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一脸不服气:“怕什么!我说错了吗?河北一路的统帅竟然让一名文官担任,成何体统!”
“总管之职让文官担任本是常事,先帝不是还任命过宦官为将。你们可别忘了当年先帝命五路大军浩浩荡荡攻打夏国,其中两路就是宦官李宪和王中正率领的。”
“正是如此,那场战役我军惨败,数十万将士们浴血沙场,尸骨难收。”
“你别把责任推卸给宦官,那场战争最后是因为夏国斩断我军粮道,粮草不济才败的。”
“什么粮草不济,分明是内部勾心斗角抢功所致。”
几人争论不休,一人阻止道:“好了!你们别吵了!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提这些陈年旧事还有什么意义!既然苏大人受命统帅河北西路,军令如山,我们遵从便是。再说了,虽说苏大人是文官,但你怎知他不精通兵法?已故宰相韩稚圭当年不也担任过此职。”(韩琦,字稚圭)
躺在床上休息的孔尚坐起身来,附和道:“此话不假。我曾经读过苏大人的诗词,他有一首词写得相当豪迈,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回想了下,背诵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张全不耐烦地说道:“别和我拽文,听得我头疼。”
一人笑道:“哟,看不出来,你还读过书呢,怎么从没听你说过?”
孔尚语气中满含无奈之情:“年少读过一段时间,后来父母双亡,为了生计就从军了。”
“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咋还射虎、射天狼了,到底什么意思啊?”
孔尚想着大家都是粗人,大字不识几个,解释太复杂大家也听不明白,于是言简意赅地说道:“意思就是说苏大人想效仿汉文帝时期抵御匈奴的云中太守魏尚戍守边关、上阵杀敌。他类似的诗词多着呢,只因此词写得甚为豪迈,颇有将门之风,所以我才记忆犹新。”
“没想到苏大人还有如此豪爽的一面,那他今日做出杖打阿南等人之事也是情理之中。看来以后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众人纷纷点头。
翌日。
苏轼在军营巡视一番后,便回家去了。晚上,他回答家中,将此事告知家人,苏迨笑道:“没想到爹一来就给这些人一个下马威,估计他们都傻眼了吧。”
苏轼道:“确实挺震惊的,但是他们能公然赌博、酗酒,只怕整个军营的军纪都好不到哪儿去。等端叔来了,我们再商量一下整顿军政之事吧。”(李之仪,字端叔)
王朝云道:“李官人一家应该快来了吧。”
苏轼道:“应该快了吧。”
数日后。
李之仪携全家老小来到定州。李之仪师从范纯仁,和苏轼是朋友。两人于熙宁七年苏轼前往密州赴任的途中相识,苏轼颇为欣赏李之仪的才华,至此两人书信不断。
元丰八年,苏轼回京后,李之仪也在京为官,两人时常往来,相互唱和。苏轼此次离京前,聘请李之仪为幕僚,管勾机宜文字。机宜文字一职乃帅府幕僚,负责书写文书,参谋军事等事。
李之仪的妻子胡淑修出生官宦人家,祖父胡宿曾官拜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胡淑修自幼饱读诗书,诗词文章造诣不亚于李之仪,除此之外还精通算术,连沈括也经常向她请教,深表叹服。
景德元年,大宋与契丹缔结澶渊之盟,友好邦交。时至今日,两国已经将近九十年未开战,边境无事,两国得以休养生息,因而北宋经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娱乐活动之盛,诗词歌赋之多超越了历朝历代。
大宋君臣大多认为宋辽两国不会开战,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不断挑衅、时常交战的西夏国。君臣如此,边境的将士们更甚。
苏轼发现由于大宋与辽国和平日久,河朔一带无战事,沿边诸州,军政稍有松弛,将军骄傲,士卒懒惰,赌博、酗酒、士卒逃亡之事时有发生。将士武艺、军队装备比陕西、河东一带差远了。
由于大家觉得不会打仗,疏于训练,军纪极其涣散。将士们身体素质极差,训练久了便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契丹国号在辽和契丹之间数次切换,缔结澶渊之盟时对方国号为契丹,苏轼本年来定州时对方国号为辽)
虽然按照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之事发生,然而居安思危,苏轼既然接管此地,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于是,他决定整顿军政,加强边防戒备,严格训练将士们。然而他有心训练却不能随意为之,如果训练太过,会引起辽国的注意,以为大宋欲破坏盟约,谋划战事,那么自己将无意中挑起两国争端;但是不训练,以现有的将士素质、军事能力,一旦开战将难以御敌。
几番权衡之下,他决定缓慢训练将士们的同时培养民兵,让当地百姓自备武装,一旦两国开战,便可全民皆兵,保家卫国。
苏轼正在知州厅内盘算着,忽闻敲门声,抬头一看,见李之仪站在门口,便招呼他进来。
李之仪走到苏轼身边:“苏先……苏大人找我?”
苏轼笑道:“咱们相交多年,私下不必拘礼。”
“是。苏先生找我所谓何事?”
苏轼道:“我打算恢复弓箭社,想找你商议一下。”
“弓箭社?”
苏轼点点头,伸手示意他坐下详谈。“此地曾经组建过弓箭社,但是熙宁年间先帝推行保甲法后,此社逐渐被荒废,名存实亡。
虽说澶渊之盟,我朝与北朝和平相处,并无大的战事,但是边境小的骚动还是有的,此外还有不少逃兵及匪盗入户作恶。
如果百姓们能够锄地时带着弓箭,砍柴时携带佩剑,那么一旦战事爆发,或者有贼寇入侵,百姓们自相团结,便可保卫家园。”
李之仪抚掌而笑:“此举甚妙。虽说要全民皆兵,但是不能所有人都参加吧,一来人口太多难以顾及,二来有的人身体素质确实不适合习武。”
“是的,我就是考虑到这些,打算让每户人家,无论家业高低,必须派出一人参加训练。到时候再选出些社头、社副、录事等头目予以管理。此事牵扯人数众多,实施起来比较复杂,故而找你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