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一番铮铮铁语,直刺刘琦心窝,点明了他最深的忧虑,虽然以王邑为首的新投臣子们还在奋力为他驳斥,但刘琦明白自己应该表态,也必须表态,否则曾用以鼎立九州的仁义之名便要崩塌,进而人心思变,将给这刚刚平息下来的天下带来无尽的灾祸。
“我之所以愿意坐上楚王之位,只为担天下之责,保这汉室江山始终在我刘氏治下长盛不衰!为明心迹,刘琦在此起誓,此生绝不登大宝,若违此誓,天诛地灭,死后不入祖庙!”
刘琦字字铿锵,说出了这番话语,杨彪听后,再无多言,一揖到地后,并摘下顶冠,朗声谓道:“今日是老臣我妄加猜度,扰乱人心,现自知罪孽深重,甘领责罚!只要公不忘今日之言,天下士民必将为公马首是瞻,共建我汉室荣光!”
刘琦哪里肯、又哪里能治此等忠良之罪,果断上前好言相慰,然杨彪却是坚持辞官而去,也就只能随他。此后杨彪又活了十余年,虽不在朝堂,却始终如一双眼睛在盯着刘琦,让他在生出恣意放荡之意时,始终能想起杨彪的存在,而只能多加收敛,专注于政务军事。期间献帝刘协虽然没什么存在感,但却始终能做个安详乐足的皇帝。
刘琦入京后,除被封楚王、加九锡外,又任丞相,兼领车骑将军,实则是军政大权一把抓。他本欲任命一直辅佐身边的凤雏庞统为尚书令,然后者却坚辞不受,并谓道:“我天生性子懒散,为复兴汉室大业,方强撑至今。如今半残之躯,日渐衰败,政务俗事,已不愿有半点瓜葛,还望主公放我离去,好去看看那些想看却没看过的风景,见见那些想见却没能见到的人。”
并推荐由诸葛孔明领尚书事。
刘琦也知庞统身子底本就不好,又因断臂之伤,更添疲弱。这些年戎马劳顿、南征北战,虽有张仲景张圣人药石调理,但依旧是伤了元气,如今刚而立之年,却已是两鬓星星,看起来如半百之人。故庞统这番话,说得刘琦心底发酸,便许了他的请求,改任诸葛亮为尚书令。
庞统虽不再做官,刘琦也不愿薄了他,封侯邑户、金银珠宝那都是尽可能往厚了赏,不过庞统除了侯爵不得不领外,邑户及银钱都尽数散于族人打理,自己与陈粉二人一驾马车、一名老仆,车轮辘辘便出了许都。
临走之前庞统将影卫统领之职也一并卸下,并以势力太过为由,建议将影卫一分为二。两家各自独立,都直接向刘琦负责。
刘琦应许了此事,此后影卫便分割为了相对独立的镇北司与抚南院两家。镇北司统领是大溪农场出身的陈狡。而抚南院院长则是忠心耿耿的解大虫。
虽然庞统不在身边,但刘琦仍然甚是想念,故时常会派人去查点找寻。但庞统管理影卫多年,当然知道这些手段。故而离开许都后便有意隐藏行踪,浪迹于天涯各处,所到之处既不打扰地方官府,也不自报性命,让人难觅其身影。
之后倒是酒肆茶坊间有消息流传——称有独臂隐士行事奇特,身边常伴武艺高强的健妇,两人行踪漂浮,或东临碣石以观海,或西登昆仑而寻仙;又爱仗义任侠,惩处贪官倒悬衙署,手刃恶徒枭首挂杆,所过之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竟在江湖上闯下了独臂侠侣的美名。
刘琦听闻此事时,正忙着逗弄如兰新生的小二子,与爱人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满都是欣慰。
诸葛亮听闻此事时,正埋首在一堆奏章中奋笔疾书,气鼓鼓的弃笔起身,一副要随之而去的模样,可很快神色里便闪过迟疑与不舍,终究还是回到了书案之上。
黄叙听闻此事时,已新晋为治粟内史,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他看了看面前堆积如山的钱粮册簿,深深的叹了口气,走到窗棂前眺望远方,眼神里满满都是羡慕。
曾经的大槐巷老友中还有一对正准备完婚的欢喜冤家——黄玉儿与文聘。两人身份特殊,因征战婚事耽搁了多年,如今终于得空,遂准备将所有亲朋好友全部喊上,去江陵城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可庞统这么一走,顿时便失去了联系,让黄玉儿大为不快,嚷嚷着非去亲手将这只“鸟”给抓回来不可,被文聘好说歹说才劝住,恨恨称必不会就此罢休。
不过在大婚当日,有街头帮闲送来锦盒一只,称是代故人所赠,打开看过,一只流光溢彩的玉雕被放在细绒布上。细看玉雕,浑然天成未经雕琢,却恰恰好似男女依偎在一起的模样,甚至于细微处的眉眼亦能辨别,实在是难得的稀世之宝。
玉雕下还留有纸条:登昆仑寻仙不遇,却偶得美玉一双,我与妻都甚是喜爱。今日不便到场,只能让这器物来表达心意。
落款处没有写名字,而是画了一只肥肥的小鸟图案。
黄玉儿与文聘看了先是觉得好笑,笑庞统做事还是这么天马行空。可笑着笑着却有泪滴从眼角滑落......
庞统走后,诸葛亮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刘琦手下的文臣之首,他任尚书令二十余年间,除了在各州郡推进以土地改革和户兵立制为根基的新政外,又以商贸为手段,将大溪城从工商税务管理到工业农业发展的各种先进理念和做法在全国铺展了开来。
建安三十四年,诸葛亮升任大汉丞相,更是大事小事一把抓,常常秉烛伏案至深夜。又二十年后,因积劳成疾,不治身亡,享年六十岁。终孔明其一生,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了建安年间的盛世景象,后世皆以伊尹、吕尚与之作比,称其为千古第一贤臣。
政务有诸葛亮在,自然是安排得妥妥当当,而在军务,尤其是在全国大规模推行的军改方面,则是由积功升为骠骑将军的文聘来一手抓。
军改从根源上改变了各地军队的性质,所有的军卒都是吃大汉的粮、拿大汉的地,为大汉来当这个兵,再也不是某个地方诸侯的私人武装,这让士兵无论是士气还是凝聚力都大大超越从前。
除此以外,五五梅花点兵战法也在全国步兵军队中普及,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将投弹兵加入了组合之中,配合上雷火营越发灵活机动的子母炮,使得大汉步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从建安二十年到三十年间,大汉三进西域、五伐匈奴,一路直打到北海以北,逼得匈奴整族被彻底分裂为南北两部。其中左右贤王率南匈奴部入关归顺,成为了大汉治下子民,千年之后被汉族通化。而北匈奴部则是逃到西伯利亚后又跨过白令海峡,最后在北美大陆从印第安人手上夺下地盘,成立了新的国家,千年后又与中国一战,那却是后话了。
建安三十四年,文聘升任大将军,正式成为全国武装力量的总指挥,与诸葛亮一文一武辅佐新帝,期间文治武功,功耀千载,史书皆以崇仁圣治称之,而诸葛亮与文聘遂被称之以文圣与武圣,建祠修庙祭拜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