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临别建言
待朝廷命令送到刘备手中。
刘备打开一看,心中泛起了嘀咕。
此令,乃是一委任之令,以表彰他前番于安喜斩杀叛军大将李奇,并定地方叛贼之功,以任命他为高唐令!
怎么又是高唐令?
难道这就是命?
刘备脸上无多喜色,将书令递到关羽等人手中后,其独自一人,显得心事重重,不断于营帐内踱步。
关羽、赵云等人,见刘备如此,也都皱眉苦思,沉吟不语。
反倒是张飞将这书令,还有一同送来的腰牌,横竖看过后,眼珠转动道:
“哥哥,这可是朝廷下发之令,以你为高唐令!
哎呀呀,俺们兄弟,打完这仗,终于不用回那安喜县了!
不过,哥哥这才带领我等,立下这般大功,那皇帝咋不给哥哥一个太守当当,只是一个县令,也太寒酸了!”
下方田豫见三将军张飞这般言语,忍不住道:“三将军,将军之军功,为中郎将向朝中回禀不远,这朝中所奖,当是将军之前所斩获。
待朝廷下一次奖励下来,想来将军职位,又当高升!
断不会一直待在高唐令上!”
其他人也是纷纷颔首。
而今主将刘备,已被朝廷任为高唐令,以在幽州斩杀张举,并大破叛军之功绩,功绩呈送,待下一次嘉奖下来,说不得,还真会成为一郡之守!
尤其以刘备当前名望,算是名扬冀、幽之地,德隆望重,快赶得上辽东校尉公孙瓒本人。
将来高升,乃是板上钉钉之事。
本在沉思的刘备,闻此,脸上也露出释然之色。
高唐令就高唐令。
而今他能来幽州,立下赫赫战功,实际已算是改变命运。
就算是高唐令,多也巧合,只不过是他向上一个跳板。
只盼着能在今岁,天下迎来巨变前,自己官职能借幽州之战功,往上升一升,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于地方招揽更多人马,于平定地方匪寇之名,以备将来。
刘备重新坐回案几,目视前方三义弟,还有众将,沉声道:
“云长、翼德、子龙,还有诸君,朝中命令既然下达,而今幽州战事也将结束。
我与中郎将说道后,自明日起,大军做撤离准备。
还有此番选择来投效我刘备的辽东男儿,传令下去,无论愿不愿意随行,皆是我等兄弟!
有要离开者,子龙,由你处置,将钱财分之,还有那些阵亡之兵士,其中家眷安排,亦当尽快!”
听闻刘备安排,不论老部将,田豫这些后加入之将领,莫不感动。
作为地方义军,朝中管理甚少,身死战场,没活到最后,众人也都自认倒霉,觉之命不好,谁会在乎这些普通义士之身后事?
但跟随刘备以来,刘备于普通义士之关注,由小见大,足当得上是爱兵如子!
谁不愿意为之死效?
“末将遵命!”
众将纷纷应声,看向刘备目光,更加崇敬。
朝廷于刘备所任,孟益显然先一刻,从传令来的信兵口中,已经知道。
当刘备带领亲兵,于大帐中相见后,孟益忍不住感叹道:“玄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战力之猛,单独看去,有绝世猛将之姿!
自身天赋之卓越,又会术法,当得上天赋异禀!
在我看来,当得上治世之能臣也,不亏为子干弟子。
前数年来,地方长官未有大力用之,实乃识人不明,其过错大也!
此番归今,我必当与天子告知!”
这月许来,近处看刘备用兵作战,以其猛烈,部将之英勇,足可见刘备领兵能力,孟益是真的起了惜才之心。
而孟益这番话,让刘备也感受到了,大汉朝廷之上,亦有如他先生卢植那般一心为公之官吏。
正因如此,便是大汉国内忧外患,但汉人风骨犹存,内战纠纷之际,也能腾出手来,让外部来犯之敌明白,什么是大汉威仪。
“备谢过孟公所赞!”
又同孟益说了会话,刘备告退后,来到一侧营帐。
此地乃属孟益幕僚所在。
刘备正是来此寻人。
前次同孟益初见后,即相识的刎颈之交,牵招。
可惜自黄巾之乱以来,牵招回往乡地,同刘备只有少量书信往来。
前番于孟益帐下相识,可谓是“他乡遇故知”。
一见牵招,刘备即握着手,面露感叹道:
“子经,此番一别,不知何年!
前番能往伯圭援助,备事后才知,且劳你多加美言!
但以下次相见,且愿你我二人,能如此相聚!
然则朝中动乱,乐公乃属我敬重之人,此番你若归京,还当劝解乐公,不如随师而下荆州,暂以避祸。”
牵招比刘备年长一岁,少年时,师从乐隐。
三国历史上,此人先归袁绍,为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归曹操,拜平虏校尉,平定东莱郡叛乱。至曹丕时,迁右中郎将、雁门太守,遏制鲜卑,守护北疆。
在刘备看来,他这刎颈之交牵招,另有王必、费观等不少三国将领,统帅与战力,都被大大低估。
这次相逢,有了属性上的对比,刘备更加确信,他这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牵招,乃属绝世将才。若不拿下,那真瞎了眼!
可惜牵招,受其师乐隐所荐,而今于孟益手下从事,不好挖墙脚。
但要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数月时间,震撼天下的十常侍之乱,即将爆发,牵招等人恩师乐隐,因此蒙难,牵招也将迎来人生低谷期。
刘备这次相别赠言,多说几句,也是提醒牵招,当小心朝中动荡。
不知牵招听没听进去,但见挚友刘备,有而今这般成就,再想起刘备昔日梦想,由衷感到高兴,轻颔首道:“玄德所言,我铭记于心。
高唐之地,自岁来,颇不太平。
玄德此去,当得小心才是。
然则,军中诸事繁忙,于中郎将手下处事,难以为玄德远送,还请玄德见谅!”
刘备叹道:“我知也!
总之,子经,你万事,当以个人安危为重。
我今于高唐,来日若是有事,且直接来寻我便是。
无论生死,我必来助之!”
两人随即各做一揖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