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三百八十七章 居家待罪

轼语 砚曦瑶 2728 2024-07-06 15:28

  苏轼耸耸肩,笑道:“无须商议对策,先帝在时我支持差役法是因为觉得免役法不便,但是后来在各地做知州发现其实免役法也有可取之处,如果两个役法取长补短,更能造福于民,所以回朝后多次论述两法优劣。”

  说到此,他无奈地笑道,“先帝在时我因反对荆国公推行新法,不受待见;官家继位,我又因为反对司马公全盘推翻新法,和司马公多次争执,真是两边不讨好。我若想高官厚禄,完全可以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何必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还有,我在杭州所做的事天地可鉴,全城百姓皆能作证,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苏辙道:“兄长的政绩众人皆知,任凭他信口雌黄也掀不起什么波澜,我担心的是你的那首《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贾明叔这是打算效仿李资深他们再弄一起诗案构陷兄长,真是阴险至极!你好好回忆一下那首诗的前因后果,我明日启奏太皇太后。”

  苏轼道:“你别再帮我说话了,不然他们又该说你对我泄露朝政了。”

  苏辙说:“我只说我看到了贾明叔的奏章想帮你辩解,又没说你知道此事,兄长切莫担心。你还是好好回忆下那首诗吧。”

  苏轼淡然道:“这有什么好回忆的,我在黄州那些年,没有俸禄,穷困潦倒,连吃饭都成问题,更何况买地。他说我置办田地此等小事不知为何欢庆,那是对于他而言是小事,但对于吃不上饭的我而言岂不是天大的好事,怎能闻之不欢欣雀跃?

  至于后面又补了两首诗,是因为我在竹西寺门外道旁见数十名百姓在聊天,其中一人听闻新君继位,双掌合十抵在额前说‘闻道好个少年官家’,我见有此言,心中很是高兴,遂作了两首诗写在了寺壁上,仅此而已。至于我泄露奏章之事是我的错,明日起我就居家待罪。”

  八月初三。

  延和殿。

  执政大臣们启奏完各项政事,苏辙启奏道:“启禀太皇太后,臣昨天见到赵无愧的奏章,向臣兄证实是否与人交流奏章之事,兄长已承认确有此事,然而并非如赵无愧奏章所说的有所求。兄长已居家待罪,但兄长之所以知晓朝廷奏章,是因为臣退朝多次和兄长谈论朝政。臣不应久留,请朝廷允许臣引咎外任。”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看太皇太后作何指示。

  太皇太后沉默不语。

  苏辙继续道:“臣兄乙丑年三月六日在南京听闻先帝驾崩,换上丧服哀悼,后来朝廷圣旨传来,蒙恩许居常州。

  兄长继而南去至扬州,五月一日在竹西寺门外道旁,见到数十名父老乡亲说话,内有一人双掌合十放在额间,道‘闻道好个少年官家’。臣兄见有此言,心中实在欢喜,又无可说话的人,于是作两首诗题在寺壁上,如此而已。

  如今贾明叔、赵无愧等人加以诬蔑十分可恶。贾明叔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是兄长从山寺归来听闻先帝驾崩这种好消息而高兴,兄长三月就已得知先帝驾崩,时间相去甚远,五月从山寺归来所听闻的好消息岂会是先帝驾崩之事?

  望太皇太后明察!

  臣今日进呈贾明叔、赵无愧等人的这些事,臣不敢参与讨论,容臣先行回避。”

  太皇太后道:“退下吧。”

  苏辙躬身离开延和殿。

  太皇太后道:“卿等还有何事启奏?”

  众人缄默。

  太皇太后道:“那就都退下吧。吕相公、刘相公,你俩留下来,吾有话要说。”

  众人躬身告退,吕大防、刘挚等大家尽数离去后,对视一眼,猜想太皇太后估计要讨论刚才苏辙所奏之事,皆静静地等待太皇太后发话。

  太皇太后道:“贾明叔排斥攻击人太深,必须对他予以贬官降职,以示惩戒!”

  吕大防道:“明叔确实言语失当,然而如果突然对其贬官,臣担心台谏官们不了解前因后果,必会上书论奏。现在想要早点了结此事,不如连带苏子瞻一同罢去,如此便一了百了,息事宁人。”

  太皇太后思索片刻,道:“那就这么办吧,但是对贾明叔的处理不能太优待,不然起不到警示效果。”

  刘挚道:“贾明叔论述的都是苏子瞻、苏子由的陈年旧事,前前后后已有不少言官曾谈论过。苏子瞻虽无事,然而赵无愧所说的苏子瞻将奏章告知王子敏之事却是真的,所以将两人都罢黜也算合情合理。”

  八月初四。

  居家待罪的苏轼写了封《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元祐六年八月初四日,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札子奏。臣今月三日,见弟尚书右丞辙为臣言……

  奏章反驳了赵君锡奏章所述之事,并将事件的真实发生经过详细告知,最后表明他已家居待罪,乞求朝廷治罪。

  太皇太后作出批示:苏轼多次乞求外任,可依其所奏。贾易言语失当,也可让他外任。然后命人将批示交付三省。三省的官员们齐聚一堂,开始商讨该把两人分别派往何处,经过一番商议,大家决定让苏轼去南京,让贾易去庐州。苏辙等人觉得被贬庐州太优待贾易了,不同意。于是大家再度争论起来,一时间讨论不出结果,只得明日再议。

  晚上。

  苏辙回到家中,心情极度复杂。苏轼见其几度欲言又止,猜想定是今日上书请罪的奏章太皇太后准了,问道:“朝廷有何旨意下来?”

  苏辙道:“太皇太后准了兄长外任的请求,也把贾明叔贬官了。”

  苏轼见苏辙面容忧伤,笑道:“那是好事啊,我一直想走却走不了,今日终于得偿所愿!”但心中却有说不出来的痛楚。

  贾易诬蔑自己诗文之事,苏轼并没有机会辩解,如果他不上书,贾易的奏章留在三省,自己辩解的奏章却没有,将来外人翻看奏章,以及后世将奏章记入史书,只会说自己是因为庆贺先帝驾崩被贬,那真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他没法上书,因为一上书就暴露了苏辙又把朝中之事告诉他了自己,只得忍着,等自己和贾易新的任命下来,奏章也不再是秘密了,再行上书辩解,以证清白。

  苏辙见苏轼若有所思,问道:“兄长在想什么?”

  苏轼回过神来,快速平复心情,努力挤出一丝笑意,道:“我在想终于可以和闰之他们会合了。朝廷准备派我去哪儿,我好写信告诉他们,让其动身前往。”

  苏辙道:“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京环境好,离京师也近,不到十天便能抵达,这样我和兄长就能经常见面了。”

  苏轼眉头深锁,道:“大家能想着我,我倍感荣幸,但是定国在那儿,我若去了,朝廷就要将他调走,我俩是朋友,这样的调动会让两人都心有不安。朝廷也别为我为难了,就把我调到陈州、颍州之类的地方便是。”

  苏辙道:“那我明天给他们说一声。”

  苏轼点点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