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东去浩浩荡荡,官道虽阔但不及五圣军人众,整个东进的队伍被拉得很长。
由于不认识去京师的路,王莽不敢带队伍乱走从荒野中穿擦而过,而只是沿着官道按照地图慢慢前行。
已知鞑子入关攻城,王莽自然不会让士兵每天行动过快,一是怕军队拉伸过长要是遇见鞑子,首尾相距甚远恐战不急,这样就无法发挥五圣军最大的人数优势了,其二就避战,避开鞑子最开始的锋芒。
反正大军的王莽的有意领导下,每天的行军都不是很快,军师和书记对于王莽的“消极”都有些言辞,但是关于行军缓慢的理由王莽也说得很清楚。
对外理由:其一、冬季行军本来就慢,其二、鞑子骑兵入风我等如被偷袭又该如何?其三、士兵行军过快会失去战斗力,若无战力到了又如何?
反正现在我王莽在两位老者面前,就有点什么……懒驴上磨的感觉,总是有很多合理的理由。
王莽不解为何这两个爸爸辈的,对这卢象升为何如此尊重?就是一个口信就让自己带着大军,屁颠屁颠的跑回去协防打仗?
其实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只是王莽的历史成绩太差了,根本就不知道这明末的卢象升是何许人也?
卢象升乃是明末一员名将,但是他不单单只是武将还是一个文官,他是类似辛弃疾一样的儒将!
典型的以文入武,明朝末期文官里就数他最能打仗,几次匡扶社稷危难之时,由此扬名与天下之间,受当时很多文人武人的尊重。
说简单一点,这卢象升在明末时期,就是一大明星!
不是那种流量颜值明星,而是一个真正的实力派,普天之下没有多少人不敬佩于他。
就连鞑子都十分敬佩他,视他为心腹大患认真对付,不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对他有几分敬佩。
虽然卢象升不参加朝堂之中的党派之争,但是为人正直的他在这朝堂之中注定是一股子清流。
试问在明末朝堂之上,浑浊的就像一滩泥泽的环境里,一直有那么一股那样清澈的水流,在朝堂上慢慢流淌。
卢象升始终不是银子,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当污浊成为常态,清白就是一种罪过!
这样有文化有战功的文官,如何得不到天下百姓的尊重?
卢象升不但在民间颇得民心,朝堂之上也被当时的崇祯帝信任,不管是他的为人、战绩、勇武、智慧还有忠心都得到了天下人的肯定!
这样一个文武双战功硕硕的一员朝堂老臣就是,这大厦将倾时最大的一根顶梁柱!
其忠、其孝、其仁、其智、其勇都是冠绝一时,一个智仁勇孝忠皆具备的常胜名将,这国家危难之时作为几只鲜艳夺目的花,如何让天下人不尊敬?
今年卢相公上书十次,只为本是归乡为父亲守丧,奈何奈何……
年冬之时鞑子入关,崇祯帝一旨令下还在披麻戴孝的卢公上路了。
古人对于孝道是如何看重!孝子守孝期间离开本就是不合规矩,但碍于国家兴亡江山社稷,卢象升还是妥协了。
但是此般骨子里都透着正道气息的人物,他的命运是多舛的。
虽然卢象升此次名义上是,全国勤王大军总指挥全权指挥此次做战,就像是总司令一样的位置指挥全国兵力(隔的近的来支援的兵力),但是并不代表他拥有绝对的指挥权。
没错,在各方面的影响下,这个名官家授权的全国总司令,能调动的兵马绝对不超过三万人。
这是何等可悲啊!山西、大同、宣府随便一镇(军镇)的兵力都不可能少于十万之数,而这理该统帅三军近十万人马的司令,到头来他能调动的却也只是这区区两万几千人马罢了。
当然这一切也和当时的,军中风气有关真当是腐败不堪,军队之中大肆盛行吃空饷,导致大军人数亏空巨大,原本大同宣府山西三镇该有的十几万士卒只来了三万人!
虽然人心都不齐,但是卢象升此时能动能用的也只有这些人了。
在加上各方“制衡”,卢象升虽然名义上的总督天下援军,但是其结果不言而喻。
关宁军宦官监军高起潜,于卢象升素来不合,自然不愿接受卢象升指挥。
这里就失去了关宁军的控制权。
崇祯见此,改用内阁首辅刘宇亮节制天下援军,注意这里就截断了卢象升补充兵力的几乎,也限制住了卢象升后面的行动。
这里就是猪队友显威了,最有能力的卢象升反而成了兵力最少的人,没有什么打仗经验的太监高其潜,还有内阁首辅刘宇亮反而带兵最多。
这里普及一下各方兵力粗解:
现在鞑子入关时,其总兵力在就九万到十万之间很接近十万人,其中真正的鞑子比较少应该不超过五万人,还有一部分汉军还有几万蒙古军队。
(越到后面汉军的占比就越大,因为投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ノ_・。)。)
但是其鞑子和蒙古兵力多为骑兵,汉军多为重甲步兵,喜欢有俘虏做前锋打乱明军阵型,而且其原本战斗力就比较强,属于毕竟罕见的职业化军队。
而明朝这边就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了,按照军队编制来看,全国各卫兵力总合应该在两百七十万左右。
但是现在吗?……只能说句呵呵。
长期的空饷缺饷短半饷、中上层军官利用军屯谋去私利、贪污腐败军队武器装备!大多数明卫所军战力堪忧。
说他们是士兵还不如说他们是农夫,毕竟他们一年在地里的时间,都比那导训练的时间久。
这些饭都是勉强吃得饱的“军人”,能指望他们打赢鞑子的骑兵?别说其他人不信就是军队的军官都不信。
这些武官大多是无奈之举,毕竟每年的军费都是转了几次才到手的,要是真的一点都不扣按全饷发,就是将军有万贯家财也得耗空了。
钱没到位怎么办?按全饷发肯定是不靠谱的,一次两次都是可以,但是这一直都贴钱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扣着发!区别发!
