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亏张世泽恼怒,朱慈炤让他做的事,确实触碰了他的逆鳞!
朱慈炤竟让他献城投降!
听到投降两个字,张世泽差点气昏过去。
“我本想做岳飞,你却硬逼着我去做秦桧!在这大明朝,做一个忠臣怎么就这么难呢!”
“如张缙彦一般献城,必定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这不是毁灭英国公一门的清誉么?”
这时,张世泽的脑海中浮现岳王庙内,秦桧夫妇跪在岳飞像前的一幕。到现在已经跪了快500年!
若是混到如此地步,还不如自杀!一了百了,还能死得清白!
他立即决然地说:“我若是投降,昨天夜里就降了,岂能等到现在?王爷以后勿出此言!”
张世泽转念一想不对,自己若是降了李自成,崇祯还怎么出城?他朱慈炤哪能如此气定神闲?
“这四皇子不会是在试探我吧?”
随即,张世泽有一种被亵渎之感。
“老朱家人的疑心病真重,我在前面拼命守城,在这时候他却有心情亵渎忠臣,真让人寒心!”
也不顾礼节,他用力拨开朱慈炤要扶他的双手,斩钉截铁地说:“英国公府世受皇恩,只有战死的英国公,没有投降的英国公,王爷不必再出言试探,以免寒了将士们的心”。
朱慈炤当然不是在试探张世泽,而是真心为他谋一条活路。如今北京已经破城,再守安定门只是困兽之斗,徒做无谓牺牲!倒不如留下这批忠义之士,将来可堪大用!
尤其英国公张世泽更是骁勇战将,而且还年轻,不到30岁。将来必定是一员虎将!
看张世泽一脸的正气凛然、威武不屈,朱慈炤越看越爱不释手,暗赞:“真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北京城的守将,有他一半的气节,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顿时爱才之心陡增,更不忍张世泽在此横死!
他也想过,带张世泽一起南下。
但这根本行不通。
这1000多人,全是步卒,且很多已经负伤。全军向南撤退,目标大、行动慢,闯军派出轻骑,一个时辰就能追上,到时谁也跑不掉!
不等张世泽再说话,他就将这些道理,全部讲给他听。
张世泽听后还是犹豫不决!
对他来说,跪着活比站着死要难得多。战死不过是痛一下,但是苟活会被人骂一辈子!
即使自己是假投降,但是自己的家人知道么?世人知道么?都不知道!说不定自己以后几十年都生活在骂声里,他实在是受不了!
朱慈炤知道,在这个危机时刻,时间比黄金宝贵,容不得半点浪费,见左右无人,他突然说道:“英国公张世泽听旨,朕命你假意投靠闯军,保留有用之身,将来为国效命!来日光复北京,必为你平反”。
“臣遵旨!”
张世泽尽管不情愿,但也只能接下这旨意。
朱慈炤进前一步,拍着张世泽的肩膀说道,张将军你放心,你这是“奉旨投降”,无损英国公一系的英明。它日陛下必定风风光光为你正名!
听到自己是“奉旨投降”,张世泽才放下心来,既能够不死,还能保住名声,手下将士也不必殉国,将来还能杀闯贼报仇,如此一举四得,何乐不为呢?
朱慈炤还让李若琏留下接头暗号,以便将来与张世泽联系。
崇祯在车里,将这一切听得真切,他第一反应就是,“矫诏!永王居然当着我的面编造圣旨,眼里还有我这个父皇么?”
他想立即掀开车帘,出去否了这个“旨意”!
随即,崇祯自我否定了这个想法,他知道朱慈炤这么做是事急从权,不得已而为之,心中暗自点赞:“永王做事果断,我都多有不如!”
但他又转念一想:“即使永王这么做,虽是迫不得已,也不能原谅。没出北京城,他就敢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矫诏,日后还有什么他不敢的?”
崇祯揉了揉自己的后脑勺,在奉天殿内被朱慈炤打晕的场景历历在目,心道:“南下路上要伺机敲打他一下,让永王规矩些!”
崇祯还在懊恼,这时车帘打开,朱慈炤上车,崇祯知道他是要解释矫诏的事。崇祯一摆手说道,“不用解释,刚才的事我已经知道,事急从权,你是不得已为之。”
这句话虽然说得很自然,但此时崇祯的脸色,却像是明知道饭里有个苍蝇,还不得已吃进去的样子,异常的难看!
当初,听到袁崇焕在皮岛,用自己赐予的尚方宝剑斩杀毛文龙时,崇祯也是这个表情!
…………
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响声,安定门徐徐打开。
时间不等人!
李若琏等人赶紧驱车出城,但是当他们赶车到离城门洞只有几丈远时,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只见,安定门外,闯军已经列队整齐,站在护城河边枕戈待旦,足足有3千多人。
好在,刚才只是打开城门,吊桥还没有放下。否则,闯军早就一哄而上,冲进城中了。
张世泽也是一脑子的不解,按照常理,北京城已经破城,要攻打永定门,闯军应该是从里面攻城才对。
毕竟,从城外攻打,要面对3丈多高的城墙,还要填平护城河。费时费力不说,还会有很大的伤亡。
但是,从其他城门进城之后,绕到背后再攻打安定门,守军完全无险可守。
按常理,闯军应该出现在我的身后,为何突然一下子堵在安定门前,他们为何不按常理出牌呢?
现在皇帝陛下被堵在安定门,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张世泽转头看向朱慈炤!
此时焦虑的不止是张世泽,崇祯更是心中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崇祯虽然与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斗了一辈子。
但自从登基以来,唯一见过的贼寇就是高迎祥。当初,高迎祥兵败被俘,崇祯专门把他押进京师凌迟处死。
但被俘的高迎祥是没牙的老虎,任由崇祯摆布。眼前的这群闯军,可都是拿着刀枪,岂可同日而语?
眼见闯军压境,他竟不知所措,也不自觉地看向朱慈炤!
岂止是崇祯,当下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看向朱慈炤!
所有人都等朱慈炤一锤定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