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块名为汉的简

第四十三章 天日昭昭

一块名为汉的简 日月大同 6358 2024-07-06 15:39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瓦解的,其实最保密的计划也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但凡是牵扯到了告密这种事情,请大家记住,一定离不开内奸这样东西。

  这次极为保密的计划之所以会被刘邦知道,只是因为贯高的一个仇人向刘邦告了密,如此看来,内奸这种生物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极其让人厌恶的。

  没有再三的考虑,刘邦直接下令,把参与此事的贯高还有贯高的三族装进囚车,先押回长安再说,另外,至于女婿张敖,嗨呀,都这种时候了哪里还顾及什么女婿不女婿的,本着大义灭亲的高尚原则,张敖也被一同押回长安。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张敖和刺杀皇帝一事绝无半点关系,原因很简单,作案动机。

  张驸马贵为诸侯王,而且还是长公主的夫君,皇帝的女婿,论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有什么理由杀刘邦呢,难不成是为了做皇帝吗?

  绝对不可能,因为刘邦有八个儿子。

  就算刘邦真的跌进茅坑淹死了,论起辈分亲疏,新任中国皇帝怎么着也和你张敖没有关系啊,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就连张敖的丈母娘都看出来了。

  金龟婿

  不仅我们认为张敖是无辜的,就连皇后吕雉也认为自己的宝贝女婿是无辜的。

  我们可以理解吕雉这种思想的由来,万一张敖没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鲁元公主不就成寡妇了吗,在和刘邦相处的几十年里,吕雉深知守寡的滋味,所以她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在女儿的身上重演。

  得,为了女婿和女儿的幸福生活,吕阿姨又准备去找刘邦哭了,但出乎吕雉意料的是,平时百试百灵的耳边风,这次却不管用了。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头发长见识短的,要是张敖真把我杀了当了皇上,那还会稀罕咱们的女儿吗?”

  刘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会别说是吕雉的面子了,谁来都没用!

  想当年项羽只不过是分赃不公,刘邦就为了维权从而走上了一条暴力讨薪的不归路,最后用自己的拳头替自己出了口恶气,现在贯高竟然胆敢密谋刺杀自己,而且动手的地点还是在厕所里,这要是真让他们得逞了,自己这一世英名还不毁于一旦,可想而知,以刘邦的那个阎王脾气,贯高和他的家人们应该是凶多吉少了。

  “不管是不是张敖主使的,先把贯高打一顿再说!”

  “遵命!”

  忠臣

  关进大牢是有的,严刑拷打也是有的,抗拒从严还是有的,坦白从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刘邦的命令传达到监狱以后,这群站在贯高身边的狱吏们表现的异常兴奋,一个个可谓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然了,我们应该理解这群人。

  首先,这群吃人饭不干人事的狱吏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以惩奸除恶的口号折磨每一个送到监狱里的人,是含冤入狱也好,是罪有应得也罢,反正,打你没商量。

  其次,这可是皇帝陛下钦点的国家一级犯人,如果能从他口中撬出点什么有用的情报,那升官发财还不是指日可待,此时在狱卒们的眼里,贯高仿佛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颗金灿灿的摇钱树,没说的了,兄弟们,卷起袖子,开始干活吧!

  为了撬开贯高的嘴,长安城监狱运动会开始了,张三负责烧烙铁,李四负责烫,王五则在旁边拿着鞭子死命的抽,劈啪作响声不绝于耳。

  屈打成招这个成语,我们不太可能从字面上理解它会给受讯人员带来多大的痛苦,同样让我们不能理解的,还有贯高的坚持。

  有句谚语说的好:狠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在忙活了好一阵以后,这群拿着鞭子和烙铁的狱吏可算是见识到了贯高的厉害:这老东西挺抗揍啊(身无可击者)。

  同学们,请注意这五个字“身无可击者”,全身上下已经没有一块好肉了,然而就算是这样,面对红彤彤烙铁和鞭子,贯高自始至终只说过一句话:

  这事和赵王没有关系,从头到尾都是老子一个人干的,怎么着吧!

  “诶呀哈,还来劲是吧,给我打!”

  忠诚

  “滋-滋”,这个是烙铁烫在贯高身上的声音。

  “啪-啪”,这个是鞭子抽在贯高身上的声音。

  然而偌大一个监狱里,除了这两种声音以外,狱卒们再也听不到第三种声音,最终在沉默中,狱吏们向这位孱弱的老者妥协了,他们收起了往日里一贯张扬跋扈的性格以及他们作案的工具---烙铁和鞭子,然后羞愧的把贯高抬下了行刑台,并且找来了一张床,让他趴在床上休息。

  在行刑的过程中,狱卒们慢慢发现,面前这个弱不禁风的老头子好像并不畏惧自己手里的烙铁,似乎,他连皇上都不怕,像这种人,不是我们这群喽啰可以搞定的了的。

  于是乎,狱吏们一致认为,如果再这么继续打下去,无非就是以下两种结果:一个不说话的贯高或者一个死了的贯高,不过这两者之间似乎没什么区别。

  当狱吏将贯高的证词和狱中的表现告知给刘邦的时候,刘邦没有表现出愤怒或者说暴躁,相反,刘邦流露出了极为赞赏的神情:

  “忠诚啊,去,找个了解他的人,私底下问一下实情。”

  于是,拯救贯高和张敖的使命落在了一个叫泄公的人身上,他是贯高的老乡,二人从家乡往事聊到了家国大事,从家国大事聊到了个人私事,见时机成熟,泄公问出了那个最重要的问题:

  “赵王张敖究竟有没有参与刺杀皇上?”

