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定陶之战
章邯两战皆败,被围濮阳。雍丘之战,李由为秦战死。这两个消息传开,震动秦廷。
秦二世玩世不恭,面对大秦生死存亡,他还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掏空家底增兵。
秦二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要效仿历代先祖,打天下,治理天下。他要守住秦始皇留下的天下。秦二世下达了一个命令:增兵。
兵源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来自关中的秦人,由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率领;另一个是来自长城军团,由武成侯王离率领。
这两支军力,是秦二世能够调动平乱的最后力量。也可以说,秦二世掏空了家底,也要支持章邯,平定六国叛乱。
来看看,秦二世派出平叛三个人的简历。
先来,看一下司马欣的个人简历。
司马欣个人信息,比较模糊。史料没有记载他的出生、家世等最基本情况。只留下,他姓程,司马氏,是程伯休父后裔。
因为先祖有显赫战功,以司马为氏。也可以说,司马欣祖辈有个厉害的人物,官居司马,替他留下了一个氏。
太史公也留下司马欣一点信息:曾在栎阳当狱橼长,与曹咎交情不错,无意之间救过犯了死罪的项梁。正是这份救命之恩,项羽分封诸侯,也没有忘了他,封他为塞王,管理咸阳以东。
秦二世时,司马欣的身份:长史。
其职责:负责审判安置囚徒。
司马欣以长史身份辅助章邯参加了这次平定六国叛乱。
长史是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如果你把他当成是普通的秘书或幕僚,那你就看走眼啦!
长史,最早设置于秦,丞相和幕府才有这个官职。当年李斯,曾担任这个职务。司马欣这个秘书,至少是省委或军委级别的秘书长。所以,想要当长史,你要足够忠诚,有人推荐,被人赏识,要有真凭实学。
接下来,谈论董翳。
因为史料残缺,董翳的个人简历、家族成员也没有详细记载。
只知道,他姓姬,董氏。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是以官职为氏。
他先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个人叫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史,也就是史官。因为不畏权贵,秉笔抒写历史,留名后世。
董狐不顾生命安危,敢于记录赵盾弑君,留下了一个典故:董狐直笔。
董狐也开创了史官秉笔直书的先河。这种精神,被后世史官,继承下来。其中有一位最出名,他就是遭受宫刑的太史公司马迁。
大人物什么都不怕,最害怕史官手中那支笔。他做的事,会被记录下来。好事,留名千古。坏事,遗臭万年。
史官是最危险的职业,他打交道的人物,是权贵。稍有不慎,就会掉脑袋。
当然,董狐是史官没错,他不同于后世史官,只是拿起笔,权贵叫他写什么,他就写。
董狐这个史官,除了写,还有很大权力。他要治史,还要治政。想要做好这个职业,除了胆子大,不怕死,还要有强大的抗压心理。不仅如此,你还要博学古今,文化底子厚。
董翳祖上有个良史,名声显赫。
董翳在大秦也混得不错,他的官职,是都尉。将军之下,分国尉、都尉。也就是说,都尉相当于现在元帅之下,是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
都尉职责,掌控军事。所以,董翳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不用质疑。
章邯为少府(税务总官)、司马欣为长史(秘书长)、董翳为都尉(高级军官),这三人协作平叛。秦亡后,这三人被项羽分封为王,压制刘邦。因为在秦国故地,被称为三秦。
王离这个人物,就不简单了!他的个人简历相当气派。
王离出生的时间不知道,但,清楚记录了一个事实:他出生在名将世家。
其祖父王翦,战功显赫,是秦始皇兼并天下最重要的一名战将。并赵、破燕、亡楚,这是他的战功。王翦也被评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大秦第一猛将。因为军功,被封为武成侯。
其父王贲,也是战功显赫。亡魏、灭齐,扫荡燕赵残余势力。因战功被封为通武侯。
