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抚汉

第3章 以郡守之名

抚汉 唯物小丰子 4581 2024-07-06 15:36

  税制是全国统一的,这个不是姜维短时间内可以调控的,既是理政,当从郡府内部开始。

  郡府之变革,理应从郡丞开始,郡丞者,为辅佐郡守而设,理论上也相当于个副郡守,姜维本就是军政合一,闲暇时分尚可兼并政务,但若是到了多事之秋,那郡丞需要替姜维总理郡务,选个精明强干之人,尤其重要,而新上任的左仓,虽原是掌仓库的,但自幼博学,又是孝廉出身,郡丞之职倒也说的过去。

  只是,和长史不一,部分长史兼着统领郡兵,督导城防及治安的任务,武乡郡虽设了长史,由于不是偏远边境,故而成了虚职,姜维乃废除长史一职,将辅佐大权悉数归于郡丞,而郡兵统一在军务系统内,由姜维亲自操练。此为其一。

  郡下功曹史,是官员考核,职务升降的关键,也是封建社会最吃香的官衔之一,传言即便是蕞尔小郡的功曹史都藏金万千,方圆数里,门客成群,书生络绎不绝,至于什么原因,自不必多说,对于这个职务,要是精力够用,姜维巴不得自己任了,毕竟只要权力下放,必然有所异端。

  但这也是只是想想,毕竟程序如此,要是抱着这种心态办事,那做一国之主岂不乐哉?但诸葛亮没有这么做,姜维也不会走这条路。功曹史姜维暂且启用郡中名士杨叶,杨叶者,以德行传颂于近邻,乡邻称杨叶年少时便乐善好施,为人刚正不阿,路不拾遗,亦不强取豪夺。

  五官掾,是典型的救火队员,若是功曹史缺漏,则五官掾替之,而其本身主祭祀一职,但郡中一年祭祀活动并不频发,故而比较...闲,姜维思忖着完全没必要让那么多官吏分朝廷俸禄,于是由杨叶兼之,而俸禄不变。

  督邮一职,倒没什么可精简的,毕竟跑腿的这事谁都能干,只是姜维认为每部设一督邮未免有些浪费,宣达政令的督邮书掾三部一人,而督邮曹掾则不做变动,仍一郡一人,督察日常要务。

  这还没完,除了实行简政之策,姜维做出的打算包括了郡下每一处要职,亦或是偏职,如郡下主记事掾史,录事掾史由一人担任,奏事掾史直接取消,各部属官可直接向姜维或是郡丞奏报工作,无须专找一人。

  少府史,这个是官一郡钱粮的管家职务,这个官倒是让姜维颇有些担心,要知道掌管钱粮出入,对于一郡来说,可大可小,小者言,只是记账而已,而大者道能居中调度,或许会有所偏向,从而失掉公允,姜维所思,此人理应是秉持着民为本的思想,毕竟考察各县贫富程度,对症下药也是没问题的,但有些少府史偏偏喜欢滥用职权,人家越富越往那塞钱。

  由此,少府之职除了正常的升迁和调动程序外,还多了一道程序,那便是由姜维审查其背景,宗族,随即多出两月试行期,由姜维决定是否称职,若是行为合理,做事不苟,则留用。

  至于那些站在门口的兵侍,譬如门下督贼曹,门下贼曹,府门亭长,巡城贼曹一干人等,尽数由军中选出,吃军饷。杂物人员,如门下掾,门下史,门下书佐,门下小吏等一干出现在大多数郡守嘴中被称为“左右”的这些人,皆不设门槛,黎民百姓皆可参与其中。

  说完机关要员,则要考虑那些专业要员了,主民户的户曹掾史,主垦植的田曹掾史,主水利的水曹掾史,主仓古事的仓曹掾史,主货币盐铁的金曹掾史,主上计事的计曹掾史,主市政的市掾史,沿用旧员,一概归属功曹考核之内。

