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块名为汉的简

第三十三章 如鱼得水

一块名为汉的简 日月大同 6068 2024-07-06 15:39

  根据之前的种种,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刘邦十分器重萧何,但如果你以为刘邦会百分百信任自己的这个老乡,那么你就和萧何一样,把刘邦想的太简单了。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只听“哐当”一声,刘邦最得力的部下,大汉朝第一功臣萧何,没有任何征兆的入狱了!

  深宫中的猫腻

  萧何被刘邦批捕入狱的时间是公元前195年,但我们要是翻开史书追本溯源的话,其实早在九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4年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对萧何心生间隙了。

  公元前204年,此时正好是荥阳对峙的时间点,和往常一样,刘邦正在遭受项羽惨无人道的摧残,可是另一片土地上却上演着和荥阳前线截然不同的景象。

  萧何是一个老实人,并且是一个老实到不能再老实的人,他这辈子干的事情很多,但是能说得上来的却只有一件事,替刘邦卖命干活。

  在留守关中的那一段时间里,萧何每天都兢兢业业的干到很晚,管理赋税,押运粮草,制定各种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造宗庙,宫殿,还有侍奉太子,集结军队等等等等。

  萧何是一个业务能力极强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关中和巴蜀地区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土地连年丰收,丝毫没有被战乱所影响,由他经办的粮食,一斤不差,该上交国库的赋税,一子不少,修建的宫殿很漂亮,制定的规章很完善,太子,百官,还有关中百姓都对萧何赞不绝口。

  刘邦也觉萧何干的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超出自己意料的好,刘邦十分感激萧何,以至于刘邦在荥阳战事打的不可开交之时,仍然经常派遣使者慰问萧何。

  危险,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萧何的一个门客,我们叫他鲍生。

  “大王在荥阳前线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却经常派出使者回关中慰问毫无危险的大人,此举并不是因为关心大人,只是因为大王害怕长此以往之后,关中的百姓只认识萧何,而不认识刘邦了。”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但伴随着顿悟的,还有痛心。

  “汉王啊,汉王,我是萧何啊,我一直都是那个萧何啊,难道沛县的那些日子,您都忘记了吗,你是君,我是臣,今天是这样,明天也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您为什么要猜忌我呢?”

  萧何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当务之急是要赶快向刘邦表明自己忠心无二,怎么办,萧何该怎么办?

  “不如您将自己所有的子弟叔侄派往前线,以换取大王对您的信任。”

  “难道一定要这么做吗?”

  “是的,只要您将您的宗族子弟作为人质送到大王手里,大王一定会龙颜大悦的。”

  可惜而又可幸的是,鲍生是对的,得到了人质的刘邦没有再为难萧何,而萧何也没有因为刘邦的怀疑而心灰意冷,你做你的刘邦,我做我的萧何,二人就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相安无事的度过了八年。

  可是时间真的能化解所有心结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八年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在这八年里,很多事情已经物是人非,刘邦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刘邦了,但萧何还是那个萧何。

  建国以后,萧何被刘邦誉为开汉第一功臣,不过萧何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八年前的那一幕,萧何可是记忆犹新,他始终没有忘记,他也不敢忘记,顶着第一功臣的光环,萧何开始更加卖命的做好丞相的本职工作,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落叶有意,流水无情

  公元前196年,正当汉帝国欣欣向荣的时候,在汉政府内部,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意外事故,险些将刘邦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刚刚过完新年,留守关中的吕后得到密报,被软禁在长安的淮阴侯韩信准备伙同代王陈豨谋反,意图里应外合,推翻大汉王朝。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报,此时刘邦正率领大军讨伐陈豨,由于大军出征,关中的兵力极其空虚,如今的长安可以说是空城一座,而韩信是何许人也,长安城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他此时只身一人被软禁在京城,但是官府里还有一些被羁押的奴隶和罪犯,要是这群人听从了韩信的指挥,以韩信的带兵能力,各位,我可以打包票,长安城明天连人带城得全部姓韩,别忘了,当年韩信可是创造了一万汉军力克陈余二十万赵军的战场神话。

  面对咄咄逼人的韩信,吕后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找来了丞相萧何,在二人的密谋下,韩信的谋反大计最终没能成功实施,而韩信本人也因为阴谋败露,惨死于吕后手中(以上提到关于韩信软禁,谋反以及被害一事,前后牵扯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只提一句,日后说到韩信时还会细说,现在我们只说和萧何有关的部分)。

  韩信谋反案案发之时,刘邦并不在关内,但是当得知韩信已死,刘邦的反应却十分的奇怪。

  刘邦派使者快马加鞭返回京城,第一时间追加萧何为相国,额外赏赐萧何五千户食邑,并且增派一名都尉还有五百名士兵为萧何的卫队,以保护萧何出入的安全。

  这是一个极不友好的举动,相国一职虽说是丞相的上级,但是和丞相并无本质区别,此时的萧何官至丞相,已是位极人臣,赏赐封户更是搞笑,萧何一生为官清廉,钱财之物对萧何来说,不过是身外之物,萧何又岂是在乎名利之人,设置卫队更是无稽之谈,萧何身处京城长安,全天下难道还有比长安更安全的地方吗?

