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九十九章 三分天下:武涉说韩信

  伐齐第一仗,历下之战,韩信胜。

  伐齐第二仗,高密之战,韩信再胜。

  此仗之后,齐国再也没有反击力量,只等着韩信宰割。这也是韩信军事上最闪亮的地方,达到了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什么说伐齐之战,是韩信军事最巅峰。来看一下,韩信有多难。

  1.韩信兵少,齐楚联军势众。(以少胜多)

  2.韩信之兵,成分复杂,要么是杂牌军,要么是降兵。(刘邦夺了韩信军权)

  3.韩信是劳师远征,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后方不稳。

  高密一战,韩信大获全胜。韩信趁势,追击齐楚败军,扩大战果。齐楚联军往南跑,跑到上假密。

  韩信下达了一个命令,以车兵、骑兵,全面追击溃逃之敌。其中两个人表现很优秀,一个是灌婴,另一个是丁礼。

  他们在上假密追到了齐楚溃败联军,还取得了骄傲的成绩,俘虏齐王田广,楚将周兰。唯有项它,率领部将逃脱。但,也无力改变局面。韩信定齐,已成大势所趋。

  于是,韩信下达了一个命令:全面定齐。

  灌婴成绩很优秀,率领骑兵,破城阳(莒城),击败齐守相田光。又率军西进,追击田光,抵达博阳,俘虏齐守相田光。

  田横得知,齐王田广被杀,自立为王。他也是田氏三兄弟(齐王田儋、齐王田荣),最后一个登场的人。

  这一次,上天没有给他中兴齐国的时间,他的对手韩信,太强了。田横自立为王,汇合齐守相田光残兵败将,与汉军决战。

  全面定齐,灌婴表现太优秀。不仅率车骑,追击楚齐残军,还在上假密斩杀齐王田广,活捉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领十人。俘虏留公旋、楚将周兰。

  南下城阳(莒城),击败齐守相田光。西进攻打齐王田横,又追击到嬴、博,击败齐国骑兵,所率领的士卒斩杀齐国骑将一人,活捉骑将四人。

  灌婴率军东进,在千乘把齐国将军田吸打得大败,所率士卒将田吸斩首。继续向东,抵达即墨,击败齐将田厩,平定胶东郡。

  曹参定济北郡,灌婴定胶东郡,韩信坐镇临淄。韩信用了四个月时间,平定齐地,完成了乐毅、项羽等都不能攻齐任务,创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壮举。

  此次,伐秦,也出现了很多封侯的人。来看一下,他们的名单。

  蓼侯:孔藂。

  费侯:陈贺。

  北平侯:张苍。

  乐成侯:丁礼、

  深泽侯:赵将夜。

  中水侯:吕马童。

  杜衍侯:王翳。

  赤泉侯:杨喜。

  戚侯:季必。

  乐平侯:卫无择。

  还有傅宽,曹参,灌婴等人。

  以及齐将降汉的人,如:

  昌侯:卢卿。

  共侯:卢罢师。

  韩信能够破齐,有三个原因:

  1.前期,郦食其做齐国君臣的思想工作。

  2.韩信个人的军事才能。

  还有一点,跟随他伐齐封侯拜将的人也不少。

  韩信定齐后,他干了一件事:给刘邦写了一封信,邀功。

  这封信的内容,被记录了下来,是这样写的: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韩信书中的内容,表达两层意思。

  1.齐国目前的形势。

  齐国地大人多,形势复杂,又与楚国接壤,不好管理。根据这个形势,韩信提了一条意见:封一个王来镇守齐国。

  2.他想要当王。

  韩信凭借一已之力,平定五国,他的军功显赫,战功累累。只有他,才有资格坐这个位置。

  张耳被封王,韩王信也被封王。他,韩信,也够资格封王。

  刘邦看了这封信,瞬间读懂了信中表达的意思。在刘邦看来,韩信以军功做为筹码,要挟他封王。

  刘邦很生气,说了这样的话,也被记录下来: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就在刘邦因为愤怒说错话的时候,有两位清醒人,站出来提醒他。一位是张良,另一位是陈平。其中,陈平反应最为激烈,示意刘邦不要乱说话,干了一件事:蹑汉王足。

  张良说了这样的话: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张良的意思说,眼下楚汉决战到了关键,形势对汉不利。韩信自立,我们拿他也没有办法。与其让他自立,不如施恩,封他为王,让他守住齐国。否则,韩信心生叛意,选择助项羽,我们旧危险啦!

  简单说,张良要刘邦用辩证法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张良和陈平提醒刘邦在公众场合,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能说。随后,告诉刘邦,不封韩信,会有什么后果。

  刘邦反应快,也听进去了。

  韩信现在军功显赫,定魏、破代、伐赵、降燕、平齐,凭借一己之力,且兵弱将寡,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看似不可能取胜的战争。现在的韩信,可谓军功之甚。

  按照,刘邦许诺诸侯跟他打天下的条件。韩信之功,足以裂土封王。刘邦若不封,就会出现一个状况:掌控不了韩信。

  刘邦将多兵广,还是精锐,却一次又一次惨败。刘邦不封,韩信也会自立。毕竟,从韩信那封书信来看,不是汇报工作,而是要求刘邦分封,且必须是王。

  张良和陈平,也表达了一个意思,要想得天下,就要封韩信。

  刘邦听了,有些后怕。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他刚才那句话,差点坏了事。如果韩信听到这句话,会做出什么反应?

