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吴军大营
陆逊坐于中军大帐首座,正悠闲地品着香茗,而他下首坐的是一干东吴众武将。
潘璋、徐盛、宋谦等建议:“都督,刘备大败,正是取西蜀的好时机,此时不取白帝,占领整个蜀中,更待何时,还请都督即刻起兵。”
骆统、朱然等反对道:“刘备枭雄,诸葛亮又是善于治国统军,他们若是一味坚守,蜀中绝非旦夕可下,曹丕不断驻兵在江北,若是我们和刘备僵持不下,只怕得便宜的是曹丕,所以末将不建议此时取西蜀。”
双方各执一词,都有各自的道理。
陆逊仍旧古井不波,出奇地冷静,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冷静,才让枭雄刘备受到极大的惨败。
他虽没有说话表态,但是内心也在做艰难的选择。
十四年前的赤壁大火,周瑜让曹操不敢南下江南,十四年后这夷陵大火,陆逊让刘备难东争荆州。
陆逊将成为继周瑜之后江东第二位伟大的统帅。
但周瑜有个遗憾,赤壁的大火没有烧死曹操,让他从乌林逃走。从此江东留下了一个劲敌。
历史无独有偶,陆逊也遇到当年周瑜时的机会。这一次他不想让刘备从自己手里逃走。
曹操死后,三国的枭雄里只剩下刘备。若是擒住了刘备,或者刘备一死,蜀中大乱,这时出兵夺取了蜀中,那么他就可以完成了当年周瑜雄图二分的战略,和曹魏南北划分,甚至有可能一统天下,他的声望将会超过周瑜,名垂青史。
但是他也知道刘备的首级送回武昌后,第一个笑的未必是吴王孙权。这位优秀的统帅对天下的形势了如指掌,他不会忽视渔翁得利的曹丕。
放走刘备,以蜀魏势成水火的关系,曹丕在西南依然多一个对手而无暇全面南侵。
帮敌人消灭一个强大的对手,就等于给江东增加更多灭亡的危险。
给敌人留下一个强劲的对手,就等于给江东添加一个可能的盟友。
现在名与利摆在陆逊的面前。
两者难以取舍。
刘备虽然惨败了,可是蜀中还有个威名赫赫的卧龙诸葛亮在。
陆逊自然清楚认识到,这场成名之战能够胜利,是因为对手是刘备,且身边没有智谋之士,倘若是诸葛亮为统帅,主导这场战争的话,他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更清楚蜀中崇山峻岭,道路险要,即使他能够强攻下白帝城,那么深入蜀中势必拉长战线,粮草供应不上且不说蜀中百姓会因为夷陵之战死了父兄的仇恨,奋起反抗,诸葛亮只需要引一军断他的粮道,那时候自己就会被诸葛亮困死在蜀中,以五万兵马就想夺取整个蜀中,根本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时候后方空虚,曹丕就会挥师南下,江东基业不保。
关云长那血淋淋的例子就在前面摆着,水淹七军一场胜利,贪功冒进,不顾后方,被吕蒙以可乘之机,袭取了荆州,结果落得身首异处。
陆逊自然不会像关羽那样,因为一场胜利,就飘飘然,不可一世,那样的话,他只会和关羽一样的下场。
只是陆逊觉得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说不定几年后,卷土重来的刘备将成为第二个曹操。
就在此进退两难的时刻,接到东吴使者到来的消息。
“哈哈哈哈,恭喜伯言成盖世之功。”诸葛谨踏着尘土大步流星走进帐中,拱手向陆逊祝贺道。
“抓住刘备才叫大功告成哩!呵呵,哪阵风把子瑜给吹来了?”陆逊见到诸葛瑾来到,很是开心,急忙招呼卫兵给来客布置坐席,又吩咐厨子安排晚间的酒席。诸葛谨是孙权最信任的心腹之一,谁敢不用上宾之礼隆重款待。
众将同样来见礼,诸葛瑾一一回礼,这才坐下。不急不慢说道:“我是为刘备而来。”
众将一听,忙问:“不知吴王可看到我等奏章,不知是何态度,对刘备究竟是杀是放?”
在此争论之前,双方都各自上书吴王孙权,将其中的厉害关系都陈述给孙权,现在吴王派诸葛瑾前来,双方都十分期待结果,就好像买彩票的人,都期待最后是否能中奖。
诸葛瑾笑道:“想必诸位将军还在争论对刘备是擒是放?”
众将点头,心想这不是废话吗?吴王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的,你还明知故问?陆逊倒是不像诸将那般着急,道:“刘备枭雄,纵虎归山,令人寝食难安。子瑜此来究竟是助我擒虎还是劝我放虎?”对于蜀国最大的老虎,摆在东吴面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捉是不捉。而诸葛谨的到来必然带着吴王的旨意。
诸葛瑾笑道:“吴王只让我前来转告伯言,可便宜行事。”
此话令众将好生费解,不管是主追还是主撤,孙权就回了这么一句话,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陆逊奇道:“哦,怎么个便宜行事为好?”
诸葛瑾笑道:“伯言难道不了解吴王?有些时候他的想法天马行空,他的高明可是你我都比不过的。”
陆逊听这话里似乎并没有支持追杀刘备,又问道:“那么子瑜兄有何看法?”
诸葛瑾严词正色道:“在我看来,孙刘两家始终要以联盟为重,毕竟曹丕才是大敌,若我两家不停厮杀,肯定元气大伤,那时曹丕就得意了,想必伯言心中已有更好的想法了。”
陆逊就知道诸葛瑾会这样说,看来他是想看看自己的决定,经过再三考虑后,陆逊道:“此战刘备已经惨败,再无力量可以窥视荆州,我若是强行攻蜀,深入其中,则会拉长战线,粮草供应不上不说,刘备在蜀中颇得人心,我们未必能够一举顺利拿下,若是被困在蜀中的话,后方必定怎么办?各位莫要忘记那威震华夏的关云长是怎样被我大吴擒杀的?各位当引以为鉴。”
众将一听,这倒不好再说什么了,毕竟他们都是参与此战的,纷纷表示愿意遵从大都督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