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南明做地主

第六章 沈家庄子

回到南明做地主 审核君 2695 2024-07-06 15:33

  翌日一大早,沈家的各商号就陆续开业了。

  沈家几乎垄断了燕河的商业,基本上燕河百姓想买东西都要去沈家的商号。

  小六子人有点傻,昨天娘亲叫他去买米,他到了米店之后本来想买个2斤的大米,作为他们一家这这段时间的储备,偶然可以煮个粥喝。

  谁知道到了沈家的米行,小六子就听他们说来米行买米,一律只能用沈家粮食券,沈家粮食券是啥?小六子从来没听说过。

  不过既然只有沈家粮食券才能买米,他就拿10文铜钱换了10元的沈家粮食券,买了6元钱的米,还余下4元沈家粮食券。

  其他人都把余下的钱换成了铜子或者铜钱,但只有小六子带着四张1元沈家粮食券回了家。

  娘亲一见他回家带回的不是找回的铜钱,居然是什么沈家的粮食券,当场便大发雷霆,要知道小六子的父亲一个年头下来也只不过才能挣到2两银子,而一两银子只能换上差不多2000文钱,而这1000文钱还要养活一家七口人,这4文钱对于他们家来说是笔大钱。

  隔天小六子的娘亲叶氏一来到米行,再一看沈家粮食券居然仅仅在一天之内就升值了一倍!

  昨天还要3元一斤的大米,转眼间就变成了1元5角。

  小六子的娘亲捏着这这沓沈家粮食券,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

  众人看见叶氏居然还握有沈家粮食券,那些需要粮食的百姓马上把她围了起来,纷纷出钱要买叶氏手里的沈家粮食券,叶氏握着这四张沈家粮食券紧紧不放,豪气把钱在沈家商行都花了出去。

  另一边,沈一白已经在前往沈家庄子的途中,沈家有三分之二的地是租出去给佃户,还有另外三分之一是自耕田,由沈家的家丁亲自耕种,不过一直不如把田租出去的效益高。

  沈家粮食券自然也当工资发给了这些沈府家丁,但沈府家丁基本上先手拿钱,后手就把钱在沈家的商号里换成银子存起来了。

  沈一白制定的印钞计划比想象中的要艰辛,看来没有稳定持续的信誉作为担保,百姓很难放心大胆的把一张做工精致的白纸当做真正的钱花出去,更不用说沈一白还设想过百姓以后会拿着银子主动来换沈家的粮食券。

  但凡事都要一步一步来,坐拥28万多件的21世纪高科技产品,他就不信不能在南明打下一片江山来。

  沈一白到了沈家的庄子,明明是工作日,但沈家庄子上的家丁却感觉无精打采的。

  沈家对自家的家丁还算友善,每个月都能拿到300、400文钱,相比外边苦力的工资还要多上一倍,就是这样,沈家自家的家丁都还不支持沈家的粮食券。

  经历过后世的沈一白知道这些家丁是为什么拿钱不干人事,无非跟以前吃大锅饭的时代异曲同工,干多干少,都拿一样的钱,凭啥还要多干活?吃饱了撑的?

  的确沈家家丁都吃饱了,在沈家吃得还是穷苦人家只要在节年才能吃上的大米饭,但绝对没到还要自我奉献的地步。

  所以他来到庄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成立沈家农场,按照东北的国营农场思路去建设,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按劳分配。

  相信很多经历过华国义务教育的学生都会发现老师拼了命的教学方式,恨不得一天掰出两半时间来给你疯狂补课,充分利用课间休息和自习课的时间给你灌输知识,这种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在世界上绝对都是独树一帜。

  就算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韩,老师基本也是完成课上任务就下课走人,像华国这样的拼命三郎式的老师只会出现在那些待遇极高的私立学校。

  每一种拼命的背后都是强大的现实利益所驱动,老师如此,农夫亦如此。

  沈一白准备好了改造农场的计划,然后把计划案交给了沈家庄子的赵管家,赵管家人看起来很憨厚,脸上白白胖胖,看得出平时的养尊处优。

  “少爷,这是?”

  “过目一下吧,这是我制定的沈家农庄改造计划。”

  “绩效……奖励……”赵管家一脸懵逼的看着纸上的印刷字体。

  “我来给你讲讲吧,所谓绩效就是按劳分配,沈家庄子以后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专属的打分,根据每一天的表现进行各方面的打分,如果表现出来的成绩可以体现在数据上,相应的打分就会更多。”

  沈一白徐徐说道:“然后还有奖励制度,我会设计出一个流动红旗,以20人为一组,每周都会发种田小能手的奖章,可以免费领取10斤大米和50元的沈家粮食券,表现优异的可以升职为组长,每组表现优异的,本组组长也可以获得流动红旗以及10斤大米和50元的沈家粮食券。”

  沈一白转念一想说道:“当然,如果表现的特别差劲,则可能会被沈家田庄裁员,甚至被赶去沈家。”

  赵管家听着沈一白的解释,想想这样确实能够提高沈家家丁的积极性,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少爷,赵管家也是看着沈一白长大的,隐隐中觉得少爷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也不知道这个不一样到底是沈家是福还是沈家的祸。

  “好的少爷,少爷这次来就是为了交待这些事的吗?辛苦少爷了,快些进来休息休息吧。”

  沈一白摇摇头:“这些还不是我此行最主要的事,我还有东西要交给你。”

  沈一白身后的衙役抬了几麻袋的耐旱稻种,是2058年一个叫袁凤平的农学家研究出来的,特点就是耐寒耐盐,就算是在荒漠里都能长出一茬茬高产量的水稻,根据当时的反馈这种耐旱稻平均亩产可以达到2000公斤,几乎是明朝水稻亩产的10倍。

  “这些应该可以种个几千亩了,你把这些都播种下去吧。”

  根据百科全书的提示,旱稻的种植面积在3-4平方公里左右,第一次是只能种这么多了,等三、四个月后收获了再进一步大面积种植。

  “这是?”

  “稻子啊。”

  赵管家上前打开一看,里面果然都是稻种,但他们沈家庄子的稻种可是十里八乡除了名的优质稻种,亩产差不多200公斤,一年两熟,这沈家少爷的稻种又是哪来的?

  “放心大胆的种吧,我挺你。”

  沈一白拍了拍赵管家的肩膀保证道。

  “那少爷回屋休息休息?”赵管家抹了一把汗,弓着腰说道。

  面上不动声色的赵管家,其实心里已经开始腹诽,这少爷是哪根弦搭错了?连稻子的事都要插手?赵管家种了一辈子的田,他怎么也不会相信有人还有比沈家稻种更好的稻种,心想这少爷不会被人骗了吧?这老爷咋也不知道过问几句?等抽空他得亲自去一趟。

  “不用了,我不累。”沈一白双脚踩在泥地里,笑着对赵管家说道,有金手指在身,他还怕个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