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汉初惊天谋刺案:贯高谋刺汉高祖
刘敬出使匈奴后,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匈奴中的白羊、楼烦两个部落,离长安只有七百里路。轻装骑兵一天一夜就能抵达关中。
刘邦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稍有松懈,匈奴用一天时间,就能抵达关中。
这个问题不解决,长安,就不能长治久安。
刘敬又说了另外一个问题:秦中新破,少民。
楼烦、白羊两个部落,离关中近。
关中历经战祸,人口又少。
若匈奴大举南下,长安如何自保。
当年赵武灵王设计第三条路线就是从云中调兵南下,直取关中。这条路线,被后来的草原民族用来对付中原王朝。
唐太宗时期,突厥曾南下,抵达渭水。所以,这个问题,刘邦必须要解决。
刘敬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地肥饶,可益实。
刘敬先说了这样一句话: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能兴。
随后,又指出了弊端: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之族,宗强,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
刘敬拿出解决的方案: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
又言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简单说,刘敬解决问题的方案:移民戍关中。
关中人少,就把人多的地方移过来。不仅可以充实关中的力量,防备匈奴南下。还能削弱六国的力量,保证大汉长治久安。
刘邦听后,做出了一个策略:移民。
娄敬从戍边小卒,登上高位,被赐皇族姓,留名历史,主要做了四件事。
1.献策刘邦定都关中。
2.组织刘邦北伐匈奴。
3.以和亲解决大汉与匈奴边患关系。
4.移六国豪族充实关中。
他的出现,为刘邦解决了两个大问题。
1.定都。
2.边患。
刘邦没有因为白登山之围,牵连刘敬。相反,刘邦主动承认错误,厚赐刘敬。刘敬献策,暂时为大汉处理了与北方草原的关系。
和亲,也被后来的中原王朝,用来处理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刘邦又制定了两项措施:
1.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
2.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刘邦北上在东垣击败韩王信残余势力,保证了燕赵与大汉之间的联系。
南下入赵,又临幸了赵美人。
回到洛阳,淮南王英布、楚王刘交、赵王张敖、梁王彭越皆从。
汉九年冬十月,淮南王英布、楚王刘交、赵王张敖、梁王彭越,在未央宫朝见刘邦。
刘邦在新修建的宫殿未央宫,置酒前殿,会见诸侯,又为刘太公贺寿。
酒国三巡,刘邦很高兴,说了一句话: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刘邦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1.嘲讽刘太公当年看走了眼。
2.吹嘘自己的丰功伟业。
史料没有记载,刘太公当时是什么表情。
论务农,养家,二儿子的确比刘邦能干。毕竟,十几年前刘邦,是地痞无赖,没有任何人看好。他也是反面教材的经典案例。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汉皇帝。
二儿子,被封为代王。可,这个儿子,太不争气,遇见匈奴南下就跑,爵位被夺。
从刘仲、刘邦兄弟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看不起你,你也别放弃。通过努力,你也能成为别人追捧的对象。
刘太公看着一家人,想到了很多。
老大刘伯走得早,其儿子刘信也得了一个刮羹候。
老二刘仲本是诸侯王,却不争气丢了江山。
刘邦是皇帝,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
刘交也不错,做为楚王,将楚国治理很好。
原来,刘邦和刘交,这两个儿子,才是君王的命啊!
看着子孙后代,刘太公也知足了。
群臣很有眼力劲,为了缓和尴尬,连忙高呼:陛下万岁。
过了新年,刘邦做了第一件事:移民。
汉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
刘邦做好移民这件事后,去了洛阳。
一个人送来一封密保,让他怒了。
这份密保的内容:赵王张敖谋刺。
这就是震惊汉初惊天的谋刺案:贯高谋刺汉高祖。
话说,刘邦徒留赵国,因为柏人两个字走了,躲过了一场被谋杀的阴谋。这对于现代人而言,绝对想不明白。
但,古人就是这样,会因为字,联想到自己的命运。
就像三国的庞统,被誉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起名。当他来到落凤坡,就知道命不久矣。他认为是天意,被乱箭射杀。
刘邦也认为柏人不吉利,是被别人破害的意思。
他走了,成功躲过了一劫。
谁也没想到,这件谋刺案时隔一年多,才浮出水面。至于是谁,告了贯高,史料没有记载。但,太史公用两个字:仇家。
因为贯高的仇家告密,汉初惊天谋刺案,才浮出水面。进而留下了一句话:一刺惊天下,一死炳千秋。
来看一下,这场汉初最大的谋刺案:贯高谋刺汉高祖案。
被谋刺者:汉高祖刘邦。
谋划者:贯高。
参与者:赵国十几名高层。
当事人赵王张敖:曾先阻止,后不知情。
起因:刘邦辱骂张敖。
败露:贯高仇家泄密。
刘邦收到告密信,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这封信的真实性。毕竟,一动牵全身,这可是惊动天下的大案。
贯高的仇家,是如何得知谋杀大汉皇帝刘邦的消息,不得而知。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毕竟,参与谋刺刘邦的人,有十几位。
政治斗争是相当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贯高仇家,知道这份告密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不能捕风捉影,内容要详细,就连细节都要描写进去,以及参谋人员也不能漏。
告密成功了,就能扳倒赵王张敖、赵相贯高等人,还能得到大汉皇帝刘邦奖励,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这个告密者运气真好,不仅没有泄露,还把告密信成功送到了刘邦手中。
刘邦看到了告密信,第一反应:大怒。
有句话说得好,千防夜防,家贼难防。
燕王臧涂反、楚王韩信反、颖川侯利几叛乱、改封韩王信,引发的动荡,刘邦还能想的通。可,张敖谋刺,寒了刘邦的心。
这一次,他的对手是女婿。
这封告密信,彻底点燃了刘邦内心的怒火。所以,刘邦下了一个命令:重办、严查。
刘邦采用雷霆手段,抓捕赵王张敖、赵相贯高。
参与谋反的人,坐不住了。谋刺大汉皇帝,这是死罪。为了保住自我名节,这些人争先恐后选择自杀。
这时,贯高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死了,谁替赵王洗刷冤情。
贯高又说了一句话,打消了这些人自杀的念想:赵王没有参与谋逆,却被抓捕。我们死不足惜,但,先主对我等有恩。我们行事败露,不能连累先主之子。
这些人看着贯高,请他拿主意。
刘邦下了一道诏书,抓捕赵王张敖前往长安受审。还下了另外一道诏书,恫吓赵国群臣,追随张敖前往长安的人,全部灭族。
贯高和宾客孟舒等十多人做了三件事:
1.剃掉头发,用铁圈锁住脖子(皆自髡钳)。
2.为王家奴。
3.前往长安受审(乃车胶致,与王诣长安)
贯高一到长安,就被下狱受审。
贯高承认自己谋刺刘邦,但,不承认赵王张敖参与其中。(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
太史公记载了贯高遭受牢狱之刑的惨状:吏治榜笞数千,剌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
这时,吕后站出来说话,替张敖求情:张敖娶了咱们的女儿,是我们的女婿,他不会做出谋逆之事。
刘邦很生气,哪里听得进去,愤怒怼了一句:张敖当了皇帝,还缺一个你的女儿。(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
刘邦怒气冲天,哪里听得进去吕后的劝说。
这时,负责贯高谋刺大汉皇帝案子的廷尉,送来了口供。
口供内容有两点:
1.承认谋刺刘邦。
2.张敖没有参与其中。
刘邦拿着这份供词,见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很有骨气,发出了一声称赞:壮士。
随后,刘邦明白,屈打成招是行不通,又问了一句话:谁知者,以私问之。
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叫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