王离生在显赫的名将世家,出生含着金钥匙。他袭封武成侯,拜上将军。曾与秦始皇、李斯等人东巡,参于评议秦始皇功德。跟着秦始皇时期,另外一个名将世家,蒙氏蒙恬,抗击匈奴,率兵戍边备胡。
秦二世继位之前,逼杀扶苏,强夺蒙恬兵权。王离接替蒙恬在军中的位置,成为长城军团,最高统帅,镇守北疆。
王氏,一门三侯,可谓尊贵之极。
秦二世调动这三人去辅佐章邯平叛,是真的想要治理天下,当一位贤能的君主。
因为司马欣、董翳、王离这三位加入,新的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定陶之战。
话说,东阿之战,章邯退守濮阳。项梁让刘邦和项羽率军攻打秦军薄弱之地,扩大战果,孤立濮阳。
雍丘之战,李由这种有级别的大人物战死,推动反秦大业,进一步发展。
项梁看到亡秦,振兴楚国的希望。‘亡秦必楚’,这四个字,将会在落到他的身上。
于是,项梁号召诸侯,西向亡秦,马踏咸阳。
此时,赵国公子歇成为赵王,赵地民心大定。齐国田荣回国平定叛乱,扶持田儋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封为齐相。齐国民心安定。
田荣虽平定叛乱,扶持侄儿为王。但,叛乱主要人物,齐王假逃到楚国,田间、田角逃到赵国。
齐国救魏,田儋战死,国内才出现叛乱。西去伐秦,叛乱这种事,会不会再次发生。田荣拿捏不住,他也不敢离开。
叛乱主要人物,没有抓到,这也是安全隐患。
项梁感到很失望,齐赵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都没有响应他西向伐秦的号召。
当然,田荣没说去,也没说不去。项梁解救齐国东阿之围,不去,会落下忘恩负义的话柄。去,国内隐患,没有彻底解决。
田荣见识到秦军的强大,亲眼目睹了兄长战死,也经历了齐、魏、楚联军惨败。
东阿,击败章邯。但,秦国总体实力很强,不好打。田荣只想保住齐国,不想西去。
面对项梁伐秦号召,田荣是聪明人,不会直接回答,去,或者不去。为了掌握话语主动权,他给项梁出了一个难题:我去也可以,你也要表明合作的诚意。
田荣提了一个条件,让楚国送回叛乱主要人物:伪齐王田假。
为了加大条件难度,田荣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让赵国送回叛乱主要人物田间和田角。
齐、赵、楚都是盟友,是兄弟。他们地位平等,不能干涉他国内政。
项梁能够做的,最多把逃亡楚国的田假送回去。至于,逃亡到赵国的田角和田间,他是不能做主。
项梁从这个条件,看出了田荣的心意:不想合作。
成年人的交流方式很简单,不爽快答应,就等于拒绝。只不过文化人田荣,拒绝手段相当高明,还是名正言顺。
项梁也是聪明人,看出了田荣有意为难,明显是不想合作。项梁也要发表言论,谴责对方。
项梁先摆明一个不能杀的原因: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
进而表达一个意思:你喊我杀,我就杀。你是在教我做事!你来就来,你不来就算了。想要教我做事,你不够资格。
田荣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果断的选择不来。合作需要有诚意,田荣看不到楚国的诚意,那就不合作。
项梁有自己地的考虑。田荣也有自己的考虑。两个人站立角度不同,考虑问题方式不一样,最终没能达成合作。
当然,成年人还有一种交往方式:不会直接撕破脸面。
项梁继续去做田荣思想工作,喊他一起伐秦。田荣也让人去做项梁思想工作,希望对方明白自己的难处。毕竟,项梁有恩于他,再上对方能力很强,名声显赫,不能决裂。
双方使者,你来我往。
后来,刘邦也遇到项梁这种问题:他喊陈馀一起打项羽。
陈馀提了一个条件:要张耳人头,才出兵。
刘邦是这样做的:找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杀了,把头送过去。
陈馀才出兵助汉伐楚。
刘邦为了解决目前遭遇到的困境,争取盟友,又不想违背初心,采用了欺骗手段。
这不能说项梁做事不够圆滑,刘邦做事手段高明,懂得变通。毕竟,项梁是贵族,有贵族精神,是做不出这样的事。如果项梁这么做,反而不是项梁。
项梁通过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盟友靠不住。
伐秦,只能依靠楚国的力量。
因为齐赵不出兵,项梁很无奈,一场新的大战拉开了帷幕:定陶之战。
这场大战,导致了一个人战死,差点让反秦大业,中道崩殂。
他,就是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