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请李将军前来觐见。”永历帝赶忙发话。
李定国拖着残躯来到大殿,一见面就跪在了永历帝脚下,带着浓重的悲愤感说道:
“陛下,微臣无能,如今云南各关卡都已失守,贼人随时都有可能攻入昆明。”
永历帝赶忙上前扶住李定国,眼里的光也跟着暗淡了下来,随即有些颓然无力的说道:
“朕之大明大势已去也。”
永历帝抬起头,缓缓闭上眼睛,此时他真的有一种天要亡我大明的感觉。
一个时辰之后。
永历帝只得和一干朝臣连夜召开御前会议商量外逃,此时南明虽然被清军打得支离破碎,所幸还握有十几万大军,尚且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李定国提议可以进入湖南地区,湖南自古多山,可以有效的躲避清军的攻击,如果不胜还可以进入福建与郑成功汇合,更可以南下去往吕宋岛,号召南洋华人联合抗清。
然而,永历帝在云南经营多年,幕僚多为云南人,大部分人的意见都留守云南。
至于永历帝其实在私下也有所计划,如若清军兵临城下,就去投奔缅王,在缅甸等到泰西的罗马教皇怕派遣的援兵一到,再反杀回来也不迟,永历帝在广东时早已命全部家眷入教受洗,他的皇后王氏取教名“亚纳”,皇太后马氏和萧氏取教名“玛利亚”和“烈纳”,就连他刚出生的儿子也就是东宫太子都取教名叫“康斯坦丁”。
永历帝在见识过泰西的火炮之后,对罗马教皇的援军也信心倍增,可惜对罗马教皇的去信,至今已有数年时间,也没收到一封回信。
所以尽管李定国强力主张入湘再战,永历帝个人还是偏向于退守云南,最终在大臣马吉翔的劝说下,永历帝就顺水推舟的否决了李定国的移师湖南的意见,决定暂且往西躲避,继续留在云南的地界。
两日后,永历帝便开启了他的逃亡之路,率一众将军和朝臣离开昆明,一路向西。
……
就在永历帝西逃的那天,沈一白才收到前线官兵的来信,而此时的燕河县依然风平浪静。
沈一白还在计划怎么让他的沈家粮食券能够在燕河县流通起来。
果然不出沈一白的所料,沈家粮食券经历过一次两倍的升值后,果然市场上的需求变得愈加旺盛,很多百姓都在懊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在1比1的时候,多抢一点沈家的粮食券?
沈一白就在黑市里,用10文钱比5元5角的沈家粮食券兑换比例,成功的换出去了几万块钱的沈家粮食券,里外里只赔了1成利。
通过饥饿营销,虽然大部分的沈家粮食券也都收了回来,但经过统计,相比以前9成9的收回比例,现在发出去的沈家粮食券只收回了8成,相当于剩余两成被人持有。
这些持有者可能是被沈一白的饥饿营销游戏给整蒙了,所以但凡抢到了沈家粮食券,不去计较花了多少钱,都会藏起来,就像当初藏银子一样。
如果一旦这些人反过劲儿来了,还是会大量的挤兑沈家粮食券,所以短期内沈家粮食券的饥饿游戏不能停,明的不行,只能通过黑市的渠道少量流出。
沈一白第二件事要做的就是摸清燕河县的人口数据,有了人口数据,沈一白才能大致的知道整个燕河的经济情况。
沈一白给曲师爷经过一番洗脑,让曲师爷知道了常住人力、户籍人口、人均工资的概念,这三个数据是地方统计中重要的指标,他本来还想给曲师爷普及一下GDP的概念,但GDP的构成太复杂只能作罢。
沈一白复制了一份21世纪华国政府的统计报告,让曲师爷在几天内统计出来,燕河地少人口也不多,所以大致的统计结果也可以很快得出。
根据曲师爷汇报的数据,燕河县共有耕田19万3000亩,常住人口17.8万,放到今天这个县的人口也不算少了,而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只有12.2万,非本籍人口5.6万人口,这些非本籍的人口大多是南下逃难的北人。
平均工资曲师爷只统计了县城及周边的人口,只有120文钱每月,刚开始沈一白以为听错了,听到了曲师爷再三肯定的答复沈一白不禁吐槽这工资,简直低的可怕。
要知道他沈家米行卖的一斤大米都要3文钱,一个月工作一个月也只能买上40斤大米?沈一白也不是何不食肉糜的那种人,他差不多也知道,没有大米吃就会有其他更劣质的替代品,或者干脆饿着,沈一白还记得母亲以前说过,她小时候都吃玉米面大饼子就咸菜长大的,而看燕河百姓的精神状态绝对没有她母亲那个时候这么好,可能很多人连玉米饼子都吃不上吧。
这么看,他沈家家丁一个月的工资300-400文钱简直就是高薪聘请了,怪不得燕河会有很多百姓费劲巴拉的就为了来他沈家当仆人。
“有工钱的毕竟是少数,离县城再远点的就都是看天吃饭的,燕河地狭人稠,能吃上一口饱饭的就算富裕了。”曲师爷说道。
“这个富裕的标准也真低……”沈一白叹了一口气,这大概也是沈家粮食券不能被燕河百姓真正信任的原因吧?都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银子哪有一张纸来的更踏实可靠?
曲师爷计算人口的时候,还分了地域,像是沈一白所在的县城,有0.7万人口,这一部分人口大多就是城镇人口,还不到一万,如果跟燕河17.8万的总人口折合一算的话,燕河的城镇化率只有3.9%。
整个燕河的人基本都在从事农业,在没有进行工业化之前,农业是一个社会吸引绝大多数劳动力的行业,而能领到工资的也绝大多数都是县城里这些从事工商业的人口。
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其一是农村亩产较低,如果大量农业人口耕种,百姓只能饿死。其二就是没有进行工业化,城镇的手工艺门槛太高,且多为祖传和垄断。
曲师爷递交的名册也简单的介绍了燕河县的学历构成。
最基础的识字率大概是55.5%,这个比例比沈一白预想的要多很多。
而根据性别构成,男性大概有8成识字率,女性也有3成的识字率。
要知道1880年的清末男性识字率也只有45%,女性识字率是10%,燕河这个明末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县城却有这么高的识字率,沈一白觉得不可思议。
进一步问了曲师爷才知道,原来沈家一直在燕河有开设最基础的学堂,识字率高的就可以进入沈家的商号和自耕田工作,这也难怪燕河的识字率会高的不正常。
不过再往下,秀才数量就少了,相比这么高的识字率,燕河县秀才数量只有487名,举人数量有28名。
看到这个数据,沈一白顿感大明人才难得,高学历如此之高,而就算是举人和秀才都是做文字工作的,又能有多少帮他把工厂给盖起来呢?
另外还有一项最关键的数据,就是县里的衙役、捕快、牢头都算上,一共有107名,也就是说107个衙役掌管着17.8万人口,这官民比例也太低了。
而沈家的家丁,倒是有了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