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
“哒哒哒!”
夜色当中,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无数的快马,从常州府出发,向南京城疾驰。还有部分快马向南边的杭州府疾驰。
天空中,还有一些信鸽翱翔。同样是向南北飞行。
骑兵和信鸽,都是去报信的。
杨峥在常州府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还有谁能够淡定?
当然是要第一时间搬救兵啊!
南京城里面的国公爷,就是他们的首批救兵。
还有南京六部的所有官员,也是他们的救兵。
杨峥也需要搬救兵。
他的救兵就是自己的大号。
或者说,只要是自己的大号安全,他就不会有事。
谁敢跟皇帝呲牙?
皇帝狠起来,还有其他人什么事?
正好借个由头,将所有的国公、侯爵、伯爵什么的全部都砍了,没收家产……
京师,紫禁城。
勤政殿里面,只有皇帝和王承恩两人。
“老伴伴啊!”崇祯皇帝说道,“你们东厂现在扩充到多少人了?”
“回皇上,已经扩充到三百五十四人了。”吴承恩规规矩矩的回答。
“才增加了五十人?”
“皇上,奴婢想着不能滥竽充数……”
“你……”
崇祯皇帝欲言又止。
我的老伴伴啊,你真是老好人一个。
好是好,忠心是忠心,就是这个办事能力,真的是让朕着急啊!
让你扩充东厂,结果十来天过去了,你才扩充了五十人?继续这样下去,东厂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监视文武百官的功能?什么时候才有威慑力?
你知道魏忠贤的时候,东厂有多少人吗?少说也有三万人啊!
东厂是朕的最后一道护卫啊。如果是东厂实力不够强大,我这个做皇帝的岂不是很危险?
别外廷的人想要弄死我,你们都还不知道。
天启皇帝是怎么死的?
还不是死在了外廷的人的手里?
被人算计了啊!
不行。
必须得换一个人。
需要换一个有一点野心的,愿意“锐意进取”的家伙。
这个人必须愿意大力的扩充东厂,扩充东厂的影响力。
高起潜?
曹化淳?
王德化?
哎,都是一些不靠谱的主。
想了想,最终将注意打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马忠的身上。
这个马忠,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太监。这个月刚好是他轮值秉笔太监。
以前的秉笔太监是香饽饽,宫中老太监争抢不断,但是现在则是一团和气。
崇祯皇帝不动声色的推行后世的轮值制度,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都是每个月轮值一次。每年十二个月都是不相同的人。这样一来,就没有哪个太监可以私底下搞鬼了。各个轮值太监相互监督,自然就没有了蒙骗皇帝的机会。也杜绝了专权的可能。
由于轮值需要的太监数量比较多,但凡是有点学识的,认得字比较多的太监,都被抓来轮值了。马忠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家伙年轻好学,领悟能力也比较强,对于崇祯无意中推行的1234567890等阿拉伯数字,掌握的也比较快。
做皇帝其实挺无聊的。尤其是崇祯现在和皇后、贵妃冷战,连后宫都不去。晚上就睡偏殿。没事的时候,只能是和太监们玩耍。顺便教导一些来自后世的知识。比如说阿拉伯数字,基本的加减乘除什么的。还别说,有些太监掌握的速度还挺快的。
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些太监,对皇帝都有一种天生的依附感。因为有皇帝,才有太监。皇帝是太监唯一可以依存的对象。太监的唯一晋升途径,就是取悦皇帝啊。自然是要在皇帝的面前好好的表现了。既然是皇帝亲自教导,他们自然是要努力的学。
数天的时间下来,很多太监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混合运算了。
这样的学习能力,还真是令人咂舌。
看来,太监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想一想,好像当初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太监来着?
“叫马忠来。”崇祯皇帝说道。
“马忠今天不当值,出宫去了。”王承恩小声回答。
“出宫去做什么?”
“皇上不是安排太监出宫巡查物价吗?今天轮到马忠出宫。”
“哦。知道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
的确是有这么一回事。确实是他吩咐的。
他对京师的物价波动,还是非常担心的。这个东西,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一个皇朝的兴衰。
每个皇朝即将灭亡的时候,物价的波动,都是非常大的。现在,大明朝就已经是出现了这样的破败迹象。物价暴涨,物资缺乏,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管你什么皇帝在位,管你是什么朝代,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日子过不下去了,自然对朝廷不会有任何好感。等起义军打来,他们自然就会打开城门,欢迎闯王入京。
杨峥要挽救大明朝这艘破船,除了拼命的聚敛钱财,还得大量的增加物资的供应。
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粮食的供应,平抑粮价。
可惜,目前的情况非常的糟糕。
在弘治中兴的时期,每石(100斤)粮食的价格,不过五钱银子。
天启初年,每石粮食的价格,上涨到了二两三钱,或者是二两五钱的水平。几乎是弘治时期的五倍。
到了崇祯四年,则是上涨到了三两三钱以上。还有价无市。有黑心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结果,导致粮食价格继续暴涨。估计不久以后,就会突破四两银子。高昂的物价,导致京师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底层百姓生活非常艰难。
这些底层的百姓,可是包括了京师三大营的士兵在内的。京师三大营士兵的粮饷,每个月也不到一两银子。也就是说,他们一个月的粮饷,还买不到三十斤的粮食。你说,他们还有什么心思训练?怎么可能还有战斗力?没有立刻溃散就不错了。
事实上,对于京师三大营,朝廷也是拆东墙补西墙,断断续续的给予一些补贴,勉强维持生活的样子。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不要起来造反。所以,在史实上,当李自成的大顺军杀来的时候,京师三大营完全没有提及,就是这个缘故。他们没有起来造反就算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和大顺军战斗?
站在崇祯(杨峥)的角度,解散京师三大营是必须的。必须尽快行动。
既然没用,那就解散。让他们自谋生路。
取消军户乃是第一步。
而取消军户,又涉及到五军都督府……
“老伴伴,这个东厂提督太监,可能不太适合你,你看交给谁合适?”崇祯直言不讳。
“奴婢推荐周卓然。”王承恩想了想,谨慎的回答。
“为什么?”
“他办事果断,利索,得力。”
“好,叫他来。”
崇祯皇帝点点头。
不久以后,周卓然来到。却是很奇怪的一个人。
怎么说呢?
就是长相奇特,丑陋。
整个脸就感觉好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五官都扭曲了。
这样的家伙……
会不会影响东厂的形象?
忽然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妈蛋的,东厂还需要什么形象?
自己要求的东厂太监,不就是越吓人越好吗?
这个周卓然,看起来就很吓人啊!
好,就是他了!
“奴婢周卓然叩见皇上。”
“起来!”
“谢皇上。”
“周卓然,你熟悉东厂吗?”
“奴婢一直都在东厂做事。”
“很好。以后,你就是东厂提督太监了。”
“奴婢……恕难从命。”
“你!”
崇祯感觉很意外。
这个家伙推辞了?
他居然拒绝做东厂提督太监?
怎么回事?
现在的东厂,这么不受人待见了吗?
一个王承恩没有搞好,推荐一个周卓然,居然对东厂提督太监也不感兴趣?
这是……
要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