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论持久战
开封,留守府。
徐宁呵呵笑道:“人心思宋,大有可为啊。”
陕西诸路沦于伪齐的州县,许多百姓不顾伪齐的严厉法令,冒着生命危险给宋军送信送粮带路,这也是宋军在陕西战场接连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韩五附和道:“陕西各路刚刚沦陷于伪齐不久,不比山东与河北等地,百姓们念叨着大宋很正常。”
徐宁摇了摇头,说道:“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根本上还是在于,金人扶持伪齐,在现在这种局面下,已经是个愚蠢无比的决定。百姓思宋,说到底,是生活在伪齐比生活在大宋更在窘困艰难。伪齐一方面,要大肆扩充兵备,穷兵黜武,对付大宋,另一方面,每年还要向金人提供大量的钱粮物产,这也就是说,伪齐的百姓要承担双倍甚至是三四倍的压榨,稍有风吹草动,百姓们自然会奋起反抗。”
韩五露出思考之意,显然正在想徐宁的这番话。
徐宁说到这里,苦笑道:“只可惜,如今的大宋是老牛拉破车,也好不了多少,在淮泗地区,完颜昌这一路金军一直深度介入了我们与伪齐的战事,中原方面,完颜宗弼的中路军才是金人的主力,都不太好对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三方的情况都差不多,对外常年征战,对内叛乱不断,民生一时之间都没有办法恢复过来,就看谁能撑到最后了。”
韩五挠了挠头,说道:“这是大伙比烂吗?”
徐宁笑了,道:“比烂可以,但不能摆烂。说起来,无论地域与人口、物产与底蕴,还是人心的凝聚力等等,大宋都占尽优势,论持久战,只要朝廷保持定力,不自乱阵脚,胜利会一点一点的倒向我们的。”
韩五想来想去,都没觉得现在的朝廷会出什么问题,开口说道:“这么说来,我们大宋迟早会灭了金人,就是不知道这个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徐宁看了韩五一眼,说道:“灭国灭族之战,又不是一个王朝腐朽的末期,哪里那么容易。靖康之难后,金人为什么没有趁机彻底灭了大宋,反而北撤立了伪齐以为缓冲?不是金人不想,而是不能,即便是军事上的实力够了,但其他方面的条件并不具备,势难持久,反而会拖垮自己遭到反噬。”
汉人的家国天下观念根植于历史传承之中,是刻在骨子里。
金人在灭了契丹之后,一来要稳固辽地统治,二来本身体量小,又处于半部落的野蛮向文明过渡阶段,在文化与思想上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靖康之难的发生具备了太多的偶然性,是在大宋的统治基础依然坚固的情况下发生的,估计连金人自己都是懵圈的。
反过来看,女真人具备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很快便从部落状态的奴隶社会向着成熟的封建体制大踏步前进。
百余年来,大宋对辽人败多胜少,而金国灭辽,犹如秋风卷落叶一般。
双方实力,至少在军事上的实力差距是明显的。
所以,对于一个新生的朝气蓬勃的金人政权,大宋想要灭其国亡其族,就目前来说,太过于不切实际,更不要说,自靖康之难后,局势一直没办法稳定下来,连年征战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且,南方土生土长的百姓们对于劳民伤财的去收复中原的意愿,远不及于南渡的人们。
这些年,女皇以及朝廷,既要平衡南北军民矛盾,稳定各地的形势,又要不停镇压各种叛乱,不断应对伪齐与金人的进攻,稍有不慎,局势便有可能失控。
徐宁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北,悠悠说道:“希望马扩离开金国后能顺利西行。”
韩五一脸诧色,问道:“宋金和议失败,金人很可能会扣押我们的使者,即使不会扣留,马大人也应该回来才对啊。”
徐宁笑了,带着些神秘莫测的意味。
“收拾一下,我们去安阳,会一会我那便宜的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