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块名为汉的简

第二十六章 身前生后

一块名为汉的简 日月大同 7109 2024-07-06 15:39

  疲惫,缺粮,病患,在经历了短时间的三次大战过后,韩信已经切身体会到了目前阻止自己更进一步的最大障碍,所以在出发之前,主帅韩信决定征求一个人的意见,韩信的直觉告诉自己,讨伐燕国的良策就在这个人的手里,但让手下诸位将领不解的是,这个被韩信赋予厚望的人竟然是一个俘虏,李左车。

  韩信早在大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下令,命令部下绝对不可伤害李左车,至于赵王歇和陈余,是杀是埋都可以,反正是无关紧要的人。

  李左车的确不愧为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之后,见到韩信以后,他一语道破了韩信目前的尴尬境地,由于汉军远赴千里,劳师远征,再加上现在粮草不足,一旦在与燕国的作战中进攻不力,必然无法持久。

  这句话李左车真是说到了韩信的心窝里,韩信最忌惮的也确实是这一点,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向李左车讨教,自己是否应该出兵攻打燕国,而李左车的回答算是结结实实的给韩信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

  李左车认为,强行攻打燕国绝不可取,当下汉军应当以赵国为根基,偃旗息鼓,恢复战力,同时派出少量精壮的士兵,大张旗鼓的日夜奔走于燕赵两国的边境线,做出一副即将出兵的态势,暗地里,安排说客出使燕国,对燕王晓以利害,如是,燕国必降!

  听完李左车的高见,我除了和韩信一样佩服的五体投地以外,也不得不坐实陈余赵奸的身份。

  韩信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于是在赵国整顿兵马,囤积粮食,安抚人心,同时派出使者出使燕国,此时的燕王是臧荼,以前我们提到过这个人,以后我们还会在提到他。臧荼虽然勇猛,但是在势不可挡的韩信面前,臧荼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投降,毕竟最好的说辞就是陈余那还没凉透的尸首。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降燕。

  地狱难度

  似乎老天爷不愿意让韩信那么快的谢幕,为了赚回票钱,老天爷决定给韩信增加一点点游戏难度,以增加观赏性。

  一天早晨,当汉军上上下下都在为燕国投降而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有两个风尘仆仆的人来到了韩信的大营前,他们自称是汉王的使者,既然来者已经表明身份,守卫的岗哨自然是不敢阻拦,只得放行。

  此二人并不是项羽的奸细,他们确确实实是汉王的使者,其实准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其中的一人是汉王的使者,而另外一位则是汉王本人,刘邦!

  刘邦是怎么来的,我们日后会细说,至于是来什么的,不怕各位笑话,刘邦只是想要趁韩信呼呼大睡的时候,抽调走韩信所有的精兵,于是乎刘邦一进大营就直扑韩信的帅帐,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拿(偷)走了大将军的兵符印信。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刘邦贵为汉王,那为什么还要偷偷窃取兵符才可以号令士兵呢,难道高贵的汉王还指挥不了汉军士兵?

  其实不然,要说明这其中缘由,其实还要从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制度开始说起。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那么我相信各位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时出门办事的时候,大部分的办事机关总会需要你提供一张相关证明,至于这张来历不明的证明上写了啥,有没有写,都无所谓,只要证明上面有一个相关部门的印章盖的戳,那就什么事都好办,否则就算你是玉皇大帝来办事,只要没有这个戳,对不起,不办。

  没错,我说的就是我们国家的印章文化,在盖戳这门手艺高度发达的中国,两千年后的我们办事要盖戳,那两千年前的嬴政和刘邦等人办事,那也要盖戳。

  在军队里,士兵们并不是直接听命于韩信或者主帅,而是听从那个拿着兵符的人,即使刘邦贵为汉王,如果没有大将军的兵符印信,你刘邦连一个士兵都无法调动,因为士兵们压根就不认识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只认衣冠不认人”。