  “我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而现如今,这些我所深爱的人已经被皇上判了死刑,请阁下想一想,我是爱赵王还是爱我的亲人呢?”

  这......

  “去告诉你的主子,赵王张敖的确没有参与此事,只是贯高一人所为而已。”

  “好!”

  无怨无悔

  泄公进宫后将贯高告诉自己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刘邦,至此,前后历时了三年的贯高刺杀刘邦一案,正式落下了帷幕,当然了,是以一种我们非常乐意见到的方式,咱们先说始作俑者贯高。

  得知了贯高所作所为所说,刘邦大为感动,也不再为难这个老头,刘邦下令,贯高无罪释放,并且准备留任长安,予以重任,听命于左右。

  “去,告诉贯高,他与我二人之间的恩怨已经一笔勾销,没事了,他的赵王张敖也没事了,都没事了!”

  泄公领命,欣然前往,准备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老乡。

  在监狱中,泄公把赵王张敖被无罪释放的消息告诉了贯高,并且还告诉贯高,皇帝陛下非常欣赏你,你赶快准备一下,等会跟随自己入宫面见皇上。

  听完泄公所言,贯高开心的手舞足蹈,在兴奋之余,贯高告诉泄公,如今,自己保护赵王的责任已经尽到,既然已经尽责,作为一个谋害皇上的凶手,又有什么理由苟活在这世上呢,至于大富大贵,哈哈!

  公元前198年的正月,贯高在狱中用自己的双手拧断了自己的脖子(绝亢),用自己的忠诚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忠臣。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除了敬佩外,我更多的是感觉到惊讶,因为我是无论如何无法相信,一个人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在自己主观意愿的保护下,亲手扭断了自己的脖子。

  我认为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人怎么可能掐断自己的脖子呢,又不是拔剑自刎,本着质疑是科学的本质,同时也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我如法炮制,伸出了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了自己的脖子,然后这么一用力(请勿模仿)。

  “咔!”

  当然了,我还活的好好的,因为我根本就不敢用力。

  最后,我放下了双手,我意识到,也许我“绝亢”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和贯高之间差了一点点东西,名曰“忠”。

  在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被忠这个字所形容,现在的贯高是这种人,后世的岳飞,文天祥,于谦也同样是这种人,十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比起赵构,朱祁镇之流,汉高祖刘邦显然更懂得忠诚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乱世中,没有什么能比忠诚二字更能凸显人性光辉的了。

  这并不是我信口开河,事实上,刘邦赦免曾经对自己不利的忠义之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仇将恩报

  回首整个楚汉战争,刘邦大体上就做了两件事,要么是在逃跑,要么就是准备逃跑,而在楚军阵容里,要数追刘邦追的最狠最凶的人,当属以下二位,楚将季布以及他的舅舅,楚将丁公。

  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下这二位仁兄的生平。

  季布是项羽帐下一员猛将,常常打的刘邦毫无招架之力,另外,一诺千金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正是从季布身上来的。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不遑多让,在彭城之战中,就是这位丁公曾经追的刘邦将儿女踢于车下,狼狈不堪。

  如此看来,这二位猛人要是在汉帝国成立以后死于某次意外事故的话,应该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然而这爷俩的下场却是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楚汉战争结束后,季布作为自己的大仇人,刘邦非但没有杀掉他,反而将他任命为汉帝国的高官,是为郎中(不是给病人看病的那个郎中)。

  郎中一职虽然不及三公九卿那样位高权重,但是却有着一个任何官职都无法比拟的优势,郎中乃是近侍,换句话说,郎中是时刻陪伴在皇帝身边的人,这其中含义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在吕后和文帝时期,季布还做到了中郎将(皇宫警卫队队长),这是俸禄两千石的副部级官员,等以后到了吕后时期,我们还会说到此人。

  刘邦年纪是大了,但是应该还没有得老年痴呆,这么一个记仇的人,不可能把季布当年纵马追杀自己的情形给忘的一干二净,既然如此,刘邦把这么一个人安排到自己的身边做近侍,这只能说明一点,此人身上一定有刘邦所看重的东西。

  可问题是,他们俩之间除了追杀者与被追杀者的身份以外,似乎找不到什么其他有交集的地方了,答案很明显了。

  一个尽职尽责追击汉王的楚将,什么都不用说了,这就够了。

  恩将仇报

  接下来,我们看看季布的舅舅。

  要是论起刘邦在四年楚汉相争的时间里,哪次最危险,那么绝对是彭城之战中,被丁公追杀的那一次。

  当时刘邦在撤退的过程中,不幸一头撞进了丁公的怀里,狭路相逢之时,局势一度危险到短兵相接,就在这最危急之时,刘邦突然来了一句“两贤岂相厄哉”,没说的了,就凭这句话,楚奸丁公决定放刘邦一马(可回看彭城之战始末)。

  恩人啊,这可是刘邦的大恩人。

  在项羽死后,丁公就过起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逃亡生活,一日,他意外听说了自己的宝贝侄子竟然成了刘邦身边的郎官,皇帝左右的红人。

  “好你个忘恩负义的刘邦!”

