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八十八章 韩信东征第二个诸侯国:攻代

  逃跑,也是一门充满极高学问。

  如何逃?怎样逃?用什么方式逃?选择什么时候逃?这些问题都很重要,需要认真考虑。

  一旦,哪个逃跑环节出错。那么,恭喜你,逃不掉。

  荥阳之战,刘邦惨败;成皋之战,刘邦再败。打不赢,刘邦充分发挥了一种精神:逃跑。

  这一次败得太惨,输得太快,他逃跑也很急。能够跟他一起跑的人,只有一个夏侯婴。夏侯婴之所以能够跟随汉王一起逃跑,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替刘邦驾车。

  刘邦逃跑,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也是一位善于总结逃跑经验的人。

  首先,刘邦逃跑选择一个好的时间:夜色下。

  毕竟,夜色下逃跑,有助于掩护,不容易被发现。

  其次,刘邦逃跑选择带一个人:夏侯婴。

  夏侯婴不仅有精湛驾车技术,还拥有一支车兵,且多次冲锋陷阵,取得不错成绩。

  刘邦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

  1.人少,不会暴露目标,不容易被楚军发觉。

  2.不会因为自己逃跑,乱了汉军士气。毕竟,刘邦逃跑这种行为是高度机密,不能大声宣扬,告诉所有人:我,刘邦,要逃跑啦!

  逃跑方向也很关键。正所谓选择方向正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按道理说,刘邦逃跑,应该慌不择路。最简单的逃跑路线是向西,进入洛阳。毕竟,刘邦在巩县--洛阳,设立一道防御,阻止项羽西进。令人奇怪的是刘邦做出向北逃跑,还换逃跑工具,渡过黄河。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解释。

  刘邦逃跑,是有计划,带有强烈目的性。简单说,刘邦是败而不乱。

  刘邦选择向西,逃不过项羽铁骑追杀。还会让败军也跟着逃入成-洛防线。项羽就会利用汉军溃败阴影,一举攻破成-洛防线。

  还有就是,刘邦率领关中子弟,刚出关与项羽开战,不到两个月就败了。他回去,没办法向关中父老交待。也可以说,刘邦没脸见关中父老。

  刘邦往北跑,有以下原因:

  1.路线隐秘且安全。

  按照正常人逻辑,一般人逃跑,会选择去自己地盘。很多人会得出判断,刘邦会选择向西,怎会傻到选择向北。刘邦渡过黄河,就能甩掉项羽铁骑。

  2.北地有一支作战精锐。

  刘邦选择向北逃,渡过黄河,是因为这里有一支精锐且数量还不少,能够立马投入战斗。

  按照太史公记载,刘邦逃跑路线:成皋城北-黄河渡口-小修武-修武。

  这一次逃跑相当成功。

  刘邦渡过黄河,暂时脱离生命安全。他做了第一件事:抚平项羽给他惨败,带来的心中创伤,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天色刚亮,刘邦以使者身份,又干了一件事:不打招呼,剥夺韩信、张耳军权。

  刘邦做这件事的时候,韩信和张耳还在睡觉。进而可以看出,刘邦夺权手段,简直是雷厉风行。

  韩信、张耳醒后,听到第一句话:汉王使者来了。

  随后,又听到第二句话:你们的军队,被征用。

  韩信、张耳听后,第一个反应:什么汉王使者来了?

  随后,他们露出第二个反应:谁,这么大胆,招呼都不打一声,征用他们的军队。

  韩信是聪明人,第一时间得出准确判断:他没有军权,也没有了作战将士。

  随后,韩信得出第二个判断:刘邦在荥阳-成皋打得很艰难。

  韩信、张耳很生气,汉使征用他们手中将士,连招呼都不打,太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刘邦是汉王,征用手下将士,名正言顺。但,你总要给主将打声招呼吧!

  刘邦没这么做,来了一个突袭。

  韩信、张耳,昨天还是一军统帅,定魏、攻代、伐赵,战功赫赫。睡了一觉起来,军权没有了。

  谁,遇见这种事,不发火才是怪象。

  韩信、张耳倒要瞧瞧,是谁敢这么做。

  这个结果,让他们感到很意外:是刘邦。

  刘邦和夏侯婴,两人一车,闯入军营,夺了韩信、张耳军权,这份胆量,也没几人敢这样做。毕竟,夺权这件事,是一件高难度且极危险的事。

  弄不好,是要丢掉性命。

  就像战国时期,流传那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他手中有兵符,但,老将晋鄙不认,最终被椎杀。

  如何夺?怎样夺?选择什么方式?这些问题,都很关键。

  刘邦夺权方式,可谓是独此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韩信、张耳来到营帐,看到刘邦坐在位置上,旁边还站着夏侯婴,一句话脱口而出:汉王,怎么来了。