例如你是一个将军,今年应该有一百万两银子的军饷,但是到你手上的时候只有:七十万两了!少了整整三十万两雪花白银!
缺额近三分之一,别以为这是丧心病狂的说法,这事有可能的而且现实还要更加的操蛋。
不但是是军费缺口大,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不小,军屯大量土地可以产出的粮食也是非同小可的,每年除却发给士兵的军粮外,往往都有多远的粮食剩出来而且还都不少。
但是你以为这些年粮食行情不错,能靠着这些剩下的粮食补上缺口,但是这个缺口你不知道这个缺口补不上,而切还会越来越大,逼的各方卫所不得不开始吃空饷。
粮食丰收时就是军镇之中,粮食收购贩卖价格最低时,这就是商人垄断物资调整物件,这方面就是整人但是你还偏偏得罪不起,能在军镇做生意的靠山都不小。
要是动了这些黑心商人,可怕还有花更多的钱去打点,这真的划不来。
不但是粮食的收购价低了点,还有其他物资他们也在倒卖,当然你要是想要买价格……就是稍微高于市场行情价两三层罢了。
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现在手里面还剩下的钱,根本就不够用了,军队中的伙食怎么办?当然是削减了!吃得差点总比饿肚子好吧?
官盐私盐都挺贵的,还有就是肉食在贵到离谱。
其实这些都可以解决,在你的指导之下大军人数少了一半,士卒都过得还算“不错”,就是身体都不怎么好。
字面上的意思,粮食不够买和吃自然就多开荒,开不了就减少人数,而且还直接减少训练时间,因为训练的时候军队管饭还要重盐有肉才行,不然非把这些士卒们给练死不可。
然后这样你的部队基本上就废了,也不要指望朝堂给大武器质量有多好,好到自己花钱重新买的那种,基本上是不怎么能用。
偷工减料得太严重了,军匠们第完成不了合格的武器了,发下来想正常使用还有自己花钱改一下,本来就很拮据的军队,要是添置一批可用的武器防具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然后这些明朝军官,保持了军队中唯一剩余的战斗力,也就是一只军队中最精锐的士兵:亲兵。
他们就是特意挑选出来的士兵,拿着少数人的全饷每天就是训练,还拥有专门为他们置办的武器甲具,他们就是一直部队的核心战斗力了。
但是他们的作用,一般就是类似于保镖一样,保护你不死在战场之上然后才是建功立业。
当然这支战斗力高出评价线一大截的亲兵,消耗的资源也是巨大的,你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将军,你的部队按部就班的走上了前辈的老路。
如果撇开那些个,用钱堆出来的亲兵,明朝真正能打的军队很少:
关宁铁骑!原来是名将:袁崇焕代理的一只骑兵,万骑啸聚为明朝骑兵中少有的精锐部队,但是袁崇焕挂刮了现在是一个太监掌军。
还有就是天雄军,可谓是明末最强军队之一,由大将卢象升组建。
这支军队是由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组成的,其中甚至是没有一个士兵。
这些人的能力不可否认,为了夺得天下,天雄军的能力凸显,绝对不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般人不可相比的,真正的兄弟子弟兵啊!
就是在卢象升手中不,连连征战人数太少了才三千于人。
然后就是秦兵!这里的秦兵可不是说秦朝的士兵。
秦兵由孙传庭组建,人数大约在一万人。
因其士兵皆为秦岭子弟,故称秦兵。孙传庭可能不太有名,但是他有一个厉害的学生,就是袁崇焕。
还有一支出自四川的白杆精兵,人数不详装备差训练不足,但是人家战斗力是真的强!
这里就可以看出,卢象升现在手里的牌到底有多烂了吧,但是还好他“群发”的召兵军报,有一支不受朝堂控制的义军响应了。
恭喜卢象升使用无中生有!
王莽带领的五圣军响应号召,恭喜卢相公喜提一万六千兵力的……
调动权(动倒是动了,打不打还得看王莽这个五圣主帅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