  就这样,韩信在睡梦中再次被夺走了手下的全部精锐,同时刘邦在满载而归时还下达了两道命令,命张耳留守赵国,以解韩信后顾之忧,而韩信则率领余下部队继续东征。

  幸福终点站

  齐国,之前项羽倾其所有都没能拿下,现在,灭齐的接力棒传到了韩信手里,韩信很清楚,自己需要用一场无懈可击的胜利来为自己的演出画上句号。

  此时的齐国由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田横和田荣的儿子田广所把持,在彭城大战之后,因为项羽把矛头对准了刘邦,所以田横钻了楚汉双方在荥阳对峙的空子,成功收复了齐国大部分的城池,然后又复辟了哥哥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自己为齐相,主管齐国。

  其实在对待齐国的问题上,刘邦是走了双保险的,他一边安排大将军韩信东征齐地,另外一边又安排了说客郦食其出使齐国,由于郦食其先到的齐国,所以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北方诸国中最强大的齐国,竟然是被郦食说服的,压根就没有韩信什么事。

  郦食其到了齐国以后,只用了两句十分大气的说词,就成功征服了田横:

  投降汉王,保国!

  对抗汉王,灭国!

  简单,大气,实用,这才是真正的外交说词。

  这不仅是一道送分题,更是一道送命题,田横似乎想不出拒绝郦食其的理由,随即宣布归顺汉王刘邦,并且为了表达自己的重心,田横还下达了一道命令,解除之前为了防守韩信而在历下城布置的守军。

  看似一切已经尘埃落定,黄河以北所有的诸侯国都已经臣服于刘邦,只要刘邦一声令下,项羽最后的结局已经是了然于心的了,但就在此时,一颗不大的石头却将已成定局的秦汉之势掀起了一道涟漪,扔出这颗石头的人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他叫蒯通

  乱齐乱国乱世者,蒯通也!

  当河北人蒯通作为一个说客出现在韩信面前的时候,刘邦,项羽,田横,田广以及韩信的命运,都被彻底改变了。

  原本当齐国投降的消息传到韩信大营的时候,韩信就决定放弃攻打齐国了,既然人家已经投降了刘邦,那么大家就算是革命战友了,哪又何必去攻打他呢,但是当韩信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突然,一个炸雷在韩信的耳旁响起:

  “将军,你的职责是奉汉王之名,攻打齐国,汉王可从来没有让你停止进攻!”

  说话的人正是蒯通,韩信没有打断他,因为韩信知道,此人一定还有话要说。

  “况且郦食其不过一介书生,只靠一张嘴,一夜间就收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将军您辛辛苦苦这么久,才拿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将军,您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只会读书的腐儒吗?”

  “够了!”

  无需多言,不管是作为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将军,无论是哪个身份,韩信都不能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武力灭齐,对,只有这一条路了。

  韩信随即下令,军队厉兵秣马,目标,齐国的都城临淄和齐王田广,齐相田横的脑袋。

  虽然我们的确很乐意看韩信的豪言壮志,并且看的还很过瘾,但是这可实打实的把郦食其给坑苦了,之前郦食其可是和田横保证的好好的,怎么着,现在明明已经投降了,还是要被灭国,黑吃黑是吧,真是岂有此理!

  田横:来人呐,把郦食其给我煮了,要九分熟的那种(乃烹之)。

  晚矣!

  先前因为郦食其的游说,田横下令解除了齐国的战略防备,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韩信的军队没有费多大的功夫,就轻而易举的攻破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面对汉军有如猛虎下山的阵势,田氏双雄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万般无奈中,这叔侄俩只做了二件自力所及的事。

  首先是是撤退。

  如果你问田横为什么不组织军队反击,其实不是说没有,而是不敢。

  连下四国的韩信就像是一头充了血的公牛,他迫切的需要一个目标来释放自己,所以别说是反抗了,能拖儿带女完整的逃回去就很值得夸奖了。

  齐王田广退守高密,齐相田横退守博阳,副丞相田光退守城阳,齐将田既退守胶东,好家伙,这老田家哪里是撤退啊,简直就是在搬家啊。

  田横做的第二件事则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向昔日的死敌项羽求援。

  看着田横的亲笔书信,项羽也是十分头疼,救吧,这个田横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你要说不救吧,一想到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黄河以北的几个国家已经全部落入韩信之手,要是齐国也被韩信拿下,想到这里。

  “不好!一定要阻止韩信。”