  刘邦拿着象征军权的符节,说了第一句话:韩信、张耳,我们又见面了。

  现在,来说说,韩信、张耳攻代、伐赵那些事。

  韩信、张耳定魏后,刘邦表彰他们工作做的不错,又命令他们继续向东推进灭代攻赵。

  韩信根据代国和赵国具体情况,选择先灭代,再攻赵。

  代,这个地方,有很长的历史。它见证了赵氏政权建立、崛起、衰败、灭亡,四个阶段。

  赵襄子亡代,为赵氏拓展了生存空间,并将这块地纳入赵氏直接管辖,进而让赵氏一跃为三晋之首。

  赵氏几代君主,将代打造成北方军事重镇,这里也是对抗北胡、燕国前沿阵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北击三胡、修长城、护送燕昭王归国夺位、护送秦昭襄王归国继位,都是在这里完成。

  代城,也被赵氏打造成为北方最坚固一座城。这里也是华夏与北胡,两种文化交汇之地。

  秦始皇灭邯郸,赵氏王室后裔公子嘉,逃亡代,联合燕国,在易水之边,与秦国大战,被王翦击败。

  几年后,王翦之子王贲,攻破代,俘虏代王嘉,标志着赵氏政权彻底覆灭。

  及至反秦,赵氏后裔公子歇,被张耳、陈馀扶持,重建赵国。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将赵王歇改封为代王。

  陈馀不服,击败常山王张耳,迎回代王歇做赵王,陈馀自立为代王。代,成为了陈馀的封地。

  刘邦东征,号召诸侯伐楚。陈馀提出一个条件,要张耳人头。

  刘邦找了一个像张耳的人,杀了后,送过去。

  赵、代加入刘邦阵营,伐楚。

  彭城惨败,加上陈馀得知张耳没有死。所以,赵王歇、代王陈馀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保持中立。

  韩信、张耳伐代,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夏说。

  夏说,这个人物留下信息不多。他是陈馀身边最重要地谋臣。他有个特长:能说会道。

  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封陈馀为南皮侯管理三个县。在陈馀眼中,这是项羽对他的羞辱。

  有能力的人面对羞辱,就会选择反击,守卫尊严。

  陈馀就是这样的人。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是项羽不公平。(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

  当田荣第一个站出来用武力公开反对项羽分封不公。陈馀干回老本行当将军,成为第二个站出来反对项羽的人。

  陈馀兵少将寡,凭借自己的能力,很难打赢张耳。所以,陈馀想了一个办法:向田荣借兵。

  出使齐国,游说齐王田荣,就成了夏说的任务。

  夏说去齐国,见到齐王田荣,说了这样一段话: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原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扞蔽。

  这句话先表达了一个观点:项羽分封不公平。

  夏说用这个观点来激起田荣心中的仇恨。毕竟,田荣反项羽,也是这个原因。

  随后,夏说又表达了一个委屈:好地方都给自己亲信,不好的地方分给其他人。

  跟着,夏说表明出使齐国的原因:借兵反对不公平。

  为了得到齐国支持,夏说表明一个态度:南皮是齐国抵挡楚军的屏障。

  简单说,夏说表达了一个观点:我们是朋友,有一个共同敌人。我来借兵,一起反对项羽。

  田荣也需要更多的盟友,一起反项,答应了这个条件。夏说,出色完成任务。

  陈馀有了兵力,攻打张耳,打赢了。他做了一件事:迎接回代王歇,让他做赵王,自己做代王。

  陈馀虽是代王,但没有去属于他的封地。相反,他留在赵地信都,辅佐赵王歇。也就是说代、赵两国,陈馀说了算。为了感念夏说之功,陈馀封夏说为代相,替他管理代国。

  来看一下,韩信攻代基本信息。

  时间:汉二年润九月。

  交战方:汉军和代军。

  主将:汉韩信、张耳、曹参;代夏说、戚将军。

  结果:汉胜代败。

  韩信定魏,简单修整后。汉二年润九月,韩信又做出了攻代的命令。

  他进攻代,有两条路。

  一条是沿着汾水前进,另一条是翻越太行。

  夏说是头脑清晰之人,做出了正确判断,成功预料了汉军行军路线。因此,夏说开始布置作战任务。

  他在汾水沿岸重镇邬县,让戚将军率军驻守。自己亲率主力驻守太行要道阏与。

  只可惜,夏说运气不好,他的对手是韩信,还有一个能打的战将曹参。

  韩信兵分两路,一路沿着汾水前进,攻打邬县。双方在邬县东交战,汉军胜,代军败。戚将军打不赢,改变策略,固守邬县。这一路汉军,也被阻挡,不敢绕城向前,只能重兵围城。

  韩信亲率主力,翻越太行,与夏说交战。一战而胜,斩杀夏说。

  韩信分兵,让曹参领军,夺取晋阳,攻打邬县。戚将军见大势已去,夏说战死,率军突围,被曹参斩杀。

  代国,就这样被韩信平定。

  接下来,赵国,就成为了韩信下一个攻击目标。

  那么,韩信又会如何攻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