  不正常,这个赏赐无论怎么看都很不正常。

  萧何可能是年纪大了,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弯,他竟然认为这是刘邦对自己的诛杀韩信的奖赏,于是大大方方的照单全部收下。

  萧何啊,萧何,这哪是汉高祖的奖赏啊,这是阎王爷的请帖啊!

  第二天,萧何正在家中接受群臣们的庆祝呢,本来嘛,升官发财就是得庆祝庆祝,人之常情,这也可以理解,可就在大家开怀畅饮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不应该在此时出现的声音。

  竟然有人在当众念悼词!

  这还得了,萧何是什么人,开国第一功臣不算,还是当朝相国,刘邦跟前的第一红人,究竟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萧何大喜的日子,做出这种不吉利的事情。

  来者叫召平。

  “相国,皇上远征在外,您留守关中,可为什么在您没有丝毫的危险情况下,陛下派了一支卫队保护您,相国难道就没想过其中缘由吗?”

  “陛下啊,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您难道还是不愿意相信萧何吗?”

  召平的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萧何记忆的大门,思绪一下回到了八年前的那一天,无奈和痛苦瞬间又涌上了萧何心头。

  往事历历在目,往事不堪回首!

  “我该怎么办?”

  “相国,陛下之所以派兵保护你,是因为皇上并不信任你,不如您辞让陛下赠予的这些赏赐,然后把家财捐给军队,只有这样,才能换来陛下对您的信任。”

  谁也没想到,第一功臣的美誉如今竟然会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可事到如今,萧何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时间来到了一年后的公元前195年,这一年,刘邦六十一岁了,要不了多久,刘邦将会走完自己的人生路,在临死前,刘邦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心带上萧何一起走,马上,萧何就要面临人生中最大的劫难了。

  再一再二不再三

  高祖十二年(前195),此时正值英布谋反一案案发,英布是什么人,想当年那也是仅次于韩信的虎将,英布举兵造反,刘邦肯定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决定带兵出征,平定英布,临行前,刘邦让相国萧何留守关中。

  萧何为官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在刘邦走后,萧何又是极尽丞相所能,对外妥善处理朝政大事,对内安抚关中百姓,而后又散出自己的家财捐给军队,以做军资。

  综上所述,萧何绝对是留守关中的不二人选,可是却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他十分生气萧何的所作所为,甚至已经到了怒不可遏的境地。

  刘邦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劳模皇帝,顶着六十岁的高龄,一边和叛将英布打的有来有回,一边多次派使者返回关中慰问萧何。

  老把戏了,以慰问之命,行刺探之实!

  萧何是一个官缘和人缘都很好的人,每当萧何一只脚跨进深渊的时候都会有人挺身而出、拯救他,这次也一样。

  “大人,您马上就要被灭族了!”

  “此话怎讲?”

  “如今您身居相国,已经是人臣之极,赏无可赏了,从初入关中到现在,您早已深得关中的人心,受百姓的爱戴,恐怕长此以往下去,关中百姓只知丞相萧何,至于陛下,何许人也呀!”

  “我是陛下的臣子,汉朝的丞相,自然要尽我所能治理国家啊!”

  “几十年了,相国的心里是最清楚陛下的,不是吗?”

  “事到如今,我还能怎么办?”

  “您不如用低价或者赊账的手段,强买民田,搞臭自己的名声,只有这样,陛下的心才能安定。”

  萧何不愿意自污名节,更不愿意去伤害百姓,可是没有办法啊,随着刘邦意料之中的大悦,这一页也就算是揭过去了,只是这一次,萧何似乎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

  当刘邦出完公差回到了京城的时候,沿途碰到许许多多百姓上书,状告萧何以丞相之威,强买民田,私收贿赂,百姓们一边骂萧何,一边把状纸交给刘邦,刘邦一看,嘿,乐了,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萧何,竟然也背叛革命了。

  刘邦将百姓的状纸交给萧何,然后笑着说道:“丞相难道就是这样造福百姓的吗,您还是亲自向百姓们请罪吧。”

  请大家伙注意,此时的刘邦是笑着说的,刘邦多半也是戏谑之言,开个玩笑而已,萧何毕竟是自己的老乡,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一路走来,哪里真能让他去请罪啊,再说了,现在萧何表现的那么好,又何苦为难他呢。

  “长安一带土地狭小,而上林苑(刘邦御用猎场)中有很多空余的土地,希望陛下能让百姓进入上林苑,农垦播种。”

  不耐烦了,萧何这是真的活的不耐烦了!

