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赵成想苟活,没门!
“没想到,我昨日才颁布的税收令,今天连点两人,均无税收进展,尔等是想抗旨不尊吗?”
胡赖在前天背着手,来回走起来,表现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面目,训起话来。
朝中的众臣听得是胆战心惊,心里暗暗念叨。
“真该死,昨日为何要听信别人忽悠,说什么只要都不征税,胡赖便无成效,陛下就会收回权力。”
“现在好,差点命送黄泉。”
“都开始训话了,这胡赖不会再乱杀人了吧?”
“看来一会儿下了朝,得赶紧去收税了,要不然,可能一家老小都不保了。”
众臣子皆低头懊悔,就该乖乖听话的。
“中郎令赵成听令!”
就在大家都以为胡赖收手之时,胡赖又把赵成点了出来。
其实这些人中,应该第一个杀的人便是赵成。
因赵成乃赵高之弟,逆党之首,时时听令于赵高,仗着有赵高这把保护伞,便无法无天起来,把大秦朝都当成是赵家的了。
但是若是第一个便杀赵成,肯定会让人识破胡赖杀人的计谋。
大家都知道赵成跟赵高的关系,昨日赵高被杀,若第一个杀赵成,都会以为胡赖找借口杀赵高的部下。
若是这样,哪些不征税的就会钻这个漏子,不会安心征税,那就没效果了。
赵成听到胡赖叫自己,吓得头皮发麻,强撑着拖动不听使唤的双腿向前走了两步。
“下下,下官在。”
因为昨日参与带头反征税,兄长赵高又被杀,没了保护伞,可能自己要去地下与赵高团聚了。
“你觉得本皇子的征税方案如何?”
“回殿下,臣觉得殿下的征税方案非常合理,既能减小官民贫富差距,还能充裕国库,此乃万全之策。”
赵成脑袋还算灵活,变着法的称赞胡赖,希望胡赖能饶过自己。
可是胡赖那会这么轻易就放过赵成,听完赵成回答后,也表示赞成。
“嗯,你说的对,但是为何征不上来税呢?”
“回殿下,徐南与张亮办事不力,竟敢视殿下之命令为儿戏,罪该万死。”
为了苟活,赵成开始出卖同党,只为博得胡赖开心。
但这都是胡赖设下的计谋而已。
“哦,那这么说,征税之事,你有进展了?”
“回殿下,臣虽为中郎令,掌管宫中侍卫,保宫中安宁,但臣也没忘殿下的征税政策,人人有责,臣昨日已派人征税,应该已经征上税了。”
赵成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见前两个弱智的当了替死鬼,自己便绕开所有危险点,来以求保命。
“治栗内史听令!”
胡赖此语一出,令大秦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包括王贲在内,也拿捏不准胡赖心思。
“这还了得,难道胡赖连自己大哥都敢杀吗?”
“陛下快来啊,你六儿子要杀你大儿子了啊,杀完你大儿子,我们这些臣子恐怕也凶多吉少啊。”
众臣子皆在心中祈祷始皇帝能来主持公道。
“胡赖这是唱的哪出?难道连大哥我也敢杀,我可是长子,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
“难道,六弟是想趁老爹放权之机,把我们这些皇子都杀了,就能高枕无忧,稳坐太子之位。”
扶苏想想都可怕,可能连自己也凶多吉少了。
“回六皇子殿下。”
“难道你连大哥我也准备斩头吗?”
同贵为皇子,虽然心里已恐惧不已,但是还是要撑着表现出不怕的样子。
“皇兄说的哪里话,你我乃是亲兄弟,理因团结,争取早日为父皇分忧,共同造福于大秦。”
“再说,兄长如父,我为弟,怎敢对皇兄失礼。”
胡赖供了个手回到,表示出对扶苏的尊重。
“那不知皇弟宣我出来,所为何事?”
扶苏听到胡赖的回答,顿时松了口气,也向胡赖回礼问到。
“我想问问皇兄,皇弟我暂让皇兄掌管治栗内史一职,昨日税收政策颁布以来,可曾收到中郎令赵成征来的财物?”
本以为危险解除的赵成,听到胡赖如此问道,如晴天霹雳,又吓得双腿发软,直冒冷汗。
“昨日至今,我没有收到赵成上缴任何财物。”
扶苏是个沉稳之人,并不说谎,心里没有小心思,一心向往儒家哲学。
哪里管得上赵成死活,自己办事原则就是实事求是。
这也是胡赖叫他暂管治栗内史一职的原因。
“如此说来,中郎令赵成竟然欺骗本皇子咯。”
胡赖终于绕到点子上来了。
“拖出去,暂了,全府上下,与前两个一样满门抄斩。”
胡赖之所以不杀妇女老幼,完全是受到两千多年后的洗脑,从小就被教育尊老爱幼,且关爱妇女。
且留着这些妇女,还能给秦国减少一批光棍,何乐而不为呢。
“臣冤枉啊,殿下,臣冤枉啊,陛下,你救救老臣吧。”
斩头令已下,又是两个御林军将赵成拖了出去。
最终,赵成还是没能摆脱死的事实,一声惨叫,便送赵成去见赵高了。
“皇弟,若再杀下去,满朝文武都被杀了,何人来管理大秦事务,这使不得啊!”
扶苏本就心地善良,不想再看到胡赖杀人了,所以找了一个适当的理由劝说到。
“大皇子说的有理,不能再杀了。”
“是啊,再杀下去,我等都死了,谁来管理大秦事务啊。”
“如此下去,我等若不死,也想告老还乡了。”
“请皇子殿下允许我等告老还乡。”
见大皇子为自己撑腰,群臣皆斗胆谨言,希望胡赖就此收手。
胡赖想了想,不行啊,人还没杀完呢。
“长兄请勿担忧,今日所杀之人空出官职,近日举行科举考试,只要是我大秦子民,无论富贵还是贫穷,皆可参与考试,选出优秀之人填补空缺职位。”
“若尔等想要告老还乡,那就等国库充满之后,我便准许,胆敢擅自离位者,与前面三人一样。”
“若告老还乡,家中所有财物充公,只能净身还乡。因功所得财物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