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壮丽河山

第三部 第二十七章(总第一百二十一章)、兵定洛阳1

三国之壮丽河山 锦江明月 4150 2024-07-06 15:40

  第三部

  第二十七章(总第一百二十一章)、兵定洛阳1

  关内已经基本没有大的战斗了,到处都是呛人的烟火,靖勇军士兵们正在集中俘虏,抢救伤员,还有的在扑灭烟火,清理道路,把敌我双方的阵亡士兵的尸体分别集中。

  马宇令裴元绍部守关,段煨部清理战场。得报陈填伤势严重,又令特工部暂由中郎将李悉负责,部队集中在关内的房屋休息。令李柱部则进驻守关大营,陈木继续探查周围的情况,赵真和萨伦赶往后街,随时准备战斗。

  赵伍赵真等派人过来报告:“主公,前来增援的敌军约有五千人,打着李典的旗号,经我部设置的绊马索、铁蒺藜和拒马墙,造成了一定的伤亡,见函谷关已失,防守严密,知事不可为,现已退回洛阳。”

  马宇道:“今日将士疲惫,便宜他了,让他们回去吧。有了函谷关,洛阳就是嘴巴边的肉,随时可取了。”

  马宇和贾诩、董昭等人去探视陈填。沈先正带着几个郎中围前围后的来回忙活,见马宇来了,沈先迎着马宇询问的眼光,轻轻的摇了摇头。马宇走到床边,见陈填双眼紧闭,呼吸轻微,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身上多处刀伤深入见骨,胸部还有一支箭,尚未拔出。马宇叹了口气,难过的对沈先道:“尽最大努力,争取吧。”

  “遵主公令。”沈先轻声应道:“这是我们医术最好的四个郎中,都在这里。”回身令郎中全力抢救,经过再三抢救,还是无力回天,眼看着陈填最后还是闭上了眼睛。

  。。。。。

  此役,孙高死于大火,赵崮、胡定、孙发等将领死于乱军之中,蒋墅被活捉,四千守军仅俘虏了四百三十八人,其余不是在攻打中杀死,就是被烧死,缴获战马七百四十匹,大车三百辆。靖勇军阵亡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其中武静将军陈填重伤不治阵亡,十一名司马阵亡,队长和小队长阵亡六十七人,受伤一千三百八十五人,损失战马二百零七匹。加上前期的伤亡,靖勇军共阵亡六千六百九十九人,马宇看着各部报上来的统计,心痛不已,深感觉函谷关之险、西凉军战斗力之强。又令将陈填遗体送回长安,设置灵堂。所有阵亡人员均立碑埋在关内山坡上。守敌阵亡者则挖一大坑埋之。

  马宇闻报被俘的蒋墅是个很不错的武将,马宇令押上来。蒋墅挺胸大步走来,亲兵大喝道:“跪下。”蒋墅挺立不跪。马宇见蒋墅虽然鼻青脸肿的,但还有一种军武的精气神,身高比自己稍低一点,身材强壮,大手粗臂,浑身是力,应该是个很不错的武将。马宇止住士兵们,亲自走下来为蒋墅解开绳索,令搬来椅子看座。蒋墅活动了一下麻木的胳膊和双手,迟疑了一下,还是坐下了,虽然是第一次坐这种椅子,感觉还是很适应。马宇说道:“蒋将军,我是靖勇军的马宇,我们靖勇军是仁义之师,是保护老百姓的军队,不杀不抢老百姓,凡是我们管辖的地方,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建设的都很美丽,老百姓都过上了安定、幸福的好日子,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都非常拥护和支持我们靖勇军。我看蒋将军是个忠义之人,如果蒋将军愿意跟我们一起,为老百姓谋幸福,愿意将一身的本领献给老百姓,你就跟着我一起干,还老百姓一个清平世界,不知道蒋将军愿不愿意?”

  蒋墅道:“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马将军,你说的是真的吗?”

  “你可以随意问任何人,我说的句句事实。”马宇指着周边的人说道:“他们都可以告诉你,无论是并州,还是西凉,甚至鲜卑匈奴人现在都拥护我们。”

  “主公,我蒋墅愿意跟着你干,虽死无憾。”蒋墅跪拜道:“我父母和兄弟姐妹就是因为饥寒交迫饿死的,我走投无路后来参加了黄巾军残部,虽然出生入死,也不知为谁厮杀。后又被黄圻收编,误入歧途。今日,我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军队,我做梦都想不到这是真的,这才是我理想中的军队。主公,我蒋墅对天发誓,从今后一心一意的跟着主公,绝无二心。”

  “蒋将军请起。”马宇高兴的把蒋墅搀扶起来,重新坐下,询问了蒋墅的个人情况。蒋墅,青州济南国东朝县人氏,今年二十一岁,因为战乱一直未成家。马宇为蒋墅介绍了在场的贾诩、董昭以及众将领,又简单给他讲解了成为一名靖勇军应具备的基本要求。见马宇真诚相待,又和他促膝谈心,使蒋墅深受感动。蒋墅则详细报告了洛阳的情况,守将的特点,各部兵力和安排,尤其是讲解了洛阳防守薄弱之处,随后,马宇让他先到孙吉麾下,暂任司马。

  四百三十八名俘虏经过学习改造培训,都参加了靖勇军,马宇将他们打散,并抽调孙吉和周刻部人马,先将段煨和裴元绍部补充到八千人,目前,裴元绍、段煨、李柱、赵伍、赵真、萨伦、陈木都是满编制。孙吉部仅有四千人马,暂由李悉负责的特工部仅有六百五十人,周刻部为二千八百五十人,加上缴获的战马,马匹达到了一千九百七十七匹,大车达到了五千四百辆。

