了让他手下的将领们难以置信的万全之策。他说:我们不用再费劲地去完成这个貌似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只需要直接穿过南宋境内绕到金国的后方。到那个时候,宋金世仇,南宋必然会支持蒙古灭金。蒙古大军可以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继而直取开封。届时金急,必征屯集于潼关之精兵。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为时已晚。即使彼潼关援兵赶到,必定人马疲惫而不能战。如此,则破开封易矣!

  这个计划在成吉思汗的心中已经酝酿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他多年来苦思冥想、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成吉思汗可以使这个计划变得更加周密完美。只是眼看着上天已经不会再给他太多精雕细琢的时间,所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将心中的打算和盘托出。灭亡金国是成吉思汗一生的夙愿,他是绝对不肯将这天才的攻略带到坟墓里去的。

  第三道遗嘱只针对西夏国。

  其内容很简单,却霸气得令人不寒而栗——我死后,你们不要为我发丧、举哀,如果夏帝献城投降,可将他连同城内军民全部杀光。

  成吉思汗立下最后一条遗嘱之后,在诸子与群臣的环绕中安详地结束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享年六十六岁。

  数日之后,对成吉思汗的死讯毫不知情的夏主李睨满怀着求生的渴望,率领嵬名令公等文武众臣奉图籍出降。按照预定的计划,蒙古军立即处死李睨,将中兴府夷为平地。

  李睨临终前应该是欲哭无泪的——活的李睨竟然都算计不过死的成吉思汗!老人家,您也太狠了一点吧?

  西夏国自此灭亡。自元昊建国,至李睨被杀,传10 帝,196年。

  成吉思汗的尸体被运往蒙古故地,埋在了位于鄂嫩河与克鲁伦河发源地的不儿罕山,那里是他最初成长的故乡,据说是人世间距离长生天最近的地方。

  关于成吉思汗的功过,后人褒贬不一,评说五花八门,一万个人眼里就有一万个成吉思汗。就此,我不想多言。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成吉思汗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盖世无双的绝世战神,或者杀人如麻的嗜血屠夫。

  他曾经只是一个怕狗更怕流血的柔弱胆小的贵族子弟,可能根本都没读过书的漠北乡下人,没有过人的文才武功,没有敢叫天地换新颜的雄伟抱负和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更不可能天生就具有超越草原的远见卓识。

  是命运,是苦难,是历史的偶然或者必然造就了成吉思汗。因为他不幸或者万幸地降生于一个真正的乱世。在那个人人都怀揣利刃,四处游走,烧杀掳掠,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当年只有10多岁的铁木真仅仅是因为不想继续过这种总是担心被饿死、被冻死、被砍死、因为过度担心而自己把自己吓死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被迫拿起了战刀反抗自卫,左挡右格,前劈后砍,结果几十年下来竟然杀出了一个世界上旷古绝今的广阔疆土。这是当年的小铁木真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当初的铁木真只是一个仅仅为了在这个冰冷无情的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而孤苦无助地痛苦挣扎的孩子。

  仅此而已。

  不可否认的是,当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成为即位二十二年,血流万里,灭国四十,遂平西夏的成吉思汗之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君主,成吉思汗是唯一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