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明教教主
“你对钟相这个人知道多少?”
徐宁看着正狼呑虎咽,斯文风范全无的举子刘士安,开口问道。
刘士安却没功夫答话,从岳州一路东逃至江州,压根就没吃上两顿饱饭,如今米饭管饱,自然吃是第一要务。
徐宁伸手将刘士安的饭碗抢了过来,反手扣在了桌上,小声说道:“饿得太久,这时候不能吃得太饱,弄不好身体会出问题,等半个时辰后再吃吧。”
刘士安知道眼前这人的身份,倒不敢放肆,老老实实说道:“钟相每攻陷一座城池,便焚烧官府、寺观以及权贵富室之家,杀死官吏、士子、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
徐宁颇为意外,说道:“杀贪官污吏好理解,为什么要杀士子、僧道?”
刘士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大人知道钟相为何号称天大圣吗?”
徐宁心中一动,他知道有只猴子叫齐天大圣,据说创造这只猴子形象的笔者,是明教教徒,取的名字乃是明教教义中的至高神。
徐宁问道:“这钟相是明教教徒?”
刘士安点了点头,道:“唯有大圣,三界独尊,是众生慈悲父母,三界大引道师,含灵大医疗主,妙空能容众相,上天包罗一切。这是摩尼教经书中的教义。钟相并非摩尼教普通教徒,而是法主,也就是人们通常称呼的教主。”
摩尼教传自波斯,唐朝时一度被禁,五代与宋时,道佛两教鼎盛,摩尼教开始与道佛两教融合,被称为明教。明教以“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字真言,鼓惑百姓,流传甚广,尤以江浙、福建为甚,教众以吃斋食菜示人,教义只在教众中密传,因是又有道教徒众称其“食菜事魔”。
自唐代开始,摩尼教几乎成为穷苦大众造反的专用工具,远的不说,前些年声势浩大的方腊之乱便是以此教鼓惑的教众,因而被朝廷称为邪教,又因其与佛教宿怨极深,佛教谓其为魔教。
明教在江南传播甚广,组织互不相属,称谓也多,淮南谓之二会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自然法主也是各论各的。
明教层级分明,分为法主、十二位大师、七十二位侍法者、三百六十位法堂主、纯善人与净信听者等五级,最后这两级没有人数限制。
徐宁听了慎重起来,以宗教结社组织起来的农民起义,远比一般的叛乱难以剿灭,不仅因为其组织严密,更因为其教众皆是有信仰的人,被教义洗脑后的教众只要不死,随时会再次反叛。更何况,这个钟相还提出了明确的极具诱惑力的政治纲领: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等贵贱,均贫富,这与秦末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初王小波的“均贫富”一脉相承,更进一步,自然令贫苦百姓趋之若骛,应者云集。
徐宁说道:“看来这个钟相造反是筹谋已久啊。”
刘士安摇了摇头,说道:“大人多虑了,这个钟相起事,完全是形势所迫,倒非处心积虑。”
徐宁哦了一声,来了兴致,说道:“愿闻其详。”
刘士安道:“据我所知,钟相最初在乡里结社,不过乡民互助之举,并无恶意,靖康之难时,还组织了三百乡社成员北上勤王,结果被高宗遣返。此后金人攻入江南,有一支偏师打到了潭州等地,四处劫掠杀戮,而朝廷负责抵抗的孔彦舟,在金人面前闻风而逃,劫掠百姓比金人更为凶残,再加上官府赋税年年翻着倍儿往上涨,民怨沸腾,钟相这才扯起了反旗,反抗金人也反抗官府。”
徐宁听了,笑了笑,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钟相造反,固然是时势造就,官逼民反,但若因此便说钟相造反是迫不得已,并非本意,倒也未必。不过这事并非重点,也没有什么好探究的。
很多事情本无对错之非,只有立场不同。就好比历朝历代这些农民起义,大多为反抗暴政而起,正义无比,但事实上,不过是将起义军与官府拖入了一个更大的乱世而已,即便有成功者,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屠龙者,要么被恶龙所杀,要么最后也成了恶龙,这就是历史的可笑可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