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些日子,王莽大婚,娶了宜春侯王咸之女王静烟为妻。
赵妈赵颖在王夫人的安排下,也跟在王莽大婚之日,嫁了宜春侯王咸。
各地大新名下粥铺又一轮大肆宣传攻势,又收集了一车又一车的白银黄金,全部由各地转运入祝家庄库房。
王莽考虑资金存量过多,开始不断往南扩张,与当地有势力有胆识的贤达儒商合作,购进了一些当地的山林田地,分别挂在王邑、王舜和严尤等人名下,在各地就近配置了一些原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看不见又长远的供销产业链。
陆续在南阳郡、长沙郡和扬州郡布局了中转庄园,开始往武陵、合浦郡和交趾郡那边延伸。
大新粥铺跟排兵布阵一样,一步一步往南边推进了。
王邑和甄丰他们曾经问过王莽:
“少君,我们大新粥铺扩张越来越多了,为何不再在京城内扩张,反而往南边扩张了呢?”
王莽答复他们道:
“自春秋战国以来,战事总是北边和西北地区较多,南方相对而言战乱颇少,民风纯朴,民间财富积累稍多。我们资本越发雄厚,如存货式堆放,倒不如往南扩张,更有利于我们降低成本,扩大获利空间,增大收益,最终实现几百家盈利,亏损一二十家也无伤大雅,亦不怕任何地方财物有所波动,犹如水上大船,抗得起大风大浪,能平稳行驶。”
“另外,树大招风,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低调行事,钱财散于各地,随时可以收集调运到任何一地,谁会知我们已富可敌国?低调行事,才不至于被他人眼红,遭人暗算。”
“大新厨学院日后以培养骨干为主。伙计诸人学识技能等培训,由当地粥铺掌柜负责,与当地私塾合作加以培训为宜。有优良者,再由各地送至大新厨学院接受轮训。”
众人听了似有恍然大悟之感,纷纷点赞少君之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之良苦用心。
王静烟有一日在两人嬉笑间问过王莽:
“郎君,我家倒底有多少钱财了?”
“我也不知,总之钱财已是身外之物,日见积累,田地山林越发见多,归属大新粥铺伙计日益增长,唯一一点相同的就是所有伙计都须经过一系列大新粥铺规矩培训和考验,合格者才会留下,不服从大新粥铺规矩者均会被辞退。”
“各地有优良者,均会入京接受轮训,予以升任新地掌柜和助理预备,再择机委派至新地任职,管理和开拓当地及附近周边地区的粥铺。”
“截至目前,所有稍繁华之城市,基本上都有一家粥铺落地,名称也各不相同,只是前面只挂了’新记’二小字,后缀都改以当地地名命名店铺名称了。”
“现在祝家庄祝昊这边越来越忙,他手下多是管家和账房,还成立了一个抽查监管小组,随时核对各店铺账本与银两是否有出入,确保整个系统良性运行正常。”
“哦,郎君是怕树大招风了,是吧?”
王静烟听后问道。
“嗯,我们现在已过了需要打名气的阶段,开始要求稳步发展了。利用各地的差异化赚点看不到的银两,利用他们不懂的信息差赚大循环的钱,功夫已在粥铺外了。”
“目前我们跟当地当铺、保镖局都有合作了,接下去会跟当地私塾、粮行和布行等大户都会有合作,实行巨量化采购销售模式,吞并一些小的商户,垄断各行各业。”
王莽这个时候,也只有身边很亲近的几个人可以交流交流,说一些内心想法,越来越不好跟他人所细说了,甚至衣着都是极为普通,没有像王舜、王邑他们那么张扬。
王莽开始在京城布局了一些茶楼、书馆,供应各地方特色小酒和零食,供人小酌雅聚。
顺便在各处放置着一些日常所需的各地特色食品,供人采购或相互赠礼,从而又安排了一批粥铺家属子女从业。
赵飞燕姐妹还是隔着一段时间,会跑过来跟王莽见上一面,跟着王莽在京城及附近地区到处跑跑,看看京城中不同的大新产业,看看周边逐渐布局的一些庄园,倒也有不少看点和话题。
偶尔赵合德和赵飞燕还会给王莽他们表演个舞蹈,弹个琴助助兴。王莽兴趣起来了也会写一二首诗吟诵,并题字在赵飞燕姐妹有意准备的团扇上,都玩得不亦乐乎,很有雅趣的样子。
赵飞燕甚至以为这样平静而又充实的生活,会一直这么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