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二百四十章 《湖州谢上表》的研究

轼语 砚曦瑶 2753 2024-07-06 15:28

  六月初。

  盛夏。

  这天,秦观、参寥准备离开湖州前往何山赏玩,苏轼、苏迈将其送出城外。苏轼不舍道:“几个月的时间匆匆即逝,真不舍得你们走啊!”

  秦观道:“来日方长,等秋天我们会回来看您的。”

  苏轼道:“那就一言为定。”

  秦观笑道:“一言为定。”

  苏轼看着一旁的参寥道:“参寥子也一定要来啊。”

  参寥道:“那是自然。子瞻珍重,我们秋天见。”

  四人相互拜别,苏轼、苏迈目送秦观、参寥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才转身离去。

  苏迈对仍沉浸在伤感之中的苏轼道:“爹,太虚就这么和道潜大师四处游玩着,不读书了吗?”

  苏轼叹了口气,道:“他落榜心里难受,就让他多出去玩玩吧。”

  苏迈道:”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他似乎不想考了,我本来还打算后年和他同去京师赴考呢。”

  苏轼道:“不会的,过段时间他玩够了,自然会回家继续读书的,别担心。”说完见苏迈面露担忧之色,拍了下他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等他秋天再来湖州,我会和他好好聊聊,若是他真有弃考之心,我会劝他的。”

  苏迈点点头,这才放下心来。两人一路畅谈着,殊不知与秦观的秋天之约没多久便因为苏轼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作罢……

  几日后。

  汴京。

  深夜。

  王珪宅邸。

  蔡确,李定、何正臣、舒亶、李宜之五人齐聚王珪家。大家坐定后,蔡确道:“王相公传我等前来所谓何事?”

  王珪将几页纸递给阿川,命其将纸张分发给大家。阿川分发完毕后,王珪道:“你去门外守着,切不可让人靠近。”

  阿川领命离去。

  蔡确看着纸上的文字,道:“这不就是苏轼写的《湖州谢上表》吗?有什么问题吗?”官员新上任后写些感谢之词呈送御前本就是司空见惯之事。

  王珪道:“这是我命人抄录的,你们拿回去好好研究下,看看能不能找出些漏洞来,连同之前让你们研究得诗文一起治苏子瞻的罪。”

  众人领命。

  王珪道:“苏子瞻的诗文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

  何正臣道:“里面确实有讥讽之诗,但是比我想象的要少。大多是抒发感情,发发牢骚,直言讥讽新法的并不多。”

  王珪道:“多少不重要,只要有就能治苏子瞻的罪。那能牵扯多少旧党之人?”

  舒亶道:“牵扯的人不太多。”

  王珪脸色微变,道:“不多?”

  舒亶道:“确实不太多。”说完对一旁的李宜之使了个眼色。

  李宜之随声附和道:“如果那些满腹牢骚、字里行间没有提及新法的诗文不算的话,能被苏子瞻牵连而获罪的旧党之人确实不多。”

  “不多……不多的话……”王珪思忖片刻,道,“那就把那些满腹牢骚的诗文也算上。”

  何正臣道:“但是这些诗文没有提及新法,想以此将旧党之人牵扯进来只怕有些难度。”

  一直没说话的李定道:“这有何难?同一本书不同人可能会解读出不同的意思,诗文亦然。有没有讥讽新法不全看我们如何解读吗?只要我们能让官家认定这些与旧党相关牵连的诗文讥讽新法,将他们全部牵扯进来便轻而易举。”

  舒亶道:“关键是你要将这些诗文解读成讥讽新法,官家不这么认为也无济于事啊。别忘了当年沈存中可是干过这事,不但没治苏子瞻的罪,反而引来官家斥责。”

  李定道:“诛人先诛心,我们先激起官家的愤怒,使其对苏子瞻心生怨恨,自然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解读。”

  王珪道:“总之,有没有讥讽都得让他有。此事需得尽快解决,以免夜长梦多,你们回去好好研究下,争取月底前就上书弹劾。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将旧党之人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众人领命离去。

  二十六日。

  湖州。

  苏轼在知州厅处理公务,通判祖无颇敲门而入。苏轼放下笔,道:“怎么了?”

  祖无颇道:“碧浪湖的河堤前几天不是完工了吗,我突然想到了一些细节似乎可以完善,过来和你商量一下。”

  苏轼道:“哦?说来听听。”

  祖无颇将自己的想法说完,苏轼道:“这都是小细节,既不费事,也用不了几个钱,你自己看着办就行。”

  祖无颇道:“那我就着手去办了。”说完正要离去,见苏轼愁眉不展,关心道,“有什么烦心事吗?”

  苏轼道:“没有,就是从今天早上开始右眼皮跳的厉害,有点烦躁。”

  祖无颇道:“肯定是累的了,今天衙门事少,不如早点回家休息。”

  苏轼点点头,道:“处理完这些公务就回去。”

  祖无颇离开房间后,苏轼拿起笔继续批阅公文,直到日傍西山才回家。他回到家后,苏过开心跑来,一把抱住苏轼的腿,道:“爹爹,我和兄长发现了一处好玩的地方,改日和爹爹同去!”

  苏轼一把抱起苏过,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开心道:“好,等过几天衙门休息爹和过儿同去。你兄长们呢?”

  苏过道:“兄长们在书斋看书呢,爹要过去吗?”

  苏轼点点头,将苏过放下来,拉着他的手一同朝书斋走去。苏迈、苏迨正在书斋看书,见苏轼和苏过走了进来,起身道:“爹回来了。”

  苏轼走到桌边,拿起苏迈倒扣在桌上的书看了下,道:“今天有何收获?”

  苏迈如实相告,苏轼满意地点点头,道:“劳逸结合,别太累了。”

  苏迈道:“后年就要参加贡举考试了,我想着抓紧时间多读些。”

  苏轼道:“书海浩瀚,我们是读不完的,关键在于理解、举一反三以及学以致用,不然读再多也是蹉跎时光。”

  苏迈道:“我明白。”

  苏轼道:“今日读书有何不明白的地方吗?”

  苏迈接过苏轼手中的书,往前翻了几页,指着其中一段,说完自己的见解后问道:“爹,我这么理解对吗?”

  苏轼道:“不失为一种理解方式,不过这里还有另一番深意……”说着在桌边坐下对苏迈讲解着。自从来了湖州以后,苏轼公务不算忙,基本上黄昏就会回家,不像之前在密州、徐州那样经常忙到大半夜才回家,甚至夜不归宿。

  苏迈内心一直渴望苏轼每天抽出些时间陪自己读书,答疑解惑,这个小小的愿望时隔多年终于在湖州实现了。他看着父亲认真讲解的样子,心头一喜,心念着,真希望这种幸福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啊!

  与此同时。

  汴京。

  蔡确、李定等人再次深夜齐聚王珪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