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文官眼中的好皇帝
朝中大臣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关注朱允熥这位琼王殿下了,没想到他不声不响的竟然把东南亚的婆罗洲攻打了下来。
户部尚书脸上微微有些凝重,虽然说那些人的身高都十分的矮小,战斗力上先天有着缺陷,但真的在数量上堆积起来的话,只怕届时太孙殿下想要处理他就不是一件什么简单的事情了。
特别是,现在朱允熥这位琼王殿下竟然又开始找朱元璋要人了,这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并不是什么一个好消息。
朱允熥正在不断的崛起,这让他们到时候想要处理起来就是令人十分困难的事情。
户部尚书认为自己很有必要限制朱允熥的发展,不能继续让他这么高速发展下去了。
否则,等到朱元璋驾崩的时候,太孙殿下只怕不是朱允熥的对手。
那么他们这些把未来压在朱允炆身上的家伙,只怕到时候也不会有一个什么好的下场。
朱允熥肯定不会允许他们继续存在在朝堂之上,朱允熥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家伙,和朱允炆有着很大的不同。
朱允炆完完全全就是被他们给忽悠瘸了,想是朱允炆这样比较蠢的家伙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好皇帝。
在历史的轨迹上,明孝宗就是这样一个被忽悠瘸的人,对于这些文官十分的宽容,纵容。
史书上更是疯狂吹捧,把它称之为什么天下第一明君,更是把他在位的时期称为弘治中兴。
呵呵,作为一个皇帝,在史书上留下的并不是什么功绩,只能通过个人的品德进行一些吹捧,可见他其实完全就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
孝宗根本是一个平淡而缺乏作为的守成君主,因为符合传统的要求而有了虚高的名声。
明孝宗在位时期,“叶淇变法”常被作为弘治政绩大夸特夸,然而使得边储空虚进而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弊端却少有人提。
并且他在位的时候,对于黄河的治理也是令人一言难尽的效果,并不符合黄河的自然发展规律,也就为后续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在军事方面上,明孝宗因轻信小王子的入贡,丢失了成化一朝收复的河套。
个人品德上,更是吹捧历史上第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
从男人的角度来讲,在封建时代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确是难得可贵,在爱情方面也是无可挑剔。
可是明孝宗他是一个皇帝啊!!!
可是作为一个皇帝,做出这样的事情,可以用不合格三个字来形容。
并且明孝宗喜爱张皇后你并不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女人,在历史上更是鼓吹她辅佐明孝宗做出了怎样怎样的功绩。
这些不要脸的文官对他们夫妻和人从头到尾的进行了完美包装,仅仅因为明孝宗符合他们的利益。
张皇后的本质一心想着给娘家拉好处,对于民间疾苦并不怎么关心,甚至于是跟儿子闹翻后儿子病重将死都不去看一眼。
只能说是还好坏人没有嚣张多久,张后在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之后,嘉靖登基之后,对于她可是谈不上什么友好。
这些文官根本没有什么礼义廉耻的下限,他们为了吹捧明孝宗,对于他的父亲和他的儿子那可真的是往死里了黑。
正是因为上面一位皇帝和下面一位皇帝都昏庸无能,如此才能凸显出夹在正中间的这位有多么的英明神武。
文人史官对于明武宗这种完全违反传统观念的奇葩皇帝,更是直接将他批判成昏君中的昏君。
这样的昏君只长家国之所以没有灭亡,主要是有三点原因,第一吃老爹遗产,第二群臣补救,第三天心未厌。
朱允熥当初学历史的时候看到这些的时候,通篇的文章下来只看出了两个字,恶心!
《明史》说正德“承孝宗之遗泽”,这“遗泽”是什么呢?
年仅十三岁的朱厚照继位后,日后被称为“败家子”的他,面临的是这样的状况。
刚登基未满一月,就遭遇了明军自土木堡以来最大的败仗,史称“虞台岭之败”。
这个遗泽是真的好啊。
国库空空荡荡,明武宗赏赐没钱,老爹连自己的棺材本都没攒够。
此时北方旱灾,鞑靼猖獗,军费不能欠着,这是明武宗刚刚登机的时候面临的境地。
武力方面更是不堪入目,经过弘治年间严重的京营占役后,明武宗清查几十万人的京营,只有六万人还看得过去。
要知道,大明这个时候刚刚经历过土木堡之变,中央的军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明代宗虽然维持了局面,但是相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远远不够,一直到明宪宗出手,成功组建了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可是弘治统治这么些年,京营迅速腐朽了下去,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留给明武宗完全就是一堆烂摊子。
明孝宗在史书上疯狂吹捧,但他其实就是一个被文臣,被内臣,被外戚所控制的皇帝。
说难听那么一点点,他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弱智,或者说智商比较低的皇帝。
明孝宗无论是比上和自己的父明宪宗对比,还是比下和自己的儿子明武宗对比,他都差了很多。
生活在明中期的明孝宗,虽不是昏庸之辈,但也决非英明之君,他能博得后人“中兴之主”的美誉,实在值得深思。
这些文官一直想要扶持朱允炆上位,正是因为他和明孝宗一样是一类人,他们在明初就想要控制皇帝了。
朱元璋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朱允熥展现出自己不一样的地方之后,便想要让朱允熥上位。
这些文人嘴中的吹捧有什么用,并不能为这个国家带来多么大的利益,并不能为百姓博取一个怎样好的生活。
只有像是朱允熥怎样会干实事的人成为了皇帝,才能带领大明帝国继续兴盛繁荣下去。
……
户部尚书和朱元璋脑海中想过了很多的东西,户部尚书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对着朱元璋说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百姓故土难离,婆罗洲天高地远,只怕百姓们不愿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