  看着自己落魄潦倒的样子,丁公这叫一个气啊,想当年,要不是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刘邦能有今天的位置?

  是啊,丁公说的没错啊,自己和季布都是得罪过刘邦的人,既然季布做了郎中,三公我不敢奢求,怎么着刘邦也得分我个九卿做做啊。

  “不行,我得找刘邦要官去!”

  于是乎,丁公屁颠屁颠的找到了刘邦说明了来意。

  “好说,好说,来,恩人,咱们去军营吧。”

  哎呦,听刘邦这么说,丁公这高兴啊,看着架势,该不会是要封我做大将军吧?

  丁公啊,落魄一点挺好的,至少还活着,刘邦没有说话,只是把丁公带到了军营,随后,召集了汉帝国大大小小的将领和士兵,然后当着大家伙的面,刘邦抽出宝剑,高声说道:

  “我今天之所以能坐拥天下,全是仰仗丁公啊!”

  “是啊,是啊,当年要不是我......”

  “而项羽之所以会失去天下,也全是仰仗丁公啊!”

  “啊!”

  咔嚓!

  季布和丁公的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至于如何评价这二位仁兄,其实刘邦早就已经给到了我们答案。

  季布作为项羽的部下,站在了刘邦的对立面,即使常常打的自己是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但是在刘邦眼里,这种行为叫做忠诚,反观丁公在决定胜负的关头竟然仅仅因为自己的一句马匹就网开一面,放走了自己,诚然,丁公是刘邦乃至整个汉帝国的恩人,但是在刘邦眼里,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背叛。

  忠诚不分立场也无关立场,背叛也同样如此。

  风雨飘摇

  最后,我们来说说孝顺女婿张敖的结局。

  在贯高的坚持和努力下,张敖最终还是获得了老丈人刘邦的信任,予以无罪释放,虽说自己的赵王肯定是不能在做下去了,但是刘邦还是给了张敖一片土地,然后让张敖回到了自己心爱的妻子,鲁元公主身边。

  对张敖来说,也许衣食无忧的长相厮守,才是最美好的结局了吧。

  公元前198年,不管怎么说,刘邦终于还是将第三位异姓王张敖送走了,但是相比贯高的雷声大,雨点小的斩首行动,接下来,刘邦将要面临汉帝国建国以来最具威胁的一次挑战。

  这次挑战的发起者就是那位不鸣则已,一鸣动九霄的韩信大将军。

  愚见

  同样是刺杀秦始皇,同样是失败告终,咱们来看看张良的博浪沙惊天一击。

  以前我们介绍张良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件事,现在咱们来补充下,先来看看史记中的原文: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史记·留侯世家

  这段话大家应该都能看得懂,我也就不翻译了。

  对比一下荆轲刺秦和张良刺秦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荆轲和张良采用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荆轲选择的是短兵器近距离刺杀。

  此种方法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刺杀成功率确实很高,但是一旦在空旷区域失手致使被害人逃脱的话,行凶者无法在短时间内给予被害者第二次伤害(秦王绕柱),并且就算行凶成功,自己也难逃一死的命运。

  无法控制的风险以及过高的成本,毫无疑问的,我们把荆轲这套方案PASS掉。

  反观张良选择的是重武器远距离狙杀,其实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

  那时候虽然没有狙击枪,但是张良用了一个比狙击枪更厉害的东西,我称之为反坦克火箭炮。

  张良选择在远处用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去砸秦始皇做的车。

  此种方法虽然看似笨重且刺杀几率不高,但是优点胜在作案距离较远,方便逃跑,所以无用担心失败以后有被当场发现,然后被乱刀砍死的风险。

  最重要的一点,荆轲是喊着自己的名字进的咸阳城,所以秦始皇用脚指头都能猜到这事和燕太子丹那伙人脱不了干系,所以仅在荆轲刺秦的短短五年后,燕国被秦朝所灭(可查阅荆轲刺秦始末)。

  但是张良不一样,这个柔弱的读书人可太阴险了,他压根连面都没露。

  只听“咵”的一声,天上掉下来个一百二十多斤的大铁锤,就算秦始皇和李斯再聪明,也不可能想到是谁扔的把。

  张良总不至于在铁锤上写上“韩国张良制造”或者“made in hanguo”,然后再附上一张写有自己家庭住址的名片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作案的地点,行凶的手法以及作案后的逃跑路线选择上来看,张良的计划都堪称是无懈可击。

  我建议,应当将张良刺秦一事收录在册,以此作为刺杀皇帝的教科书,供后人观看学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