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急忙起身走到珠帘处,正欲掀帘又将手缩了回去,隔帘说道:“好巧啊!你们怎么在这儿?”
王弗解释道:“之前姨母帮过康家大娘子一个大忙,康家大娘子便请姨母看出戏作为答谢。我今日正好给姨母送东西,本欲直接回青神,结果姨母说机会难得就让我来了。”
戏台锣鼓声响,节目开始了。
王弗、小念落座,苏轼与苏辙换了个位置,靠近珠帘坐着。
台上节目精彩纷呈,观众喝彩声不绝于耳。
苏轼眼神游离不时看向专心看戏的王弗,无心看剧。
杨咨看了会儿杂剧,又看了眼苏轼,对苏辙低声道:“你看子瞻眼睛都快长到小娘子身上了!”
苏辙偷笑道:“你终于发现了。”
杨咨凑到苏辙耳畔,低声道:“他不会看上她了吧。”
苏辙点点头,笑道:“被你发现了。”
杨咨好奇道:“她是谁呀?”
苏轼道:“中岩书院王先生的女儿。”
杨咨笑道:“子瞻可以啊!”他伸长胳膊绕过苏辙推了下苏轼的后背,待其回过头来,指着王弗身旁的空位,“子瞻,要不你去那儿坐着陪她一起看。”
“这不太好吧。”
“得了吧!你心思早飞到珠帘那边了,直接过去算了。”杨咨见苏轼有些怂,拿起一盘点心递给苏轼,“你打着送点心的幌子过去,然后顺势坐下来不就行了。”
程建用也怂恿道:“去吧,机会难得。你不这儿聊,难道你打算去她家找她聊?”
苏轼叹息道:“在她家就没见过几面,总是遇不到。”
“那不就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点去吧。”
小念见苏轼正和其他人窃窃私语,悄声对王弗道:“苏小官人八成是看上你了,你刚才看剧时他一直在看你。”
小念注意苏轼很久了,节目演了快半个时辰,苏轼起码三分之二的时间目光都停留在王弗身上。
王弗看剧时用余光瞟过,隐约感觉苏轼在看自己,但又怕是错觉没敢扭头确认。“怎么可能?”
“他若是没看上你干嘛三天两头往咱家跑,肯定是为了与你偶遇。”
“休得胡说!他是来找爹爹的。”
王弗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但心如明镜。
苏轼为人坦荡,待人待事从不遮掩,连小念都看出来了,聪慧的王弗又怎会看不出,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苏家家境殷实,而自己小门小户,门不当户不对,纵然苏轼心悦于自己也就是一时兴起,不会长久。没有希望的事何必心存幻想?
她想到此不免黯然神伤。
就在王弗发呆之际,苏轼已经端着点心走了过来,在小念的招呼下坐到了王弗身边。他将盘子放下,见王弗目光呆滞,若有所思,轻唤道:“王小娘子……王小娘子……”
王弗回过神,见苏轼正笑对自己,脸颊绯红:“你……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苏轼笑道:“你刚才发呆的时候。”
王弗“哦”了一声,直视前方开始看剧,不停地抚摸秀发来掩饰内心的慌张。
“王小娘子平时看些什么书?”
因父亲王方在中岩书院教书,家中藏书无数。
王弗自小耳濡目染,尤喜读书,除了做女红、抚琴、书画外,更多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十几年积累下来读过的书已不可胜数。
但在眉山大才子的苏轼面前岂能班门弄斧,索性扯谎道:“书……没怎么读过,也就是识些字罢了。”
苏轼诧异道:“没怎么读过?那你上元节的对联?”
“爹喜欢吟诗作对,我从小耳濡目染也会一些,所以去年上元节在小官人面前班门弄斧了,还望见谅。”
苏轼想着既然能做对联,想必读过书,估计数量不多,不便言谈。
他不再追问,转移话题聊些趣事。
两人聊了许久,彼此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开始直视对方,喜笑颜开。
苏辙见苏轼、王弗低声交谈,虽不知道他们聊什么,但从两人脸上洋溢的喜悦之色便知其言语投机、相谈甚欢。
苏轼的事迹在坊间广为流传,他的才华、人品都令王弗心生敬佩,这份爱慕之情不知何时已悄然在王弗心中生根发芽。
只是对她来说,苏轼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她从不敢妄想有一天能与其相遇,更没想过能这样近在咫尺地畅谈说笑。
杂剧演出终于结束了,大家开始陆续离场。
曲园外人潮涌动,头顶月明星稀,四周灯火通明,苏轼很快在不远处的大树下找到了站在马车边四下张望的阿宗。
杨咨、程建用的马拴在后院,告辞离去。
苏轼看了眼身旁的王弗和四下张望的小念:“你们怎么回去?”
“姨丈派人来接。”
“可有找到马车?”
小念探头找寻许久一无所获,对王弗道:“小娘子,我去远处找下,可能是这儿人太多了,马上没法靠近。”
王弗点点头。
苏轼对苏辙道:“你先去车上等我,我陪王小娘子等会儿马车。”
王弗道:“不必麻烦了,你们回去吧,我在这儿等着就行。”
苏轼道:“这里人来人往,你独自等着不安全,我陪你等会儿吧。”
苏辙走后,两人并肩站着,由于等得太无聊,苏轼讲起笑话来,惹得王弗从抿嘴微笑变成捧腹大笑,只得以袖遮脸,以免被人看到。
不一会儿,小念回来报信马车找到了。苏轼护送王弗来到车边,王弗拜谢苏轼准备在小念的搀扶下上车,被苏轼叫住:“你明天回青神吗?”
王弗转身回答道:“回。”
“怎么回去?”
“姨丈派人送我。”
“你别让他送了。我明天和弟弟一大早回书院,顺便把你捎回去。”
王弗想着这样也好,就不劳烦姨丈派人相送,随即点点头,笑靥如花。
苏轼心头一喜,道:“你姨母住在何处,我明天去接你。”
王弗将姨母家的位置告知苏轼后上了马车启程离开。苏轼一路踏着欢快的步伐返回车中,阿宗驾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