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一百零五章 西楚霸王(上)

  汉军四面楚歌,全面动摇了楚军士气。项羽见大势已去,酌酒悲歌,留下一首垓下歌。

  歌曲散尽,满是悲凉。尤其是虞姬合歌而舞,自刎而死,又增添悲色。虞姬不想拖累项羽,她选择自刎。项羽打了败仗,又失去了心爱的美人。此时的他,肝肠寸断。

  这个铁骨铮铮的男儿,落下了泪水。

  项羽紧拥美人入怀,却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在不断流失。无论怎样用他的胸膛,都不能焐热。

  原来,英雄也有悲伤,也会留下眼泪,也会充满无奈。

  有句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项羽落泪了,但,虞姬值得他落泪。

  他是西楚霸王,又怎样?

  他拥有天下,又如何?

  那个令他如痴如醉的美人,永远离开了。

  项羽没有因为虞姬的死,挥剑自刎,随她而去。他要带着虞姬临终前最后的遗愿:好好活下去。

  项羽收拾好心中悲凉,重整旗鼓。他把悲伤,化为动力。他要突围,他要东山再起。

  我是西楚霸王,绝不会认输。

  项羽来不及过度悲伤,他要处理人生之中最大的困境:韩信攻心,一曲四面楚歌,让楚军分崩离析,再无斗志。

  项羽有两个选择:

  要么,战死沙场,守卫男儿的尊严。

  要么,逃离战场,等待东山再起。

  项羽选择了后者,他要东山再起,也要带着虞姬最后的遗愿:好好活下去。

  项羽重新振作起来,召集部将,他要突围。他要逃亡江东,东山再起。

  项羽虽然大势已去,仍有八百骑兵誓死追随,不离不弃。在这八百骑兵眼中,项羽是他们的战神,不会失败。哪怕死,也会跟着项羽战死疆场。

  效忠项羽的部将,也做了最后一件事:冲击汉军阵地,掩护项羽突围。

  楚军对汉军发起猛烈的攻势。这个夜色,很不宁静。到处都是,喊杀声,明火执仗。

  项羽不愧是这个时代最能打的人,经过血战,他突破了汉军层层包围,南逃淮河。只要他渡过淮河,继续南下,渡过长江。就能立足江东,东山再起。

  然,项羽还没来得及高兴,追兵又至。

  项羽忘了,他的对手是韩信。

  韩信布局,多方面都会考虑。不仅考虑好了,如何围歼项羽。也想好了,项羽成功突围,又会如何。

  正所谓,高级的战略家,总会想得多,看得远。就像棋艺,一般人只会看到一步、两步,厉害一点的人会看到四、五步。但,高级的战略家,他会看到最后胜利的一步。

  他每走一步,就会想到下几步,其目的就是为胜利进行周密部署。

  韩信就是这样的人,一个谋全局的人。于是,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流传了下来。这个故事叫十面埋伏。

  项羽虽大势已去,但,他要困兽犹斗。他带领八百骑兵在夜色掩护下,突围南逃。

  项羽逃了,刘邦紧追不舍。刘邦要为最后的胜利,给项羽致命一击。

  以前,是项羽嘲笑刘邦。

  现在,是刘邦嘲笑项羽。

  令,刘邦也没想到,当初那个被称为盖世英雄的项羽,会狼狈逃跑。

  当年,刘邦被项羽逼得狼狈不堪。

  现在,刘邦也要项羽狼狈不堪。

  当年,项羽施加给刘邦的那些事。

  现在,刘邦要加倍还回去。

  刘邦坚持一个观点:不能养虎为患,纵虎归山。

  逃跑,是门相当高的艺术,尤其是刘邦将逃跑这门学问,练习得登峰造极。

  从刘邦参加反秦,到楚汉争霸。他做的最多一件事:逃跑。

  好几次,他输给项羽。但,他成功逃跑,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刘邦不仅懂得逃跑,还将逃跑练得很有水平,不会让别人抓到。刘邦也从自己逃跑的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当刘邦得知项羽南逃,他不淡定了。

  如果让项羽逃跑,他未来的日子会很难过。于是,追捕项羽的任务,刘邦交给了一个人。他叫灌婴。

  为什么是灌婴?