  而城中治安,抓贼,门狱之事,由郡兵承担职责。如此算下来,已然可以多出十分丰裕的一笔钱粮了,同时可以刺激行政效率的提高,宋朝便是因为冗官冗兵之繁重,导致很多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税种的多出,武乡也是同理,甚至都不如梓潼那样的大郡,许多事情几乎每天就那么点,完全不需要这么多人同时运转。

  只需要一个精干的领导层各司其职就好。

  这便是郡府属官的改革纲要,但这并不是姜维的重点,属官之变,主要是为了财政结余,而其核心目的,在于省钱,省钱之事,最终还是要说回到强兵一事上。

  在中央集权的国度,郡级别的官吏是没有自行征兵的权利的,当然战时或许会有所松动,加之川蜀地区人口并不多,大规模征兵实际上难以实现,更别谈哪一方将领拥兵自立了,所以在刘禅乃至一干大臣眼中,往往最难以控制,最具威胁性的,就是全国的统兵大元帅。

  昔日是诸葛亮,后来变成了魏延和蒋琬平分南北,鉴于魏延威胁过大,如今已然是蒋琬天下,但蒋琬作为一介儒生,又理政于朝中,自然比魏延令人放心,姜维驻兵武乡,却犹然是志在天下,手中加上郡兵也不过四千兵勇,这是远远不尽姜维之意的。

  想要强军,首先得有兵源。

  兵源所在需要人口,姜维所想,当务之急还是调查人口,如何调查?做人口普查,很难,且在没有身份证明的时代,这几乎难以做到,得有一个政策,让百姓主动来登记,亦或是让百姓认为,登记有利可图,如此而已。

  如何让百姓自行登门?有一点可以为之,开仓放粮。

  但一个郡好歹十万人上下是有的,开仓放粮不得把府里的血给抽干哪....与其人手一份,倒不如设置为先到先得,先行登记,再做分发,分周期发,按先后次序,逐一分发,以单户为单位为一份,而户下家庭成员需要严明记载,历时两年发完。

  这便是姜维的方略,逐利的百姓宛如今日看见拼多多上砍一刀的投机主义者,虽然大家都不相信天上会掉免费的馅饼,但大家都愿意做出尝试。

  从开始筹划,姜维一连召集府中各议事曹吏,四五个人整日啥事不做,就在那制定新政,一周之后,大政内容已然初步形成,并很快予以实行。

  四月十七,是贴出放粮告示的第一天。告示所写也是十分契合民意啊,大概意思就是郡守考虑到连年征战之下,各家各户为战争所做出的牺牲,故而做出开仓放粮的举措。

  民众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个都上街来看,只见光是武乡郡城中就有二十个登记站点,用以记录百姓们的信息,这下好了,白给粮食?数那小足老妇跑的最带劲,带着壮汉就要去搬粮食,后来到了站点打听才知道,先登记,按次序逐期发粮。

  虽是有些扫兴,但有总比没有好,又出了一批人,开始在长长的队伍中叫惨装可怜,就图往前挪一两步,只为能早些拿到粮食,唯恐郡守大人反了悔,失了约。

  郡府中,姜维,王骥,左仓,杨叶及几个属官在府里面喝茶聊天,新政第一日,余下几人都是满面愁容,唯独姜维一人茶饮不尽,谈笑风生。

  “大人,在下还是有些担心哪.....”左仓向来谨慎内敛,如今姜维这般大刀阔斧,还真是把他给吓着了,以他对这帮百姓的了解,大部分或许会抱着投机的心态,虚报,或者捏造一些人名,从而骗取官府公粮,“光是咱们郡中,数万人口,若是一人去城东登记,转身又去城西以虚名登记,这当如何,不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得不到确切的数据。”

  左仓的考虑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在没有人脸识别的时代,这种现象常发生,但姜维也不傻啊,好歹是个现代魂,抓鲁迅也是可以直接抓周树人的嘛...此次发粮,最为精髓的就是按户发粮,按人头记数,什么意思呢,人多之家,自然多发,人少之家,自然少发。

  即便是百姓们假名顶替,多半也是于自家户中多领一人份额罢了,要真有另起一户的,多半是没人这么干,毕竟田赋是按户田的,再想贪便宜的人,多领点补助和缴税相比,其选择当下立判。