  也许项羽在政治上不够敏感,但是在军事上,项羽绝不弱智,既然决定好了要去做什么,那么现在只剩一个问题了,让谁去做。

  其实在北上阻击韩信的人选问题上,最佳的人选无疑是项羽本人,无论是指挥调度还是临场应变,当今天下唯一能和韩信抗衡的只有项羽,旗鼓相当可比单方面屠杀有看头多了,另外,从我们观众的个人情感因素上来说,我们都很想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秦汉第一猛将,可惜啊,天不如人愿,秦汉第一猛将的人选永远只能存在于我们的争吵中了。

  之所以最后没能如我们所愿,主要还是因为此时项羽需要镇守荥阳前线,根本就抽不开身,所以这项重任就落到了项氏集团的二号打手身上,他叫龙且(念ju,第一声)。

  虽说龙且的名号远不如韩信,项羽等人,但这位仁兄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狠人,毕竟能被称为项羽帐下的第二号猛人就足以见得其手段了,至于第一号猛人是谁,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就是那位见钱眼开的英布。

  公元前204年十月,轰轰烈烈的齐国保卫战,正式打响了。

  天才二号

  面对韩信惨无人道且惨绝人寰的进攻,田横田广在老窝里已经龟缩很长一段时间了,在那些个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这爷俩日夜盼着项羽的援军能来解决自己,盼星星啊盼月亮,还好,终于是给盼来了。

  然而田横没想到的是,自己盼来的不是救星,而是死神,因为龙且虽然骁勇,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轻敌,此乃兵家大忌。

  成功者和成功者之间总是会有一些相似点的,同理,失败者和失败者之间也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这位齐楚联军的总司令。

  在与韩信的大战开始前,曾经有部将向龙且建议,应当尽量避免与兵锋大盛的韩信直接交战,消灭韩信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汉军补给线过长的劣势点,通过深挖战壕,高筑营垒的方式来消磨汉军的锐气和粮草,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等代汉军投降罢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也。

  当然了,龙且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因为龙且认为韩信这个人名不副实,是一个非常好对付的对手,所以这一战不仅要打,而且还要打的惊天地,泣鬼神,倘若自己让汉军投降的话,怎么能彰显自己的功劳呢?

  精辟,龙且的想法简直和陈余那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时常在想,龙且和陈余这哥俩上小学的时候会不会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否则我实在无法理解这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行为。

  这一对小学同桌仿佛有一种很奇怪的才能,一道有一百个答案的选择题,九十九个正确答案,一个错误答案,在旁边有高人指点的情况下,这二位都能排除万难,成功选择到那个错误的答案,我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另一种特殊的天才。

  最后的舞台

  既然双方是郎有情,妾有意,那就开始吧。

  楚汉以潍水为界,东边是整齐划一的齐楚精锐,领头的是楚将龙且和齐王田广,西边则是无精打采,满脸惺忪的汉军。

  不用我说,大家应该也都猜到了,如同井陉之战一样,战斗一开始,汉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只能用萎靡二字形容,初一交战,汉军就颓势尽显,和楚军的高歌猛进形成了鲜明对比,马上战场上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

  由于不敌楚军,汉军只得勉强的撤出阵地,退回到了潍水西岸,犹作困兽之斗,见此情形,龙且大喜,立马率领全军渡过潍水,高兴之余还不禁对两旁的将士说道:

  “看吧,我早说了这个韩信容易对付!”

  潍水是一条大河,水势凶猛不说,而且还深不见底,可是今天的潍水甚是风平浪静,河水的深度甚至都没有没过脚脖子,不过这一点细微的不同,对于正在追杀汉军的龙且来说,自然是察觉不出来的,反正水浅一点也不是坏事,至少追的快,跑得快,当然了,死的也快。

  当龙且率领着先头部队率先渡过潍水登上西岸的时候,他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先前这群睡眼朦胧,只顾逃跑的汉军突然不跑了,转而用一种十分饥渴的眼神看着自己,龙且太熟悉了,那是猎人看猎物的眼神。

  “杀啊,就是那个人让我们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

  韩信下令,全军突击,截杀刚刚渡河的楚军部队。

  龙且的确是一员猛将,只带着少数部队就敢于和汉军的主力进行硬碰硬的死斗,面对如狼似虎的汉军,龙且没有退却,因为他坚信,只要自己再撑一会,只要一会会,只要等到大部队过河,拿下韩信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然而事情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龙且本人。

  万人,千人,百人,十人,一人,直到最后,潍水的西边只剩下了一名楚军。

  “为什么,我的军队呢,为什么他们不过河,为什么不来帮我!”