  有以下三个原因:

  1.灌婴手下有一支骑兵。

  2.灌婴充分得到刘邦信任。

  3.刘邦根据自身逃跑总结出来的经验:彭城惨败,被丁公追杀。因为他和丁公熟悉,说了一句话,才得以脱困。

  刘邦是不会让这类历史重演,追杀项羽,都是听话,且跟项羽有仇的人。这些人,追上项羽,只会做一件事:杀。

  为了调动部将追杀项羽的积极性,刘邦还做了一件事:传下命令,斩杀项羽者,可封侯。

  哪怕,得到项羽的尸首一部分,皆能封侯。

  于是,灌婴率领五千骑兵,南下追捕项羽。

  一个现象就出现了:项羽跑,灌婴追。

  项羽怎么也没想到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直都是他追着别人跑。现在,他被别人追着跑。

  这一刻,项羽也体会到,被别人追着跑的滋味,一点不好受。

  慢一点,就会被别人追上。被追上,就会有战斗。他虽能打,寡不敌众。

  项羽一口气,跑到淮水。等他渡过淮河,跟随他的八百骑兵骤减,只剩下一百多人。幸运的是项羽甩掉了汉军的追击,也拉开与汉军之间的距离。

  也许,是项羽运气不好。

  或许,是上天真的要灭项羽。

  项羽逃到阴陵,对地形不熟悉,迷了路,问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田父(田间老头)。

  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改变了项羽的命运,留下了一个成语:乌江自刎。

  用脑补,就会出现一个状况。

  项羽迷了路,就会问田父:这是哪里?他要到哪里去。

  田父回答很简单:往左。

  项羽率领骑兵根据田父指的路线走,陷进湖沼地带。灌婴又追了上来,导致项羽错过了逃生的机会。

  这里有个问题:田父是谁?他为什么会骗项羽,胡乱指路。

  如果不是田父,项羽不会走进死路,也不会被汉军追上。或许,项羽就能安全抵达江东,以长江天堑,割土封王。项羽也不会乌江自刎,落得英雄悲剧。

  田父为什么会欺骗项羽,胡乱指路,有以下观点:

  1.韩信十面埋伏之中的一环。

  2.项羽不得民心。

  3.项羽问路,态度不好,令田父生气。

  4.太史公虚构了一个人物,就是为了突出一点:勾勒出项羽败亡的细节,进而得出是上天要灭项羽。

  这四个观点,那个更有说服力?

  其实,都不好论证。毕竟,那个时代,离现在都很遥远。司马迁都没弄清楚,为什么田父会欺骗项羽。这个问题,我去弄清楚,也很难。

  因为田父在这个节点出现,项羽的命运被改变。项羽前面没路跑,后面又有追兵。

  项羽引兵而东,至东城,且战且退,只剩下二十八骑跟随。项羽见跑不动了,汉军势众,他做了一个决定:不跑了,与追军开战。

  为了鼓舞士气,项羽来了一段即兴演讲。

  他先说了自己的军功: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后,说了为何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在项羽眼中,他之所以这样,不是自身因素导致,而是上天欺他。为了表明他说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他做了一个决定:用行动说话。

  项羽打算用二十八骑,对战数千汉军。这看上去,是以寡敌众,很难取胜,也是自寻死路。项羽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他的个人能力。打赢了,就更能说明不是他个人问题。

  若打输了,他,就以死,证明决心和胆量。

  在项羽眼中,是不会出现‘输’这个字。

  项羽又说了这样一段话: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些将士,都是誓死效忠,且跟随项羽征战存活下来的精锐。他们崇拜项羽,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

  于是,项羽做了这样的战略部署: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每一队都有一个领头人。

  接着,项羽发挥了个人英雄主义,率领着二十八骑,冲进汉军阵营。

  汉军仗着人数众多,多次将项羽围困。毕竟,他们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就靠项羽,怎会让他跑了。

  汉军人人奋战,要擒杀项羽。

  项羽为了振奋士气,呐喊一声:吾为公取彼一将。

  项羽乃西楚霸王,武力惊人,所到之处,皆所向披靡,遂斩汉一将。

  项羽斩汉将,不仅激发了楚军士气,还震慑汉军。其中有一个汉将的表现,被记录了下来。

  这个人叫杨喜。

  杨喜因为斩杀项羽,被封为侯(赤泉侯),1900户。他也是历史上,抱大腿而出名的人物。他的后人有两个皇帝,十二个丞相。其中,三国时期的杨修,隋朝(杨坚、杨广)都是他的后人。

  杨喜的兄长叫杨熊,他在杜县投奔汉高祖刘邦,被任命为郎中骑。

  后面发生的事情,史料没有记载。但,他归属于灌婴。灌婴做的那些事,他应该都有参与。只不过,他取得的功劳,被灌婴淹没。

  这一次,杨喜参加了追杀项羽的行动。

  当他看见项羽,率领二十八骑,反杀汉军,斩杀一汉将,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项羽本纪》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这段话说明,项羽能打,真能打。以寡敌众,不逊于色,配得上西楚霸王的威名。

  项羽也用斩杀一名汉将、一名都尉,反复冲杀,击杀汉军数十人,证明了他说的那句话:非战之罪,乃天亡我。

  由于项羽出色的个人英雄主义,成功感召了楚军上下。楚军人少,却个个奋战。等到项羽突破重围,抵达乌江,只阵亡了两人。

  项羽注定是穷途末路,他又上演了最后一出戏:乌江自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