  萧何确实是一个为民请愿的好丞相,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为百姓谋求福利,只可惜他没有摆正刘邦的位置。

  刘邦听萧何这么一说,这刚刚压下去的火就蹭蹭的往上冒:“好个萧何,你一定是收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谋取我的上林苑!”

  说完,不理会萧何满脸的惊讶,也不给萧何任何辩解的机会,只见刘邦大手一挥,相国萧何入狱了,狱中的萧何一定十分的郁闷,自己到底是哪句话说错了,又是哪里做错了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在萧何入狱后不久,一天,一个姓王的卫尉在侍奉刘邦时,向刘邦旁敲侧击,询问为何要如此对待萧相国。

  老实说,其实我们和王卫尉一样也搞不懂这个问题。

  “哼,我听闻李斯做丞相辅佐秦始皇的时候,有了功劳归于皇上,出了过错自己承担,我的丞相可倒好,现在不仅私自收受商人的贿赂,而且还为了讨好百姓,竟然打算侵害我的利益!”

  得,秦始皇好的地方刘邦没学着,坏的地方可是一个没落下!

  “陛下啊,相国只不过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百姓着想而已,这都是相国分内的事啊,陛下怎么可以怀疑相国收受商人贿赂呢!”

  “况且这些年陛下经常领兵在外,相国如果真有不臣之心,只要动动脚,那么天下就不是陛下您的了!”

  “再说了,陛下,那秦始皇就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才丢失的天下,陛下,咱们好好的,不要去学他。”

  罢了。

  萧何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是很利索,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的,尽管如此,在出狱以后,萧何甚至连衣物都不敢换洗,穿着囚服赤着脚,蓬头垢面的走进皇宫,准备面见刘邦谢恩。

  萧何有罪吗?

  当然没有,丞相为民请愿,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能算是罪呢?

  但是刘邦说你有罪那就是有罪,下狱那是你罪有应得,满门抄斩是替天行道,现在无罪释放那也是刘邦隆恩浩荡,皇帝,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位置。

  “谢陛下不杀之恩!”

  老乡,同僚,战友,君臣,敌人,朋友

  几十年前,沛县的一个小酒馆里,那两个肩并肩喝酒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那座酒馆也早已人去楼空,如今在这空荡荡的大殿里,只见一个坐着的皇帝,一个跪着的臣子。

  萧何静静的看着龙椅上的刘邦,看着这个他最熟悉又是最陌生的人,萧何没有说话,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啊,说什么呢,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几年的金戈铁马,换来如今的一切,值得吗?

  看着萧何落寞的眼神,刘邦不置可否的说道:“别这样,相国,算了吧,我不答应你的请求,不过是让百信知道我是一个像夏桀,商纣那样的君主,而相国则是一个贤相罢了,罢了,罢了。”

  罢了!

  好好活下去吧,萧何,我可能要先走一步了。

  ----------------------------------------------------------------------------------------------

  愚见

  萧何入狱理由是什么?

  收取商人贿赂,侵占刘邦的上林苑。

  滑天下之大稽!

  首先,整个汉王朝,第一个行贿的就是刘邦本人。

  当年项羽分封之时,刘邦之所以可以拿到汉中之地,就是因为刘邦向项羽的伯父项伯行贿,这才拿到了意料之外的汉中,后来等到陈平归顺刘邦了以后,陈平更是正大光明的在刘邦眼皮子地下收取下人贿赂。

  自己行贿可以,陈平收贿也可以,怎么现在轮到萧何就不行了?而且这还是在没有坐实萧何受贿的情况下!

  荒唐!

  现在来说上林苑的问题。

  刘邦真的在乎一个上林苑吗,不然吧。

  刘邦在建国以后,曾慷慨的将大片大片土地分给功臣和诸侯们,如今一个小小的上林苑,刘邦犯得着着急上火吗?

  我们再来捋一遍萧何入狱事件的始末,萧何尽职尽责镇守关中,刘邦震怒,萧何贪污受贿,刘邦大笑,萧何为民请愿,萧何入狱。

  各位看到没有,与其说是针对丞相,不如说是针对萧何。

  但是不管怎么说,丞相萧何遭到刘邦多次的猜忌和防备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汉朝皇帝和汉朝丞相的第一次正面对抗,初次交锋的战果是丞相惨败,皇帝胜出,不过皇帝每次都能赢吗?

  在以后的岁月里,这场相权和皇权之间的战争将会愈演愈烈,最终在五十多年后,整个汉庭被很不爽丞相夺权的皇帝一分为二,把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由决策部门下调成执行部门,称为外朝,而帝国最重要的决策权则被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所牢牢把持着。

  内朝的主要成员是刘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