  刘邦回过神来,不仅听进去了,还反应快,改口说了这句话: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刘邦嘴上是这样说的,心里却是这样想:韩信,你敢要挟我。等我灭了项羽,看我怎么收拾你。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刘邦还让张良代替他,去齐国封韩信为齐王。

  张良不仅会说话,想法多,能办事。他和刘邦还有深厚的情谊,值得信任。

  张良前去,也能够表明一个态度:刘邦很重视这件事,是真的封韩信为齐王。

  毕竟,张良在所有人眼里,都有不错的口碑。

  这项工作,只有张良能够胜任。也只有张良,能够完成安抚韩信的思想工作。

  韩信上书刘邦,要求封王。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意见,封韩信为齐王。汉四年二月,韩信被刘邦封齐王。

  此时,还有一个人打上了韩信的主意。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听说韩信平定齐国,有两个反应?

  1.不敢相信。

  名将乐毅,在燕国鼎盛之时,以一国之力都没能占领齐国全境。项羽也在齐国吃尽苦头,差点彭城被刘邦连根拔起。他,韩信,一个小小的持戟郎,竟然平定齐国。

  乐毅做不到,项羽也做不到。他,韩信竟然做到了,还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韩信手中的兵,不是什么精锐。项羽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被他轻视的人,能够平定齐国!

  2.前所未有的畏怕。

  韩信平定齐国,项羽后方就不安全。他要对付刘邦,分不开身。楚国还有谁,能够抵挡韩信。项羽向来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看不起天下诸侯,也没有将任何战将看在眼中。

  这次,他认可了韩信。

  既然,武力不能战胜韩信。那就选择用语言的力量,攻克韩信。

  项羽做了一个决定:派人去做韩信的思想工作。

  不说要韩信叛汉归楚,至少也要韩信保持中立。前去完成这项高难度工作的人,他就是盱眙人武涉。

  武涉见到韩信,开场白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也不知道,韩信为什么会做出见楚使武涉的举动。但,他们之间的对话被记录了下来。

  武涉提了一个反问句:为什么天下人要反秦?

  他给出一个答案:天下苦秦久矣!

  然后,又表达了一个观点:天下人爱和平。

  进而说了这样的话:攻灭暴秦后,按功分封诸侯,罢兵休战。

  这句话,隐藏了一个意思:是项羽分封诸侯,也是项羽安定天下秩序。没有项羽分封,刘邦也不可能是诸侯王。

  说完项羽的功劳,就要说刘邦的罪恶:挑起新一轮战争,引发天下大乱。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武涉说了这样的话:攻灭三秦,兴师东进,号召诸侯伐楚。刘邦野心太大,想要吞并天下。但,刘邦的实力,打不赢项羽。战火不断,百姓遭殃。

  武涉通过这句话暗示韩信,刘邦不是救世主,而是挑起战争的罪人。

  武涉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对于刘邦的事,加以渲染。对于韩信灭五国之事,他只字未提。

  接着,武涉说了刘邦为人:背信弃义,不可亲近。

  然后,告诉韩信,他之所以活着是因为项羽的缘故。一旦,项羽不在。韩信就会有一个结局:轻者,被擒;重者,被杀。

  韩信听了,也在思考,却没有发表意见。

  武涉又说了韩信的重要性:他支持谁,谁就会取胜。如果他支持刘邦,消灭项羽,他也会被刘邦消灭。

  这句话的潜台词:要想活着,你只能支持项羽,别无选择。

  武涉又打出感情牌,说他曾经在项羽账下做事。让他反汉,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为了嘲讽韩信,他说了一句:这可是自立为王,三分天下的好时机。聪明人会,让刘、项都存在,坐享其成。

  韩信想起项羽,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韩信不在保持沉默,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侍奉项羽,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

  韩信这句话表达了,他当初跟项羽混,得到的是什么?他又为什么离楚投汉?

  武涉听了,不说话。

  项羽就是这样的人,仗着举世无双的本事,向来自傲,看不起任何人。曹咎、龙且、钟离眜,尚且如此。更何况,没有任何战功的韩信。

  韩信又说了追随刘邦的原因: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韩信宣告了自己的态度:绝不叛汉,誓死不渝。

  这就有点像现代人经常说的那句话: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

  当初,项羽看不起我;现在,我看不起他。

  武涉说话,切中问题关键,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他不仅有大局观,也对当前时局,有明确判断。他提出的三分天下,最终被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实现。东汉覆灭后,迎来了三国时代。

  只可惜,武涉计策虽好,看到的比常人深远。但,他忽略了一点,韩信痛恨项羽,忠于刘邦。从侧面来说,韩信只想裂土封王,没有更大的政治野心。

  武涉走了,又来一个人劝韩信。这个人就是蒯通。

  那么,蒯通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劝说韩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