  马宇令周刻安排大车和一千人,配合沈先将所有伤员送回长安治疗养伤。

  。。。。。

  黄圻见到返回的李典,得知函谷关已失,大惊失色,暴跳如雷,怒骂孙高竖子,坏了大事。又闻李典在试探的冲锋中,损兵折将,阵亡一百八十多骑,心中不安,随即安排酒宴应勤款待,晚上又献上美女侍寝,极力留李典和自己一起守卫洛阳。李典因还未收到曹操的命令,也只好暂时留在洛阳,大军也修整一下。

  次日,黄圻和李典带着众将领,巡查了洛阳的城防,以及周边地形地貌。

  在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迁都长安时,将官员以及洛阳数百万百姓驱迫同行,又一把火将洛阳城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都烧毁,方圆二百里化成一片灰烬。整个洛阳城的城墙破损严重,现在到处都是残破的土墙,多处损毁根本没法恢复,行人可以轻松的从损毁处出入洛阳,根本无法坚守。这几年,黄圻努力打造建设,但毕竟工程浩大,物力有限,又缺东少西的,也不愿意投入过多,偌大个洛阳城岂可在短短几年里建设起来。唯有将军府建造的还不错,高墙大院的,还有一些管理部门、兵营、粮库、训练场地等军用设施和建筑,还在凑合用。黄圻又从周围抓来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居住在现在还称不上大城市的洛阳城里,说好听点,比一个县大点就不错了。也是黄圻尽心努力,几年来,居然逐渐抓来了七百多户百姓,也就是二千多人口吧,而且还是老弱病残的居多,居住在低矮的土房里,但总算有点人气了。尽管荒废的土地较多,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来百姓也就是勉强糊口,每天能保证喝上稀粥就是土豪了。

  李典边走边暗自摇头,可恨的董卓,把洛阳这个当年的帝都,称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都市,算是彻底废了。黄圻边走却兴致勃勃的说着,这里,我们要打造一个什么什么,那里,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什么,我要将洛阳恢复到当年的风采,超过长安,成为中原中心、海内重镇。

  李典随意的哼哼答应着,应付黄圻,心里却正在想:“若是曹操来信让他在此坚守洛阳,怎么坚守?一马平川的,这可是马宇骑兵作战的强项;若是让他返回青州,当前的情形他怎么处置,是怎么来的怎么回去?抛下黄圻不管?还是将黄圻顺势带走?还是杀了他,把他的二万士兵带走。或是杀黄圻,守洛阳?但洛阳已无险可守。估计曹操不会这么快就与马宇交锋,让他返回青州的可能性较大,待收到来信后,争取杀掉黄圻,这个废物留之无用,带回二万多士兵,主公一定喜欢。但不知曹操的信函何时能到,又担心曹操来信太慢,自己擅自行动受到责怪。

  巡查完后,李典借口有点累了要回营休息一下。黄圻道:“曼成贤弟,回去休息一下也好,这几日一路上辛苦了,昨晚又没休息好。你先回去休息休息,晚上我设宴招待你,到时候派人来接你。”又靠近李典拍着肩膀低声道:“上次的美女贤弟还喜欢吧?今晚我再给你找个更好的。”

  李典高兴的点点头,低声道:“好。”

  。。。。。

  李典回到大营,立即召集副将吕武、张稹二将、和司马以上的将领开会道:“主公的命令还没有到,估计已在来的路上。但我觉得主公让咱们回青州的可能性极大,因为洛阳无法坚守。为此,我决定,杀掉黄圻,将他的士兵都带回青州。”

  吕武问道:“李将军,何时动手。”

  “我看今晚的机会就挺好。今晚黄圻要设宴,届时咱们都留个心眼,到时候以我掷酒杯为号,大家动手要麻溜点,凡是反抗者皆杀之。对余下的则可说,我家主公已率大军在来洛阳的路上了。”李典沉声说道。

  “李将军放心,我们的刀都挺快。”张稹笑道。

  吕武道:“李将军,是不是要准备人马,防止发生意外。”

  李典点点头道:“说的对。赵司马,你率一千骑暗中包围黄圻的将军府,动手时,我让亲兵通知你,你率人马冲入将军府。张司马,其余四千骑由你率领暗中包围黄圻的兵营,防止发生意外。所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遵将军令。”司马赵伦和张笃应道。

  。。。。。

  黄圻回到将军府后,立即准备晚上的酒宴和歌舞,这边又传张简、杨纶,中郎将孙增,校尉杜继,司马彭录等召开秘密会议。黄圻道:“今日我和李典巡查洛阳城防,我看李典根本就是心不在肝上,纯粹是敷衍我们。我感觉李典要随时跑路,跑之前可能会对我等不利。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今晚酒宴的时候,大家要有点准备,防止发生意外。孙将军,你亲选五百刀斧手,隐藏在府内。彭司马,你率精骑四千在大营内,随时准备出击。”对亲兵道:“传令李突和许记,若平县方面无事,可率军赶回大营。若还有事,则留许记率二千铁骑继续防守,从事李突率二千铁骑返回,让司马杨皓率部埋伏在将军府外围,防备发生意外。”黄圻想道:“待事了后,对曹操那边就说李典不听我等劝告,一意孤行,受到马宇攻击,已经被全歼。我在这边也是为他守住西线,晾他不敢有其他想法,就是有,曹操必然投鼠忌器,对我也不敢有太大的举动。”又说道:“咱们兵马数倍于李典,收拾他还是很有把握的。若是收了李典,可增加五千精锐,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买卖。”

  面对函谷关丢失、马宇大军压境的严峻局面,洛阳的官员和将士却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开始考虑何去何从了,更有甚者已悄悄逃亡,引起了军心浮动。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