  最后时刻,龙且转过身去,直到这时他终于理解,为什么自己的部队没有前来增援。此时此刻在他的面前,刚刚清澈见底的潍水不见了,转而变成了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潍水。

  “啊,原来是这样,不会有什么援军了!”

  龙且带着满足和不甘,结束了他作为猛将的一生,不过比起他的小学陈余,他还是算死的比较明白的。

  在开战的前一天夜里,韩信命令部队抄小路前往潍水上游,用布袋装着土木泥沙堵住了潍水,这个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三峡大坝,等到第二天作战的时候,汉军佯装撤退勾引楚军追击,等到楚军的先锋部队渡河,而大部分军队尚未过河之时,韩信下令,开闸泄洪,掘开上游的泥沙,由于河水没有来由的突然暴涨,导致楚军瞬间被分割成了二段,不,准确的说是三段,因为中间那一段,这会已经沉尸江底了。

  难怪咱们的汉军士兵一直在打瞌睡,原来是昨天晚上被韩信拉去做苦力了!

  虽说此时大部分的士兵还没来得及过河,但是隔着潍水,大伙们可是全程目睹了案件发生的全过程,得,白来一趟,继续跑吧。

  其实韩信灭齐的故事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剩下一些乏善可陈的收尾工作我们就不细细展开了,潍水之战后,韩信北上,于城阳俘虏并斩杀齐王田广,至于那个脚上功夫了得的田横,则是往南投奔了彭越。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灭齐。

  无双

  一日,一位从齐国出发的使者进入了荥阳城,他此行的目的是替他的主人将一封信转交给汉王刘邦:

  齐国狡诈多变,局势十分不稳定,为了天下大事,请允许我做一个假的齐王,替您管理齐国。

  这封信来的时间非常巧妙,因为此时正处于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刘邦时常被项羽打的抱头鼠窜,无处藏身,当刘邦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他十分高兴的大声喝到:

  “男子汉,大丈夫,不要做什么假的了,要做就做真的!”

  公元前203年二月,刘邦派遣张良为使者前往齐国,正式册封韩信为新一任齐王。

  受封典礼当天,晴空万里,当齐国百姓齐刷刷的跪倒在韩信面前的时候,当先前受到的所有不公与歧视烟消云散的时候,当张良举着刘邦亲自颁发的委任状高声宣读的时候,韩信笑了,笑的十分开心。

  “人只有在临死前才能真正看清自己。”

  一个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武者,一个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智者,当二人四目相对以后,武者希望这个智者能说些什么,比如赞美,歌颂,又或者是用一篇华丽文章来向后人叙述自己的功绩,可惜!

  韩信最后没能得到张良的祝福,他所得到的,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奇怪的眼神,韩信十分不解张良为什么要用这种眼神看着自己,幸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韩信明白了这个眼神的含义:

  好自为之!

  ----------------------------------------------------------------------------------------

  愚见

  韩信这个人,不管放在哪一个朝代都是个狠角色,咱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据。

  韩信,自公元前205年领兵伐魏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3年韩信灭齐称王,两年多的时间里,韩信一人灭魏代赵燕齐五个国家,纵观咱们中国历史,你找不出第二个。

  如果以上数据不能说明问题的话,我们来一组相对值的横向比较。

  秦国前前后后折腾了几百年才灭掉了六个国家,韩信一个人两年灭掉了五个,虽说此时的六国已经不能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同日而语,但是韩信的的确确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

  既然韩信的厉害已是不争的事实,那我为什么还要多说一句呢?

  因为历史上对韩信功绩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比如有证据表明,韩信参与了彭城之战但却毫无作为,又比如韩信的北伐,其中大部分硬仗其实是刘邦帮打的,这在史书中也是有相关记载的。

  本来我引经据典,写了很多一一予以驳斥各种观点,但是想想又算了,韩信已经很累了,他的一生中到处都充满了公与不公,从生到死,从活着到死后,我们就别再难为他了。

  至于其中的粗枝细节,唯一知道真相的也只有黄土下面的那个人了,难不成诸位把他刨出来问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