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争端
既然混出头了,那就得开始干事了。
要干事就得有人,毕竟那时候还没有自动化系统,就算是当代,干事也得有人。不过也要看是什么事,有些事确实不再需要人去做了,但是嬴政要干的事,他只能是由人去做。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李斯给秦王上的这个书,我也有幸拜读过,道理讲得很透彻。大概意思是说,曾经为秦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很多都是外国人,不是你本国的。然后举例子,什么百里奚呀,商鞅呀等等。每个时代都有人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嘛,这个时代也是有人才的。人才放在那里,你要是不用,他们就会去投奔别人,毕竟,老板不是只有你一个,东边最少还有六个。这利害关系,秦王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这里面有个问题,秦王不是小孩子了,已经经历过很多事情了,他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我觉得以秦王的精明,他应该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下逐客令那。我们看秦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有件很有趣的事。一般做事的秦国高层,在史书上面频繁出现的都是外国人,本国的要么是最基层的官吏和士兵,要么就是那些身在高层却不怎么被重用的宗亲和本土贵族。这就体现出历代秦国统治者的高明之处了,你是外国人,不管我怎么重用你,你在本国没有根基,我想灭了你,分分钟钟的事情,我能把你捧起来,就能够轻松的把你踩下去。总之一句话,威胁小,这就是用外来户的好处。
重用身边的人,重用本土贵族,很可能就会出现尾大不掉之势,就可能会出现用而不能制的不利后果。但是秦国本土势力也有发展的需要,他们也不想自身一直被压制,自然也想出头。把外国人都赶走,他们就能够站出来了。嬴政心里明镜似的,但是他得同意,因为他本身就代表秦国的本土势力,他必须得与自己人站在一起,最起码得有这个态度。所以这个逐客令他得去下。只是即便没有李斯的上书,这个逐客令秦王也是必然要收回的,只不过可能会换个其他的方式。总之,秦王是个明白人,大家别以为他傻,否则傻的就是你。生活中也是这样,你不要以为谁是傻瓜,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本账,只不过算盘打的不一样,算的账也不一样。衡量成败得失,你得看目标,你的目标实现了没有,别人的目标实现了没有,目标是衡量一切的标准。逐客令的本质就是秦国本土势力想要与外来势力争位置,争话语权,争实权,争利益。而秦王是统治者,在他眼里,你们可以争,但是不能影响我要做的事情。他只要结果是好的,对他是有利的,就可以了。只要有集体,有组织,那么组织内部就必然会有矛盾,会有这样的,那样的利害冲突。争端永远都会有,就看掌局的人有没有手段,能够平息内部,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