  而这也是姜维即将宣布的下一条政令,当然,得等到登记结束之后,总之现在不打仗,姜维正好着手理政,时间多的是。

  “左仓啊,不必那么忧虑,万事皆有其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吧。”姜维微微点点头,笑道。

  “将军,末将担心的乃是治安问题啊,方才军士来报,说城南已经有几伙人由于争先后发生了争执,甚至拳脚相向,有的都动刀子了....”王骥也在一边,十分紧张,这次全城的治安都是他负责,即便是秋社那几日,也没有这么大压力。

  “你只管让武涵带几队人,给我一圈一圈的巡视,但凡抓到斗殴者,记下名字,取消其领粮资格,必要时,可以杀鸡儆猴,抓一两个典型....”姜维答道。

  但王骥还是面露难色,又言道:“将军,这事好办,但是抓一两个典型,这事可不好办,百姓们也是求粮心切....”

  原来是善心发了....姜维长吁一口气,提示道:“你可派出两三个军士,便衣出行,故作打斗之状,你让武涵当场拿下,便可达此效果。”

  王骥一听,豁然开朗,自导自演,果然高明,赶紧下去布置去了。

  只有杨叶一直不曾开口,端坐在左仓的下席。

  “杨叶,你为何迟迟没有开口,难道你一点顾虑都没有吗?”姜维颇有些好奇地问道。

  杨叶拱手答道:“回大人,在下之职乃是考察众官工作与德行,今日新政之事,非在下所辖。”

  “你倒是独司己职啊,不过若是要你提点意见出来,你可有什么好的想法呢?”姜维追问道。

  杨叶道:“大人已然是胸有成竹,想必对各自突发情况都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了,在下本不应多嘴,若是真要说,那在下认为郡内之事,按部就班,理应无忧,只是方圆小县,其执行力,效力,恐非郡之能比,还望大人多加留意。”

  姜维微微笑了笑,暗道自己果真没有选错了,这个杨叶,绝不只是做一个功曹的料,今后还应有所作为才是,此人心思缜密,又行冷静,若是军略有所涉及,且见识稍微远大些,没准是法正那般的人物。

  “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样吧,既然你提起了,那便由你带着所属之人,前往各郡配合督邮督导工作,如何?可有把握?”

  “愿意一试。”杨叶起身俯身一拜,随即别离了府衙。

  虽然新政在实施,但大部分官员,几乎还都是半蒙的状态中,绝大多数官吏还不知道为何这郡里好好地开始发粮食了,但好歹是郡守下令,只能先照做。

  但一郡之地,并非是郡守能够一掌遮天的,还有朝廷的督邮和廷掾存在,是会将各地工作汇总报给朝廷的,一旦被朝廷看到这么大的动作,想必蒋琬必然会有所察觉,自然,这也在姜维的考虑之内,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去向蒋琬推销新政这个新产品。

  但,前提是武乡能做出一定的政绩,这个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姜维需要的,是时间。

  而朝廷大部分督邮都是按季考察,当然会有暗访的存在,但一般除了想暗收贿赂的那些督邮(被张飞胖揍的那个算上)之外,一般人没这个闲工夫,也就是说,从夏初开始,到立秋之日,武乡需要交上一份让蒋琬满意的政务成绩单,否则别说是推广,连姜维都给你撸下来。

  不过眼下之急还是要合计人口,方才左仓问的那个问题,冒领现象的存在,能让姜维的政令更加入心,而姜维的改革,也非他是个内政天才,只是因为历史兴衰就是如此,晋朝不得不用代田制这种国家所有制去收纳流民,抑制兼并,但效果也只是一事而已。

  站在教训面前,所能做到的事情自然更多,好在,姜维还有机会,站在府门前,看见街面上奔向各处登记点的百姓面露喜色,姜维背着手,喃喃道:“应当还不算晚,不至于到了绝境。”

  至少现在,还在补救,在努力,去修补这个破碎的汉室王朝,仍践行着不负丞相的许诺,尽管....只是,以郡守之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