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方赤帝点化刘原达后,即上天复旨。玉帝大动仁慈,定要嘉奖刘原达,着观音大士传旨,命城隍托生刘原达家,辅佐明君。
刘原达与郑凤结婚后,不久郑凤觉有身孕。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隆冬季节,郑家大屋关仙求福,一连半月,好不热闹。郑凤好奇,回娘家后去看关仙,大家在一块围着火炉,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家常,热热闹闹。一直等到下半夜,几个玩累了的小伢蔫头耷脑,神汉还是毫无动静。郑凤怀有身孕加之天气寒冷,支持不住,就回家歇息去了。
走后不久,神汉发了威,菩萨附体而来了,众人跪地:“菩萨你老人家平日一请就来,早已下凡,为何今夜要等到下半夜才来。”菩萨借神汉之口发气道:“凡夫俗子不知因,并非吾神不降临,只因巡按镇此地,小神只能潜身形。”众人面面相视,相互寻找巡按大人?谁也不是。只有刚才走了的郑凤怀有身孕,众人想莫非郑凤怀中孕育的是未来的巡按大人,因而对郑凤格外殷勤,一连几天陪着她看关仙求神福活动,不让她回婆家。郑凤不知其中原因,离家几天了,心中想念刘原达,就寻机会悄悄溜回婆家了。
郑凤回婆家后身体不适,就请郎中诊断,是喜脉,夫妇十分高兴。哪知一怀就是一年,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五月端午节,孩子还未出生。刘原达夫妇端午节这天上午到堤潭抛粽子祭屈原后,就到胥林寺城隍庙朝山,求神灵保佑孩儿早日出生:“是雨是雪早些落,是男是女早离身。”
进了城隍庙,城隍早已奉玉旨等候母到,见父母跪地,怎敢当受,忙起身叫声娘。郑凤听得腹内有叫娘声,如惊雷震耳,吓得倒在地下人事不知。被抬回狮子山下的家中,只觉得腹中疼痛,是要分娩了,可就是不下地。刘家忙请医求神,一连三天,到了五月初八未时,忽然狮子山霞光万丈,狮吼凤鸣,“哇,哇,哇”,三声啼哭,生下一个粉胖婴儿。刘原达对生下了孩子十分喜爱,为孩子按刘氏派号取名仕昌,字时亨,号塘湖。
郑凤生下儿子后,并不知是玉帝所赐城隍转世,爱如掌上明珠。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五月初八是刘仕昌周岁,民间惯例要摆下很多吃的、用的、玩的、穿的,让过周岁的孩子去取,以所取之物来预测孩童长大以后成什么样的人,谓之“抓阄”。上午等亲友到齐后,郑凤将仕昌放坐在席子上,开始“抓阄”。刘仕昌目不斜视,小小的右手向前,径直抓取一支笔。小小的左手抓取身边的一块惊堂木,席地端坐,象是在升堂。众亲友拍手叫好,认为此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个穿袍执笏的朝官。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刘仕昌三岁了,父母很是疼爱。三月天气春光美,极其温和,万象早已更新,一片春耕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狮子山门前的秧田已整得平平坦坦,只待谷种下泥。一天上午巳时许,阳光普照大地,万物舒畅,青蛙在田野咕咕地叫,鱼儿在池塘蹦蹦地跳。刘原达肩着儿子刘仕昌去看秧田水,在平整的秧田里有不少泥鳅和小鱼聚集在一起游玩,时而排成各种不同图案,变化多样。刘原达指着一条横着的鱼问刘仕昌:“这是什么”刘仕昌答道;“这是个一字。”刘原达一连指着多个图案让儿子辨认,儿子都对答无误。看见天资聪慧的儿子,刘原达更是宠爱备至。
有诗为证:
送子观音传玉旨,城隍转世辅明君。
明君赏赐绣衣后,御史大明天下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