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行三国

第六十三章 才收小麦又呈祥(三)

重行三国 香光庄严 2733 2024-07-06 15:40

  七月,大水如期而至。游奕站于雎水河堤上,水曹掾史走了上来:“报告明公,雎水上涨,明公带领大家种的5000亩稻田,怕是不保了。”

  游奕大吼道:“给我加高河堤,每人都不许睡觉,我不撤走,你们谁也别撤。”

  砀县是梁国最东端,地势西北向东南微斜,当年刘邦起兵时的芒砀山,即在砀县境内。也是砀县的最高峰。其他地方,都是大片的良田。

  天黑了,雨一直在下,游奕撑着布伞,在河堤上指挥:“快,你到那边去,对,把低的先填起来。”

  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将河堤照亮如白昼。在这短暂的闪亮中,一位举着火把的民众,突然大叫道:“不好,这河可能要决堤了。”

  游奕连忙走了过去,在众多火把照耀下,他看到了一处河堤的缝隙越来越大。“不好,赶快拿土来填,别让决堤了。”众人又忙碌起来。

  雨越下越大。眼看火把就要媳灭了。有人来报:“不好,土不够了。”游奕大急,将雨伞扔在堤上,风将伞吹到湍急的雎水中。游奕抢过一名农夫的挑土用具,大喊道:“大家站成一排,将土递过来。”

  “不必了。”游奕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于臬淋着雨,在他身后,是其他县里赶过来的屯民,每人手上,提着一包土。游奕大喜:“大家振作起来,于将军带人来帮我们了。”于臬命百姓将土全部填到河堤缝中,不一时,河堤再一次合拢。忙了整整一天的游奕,晕了过去,被于臬一把扶住。

  不知道什么时候,游奕醒了过来,此时天已放晴。“快,快,河堤保住了吗?”游奕忽地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明公,你都睡了一天多了,大水早就退了。”一位门下书佐说道。“是了,于将军呢?”“于将军带着乡民,到下邑去了。”游奕道:“你去告诉他们,今年一定要把这水稻看好了,要是种不好,你们都给我滚!”那门下书佐道:“是是是,我现在就去告诉大家。”说完,小跑了出去。

  八月,梁国大地变成了一片金黄,除了成熟的黍米外,还有饱满的菽豆。田间,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田间边,比较高一点的地方,碧绿的西瓜让人垂涎欲滴。

  雎阳屯田校尉府,雎阳县令引导三老进献瓜果。于臬置酒招待。典农郭配道:“今年瓜果大熟悉,蚕桑大收,天子正在许昌,何不进献瓜果,以解炎天之渴?”于臬正欲说话,那砀县县令游奕不顾于诠拦阻,跑了进来:“于将军,祥瑞,祥瑞啊。”

  于臬见游奕把了一大把稻穗,只见那稻穗颗粒饱满。于臬道:“游县令,有何祥瑞?”游奕将稻穗拿出来道:“稻生双穗,生双穗了。”郭配、邓忠等人站了起来,看了以后,大喜道:“稻生双穗,谓之嘉禾,报祥瑞吧。”在座三老等人,一齐道:“我等活了七十多岁,梁国从未见过如此祥瑞,天子真是有德之人啊。”

  于臬心中纳闷,这稻生双穗,实质是营养过剩所致。但古时图个吉利,还真看成祥瑞。于臬忽然想起司马懿和董昭提醒,道:“既然有如此祥瑞,游县令,你就去报祥瑞吧。先不急,大家一齐祝贺游县令得此嘉禾。”众人起身,一齐向游奕祝贺。游奕道:“此皆是天子恩威,于将军亲力亲为所致。”

  于臬道:“我有何功,此皆是大家共同努力所致。邓忠何在?”邓忠出列:“请将军吩咐。”于臬道:“你可与先到满豫州处告知祥瑞,得满豫州同意后,再报不迟。”邓忠去了。

  九月。摩陂行宫。五兵尚书孙礼奏:“今有梁国典农校尉于臬派人进献瓜果。梁国砀县县令送来嘉禾祥瑞。”孙礼此言一出,满宫朝臣一阵议论。

  魏明帝令游奕和邓忠进宫。内官将双穗稻呈上。众人一齐望向那双穗稻。“是双穗,是双穗。”

  司徒董昭,大声说道:“此天降祥瑞,为大魏之福,臣等为陛下贺。”此时太尉与太傅一职空缺,董昭开了头,众臣一齐跪下:“恭喜陛下。”

  魏明帝将双穗稻拿在手中,观看了一会,大喜:“今年六月,洛阳宫室有灾,如今得了又穗,凶中有吉,不知应有何处?”

  散骑常侍高堂隆站了出来,道:“陛下,此乃嘉禾。东吴年号亦是嘉禾,如今嘉禾为我大魏所得,满宠合肥修好新城,若东吴来犯,必然大胜。”

  魏明帝大喜,即重赏游奕蜀锦五十匹,并将以优诏答谢。游奕道:“陛下,臣在属地,能得嘉禾,全是梁国典农校尉于德揆明于农事,臣不过幸承其事而已。”

  大司农司马芝出班奏道:“陛下,今年六月,梁国送来上好小麦三百万斛,臣已派人登记入太仓。最近,臣又听度支尚书来报:梁国送来上等黍米一百五十万斛,菽豆十万斛。此次还派人送来新鲜瓜果,请陛下品赏。”

  度支尚书司马孚道:“臣今年经大司农允准,定梁国收粮数为四百二十万斛,较去年增加二十万斛,不想今年上半年,梁国送来粮食三百万斛,加上下半年之数,是四百五十万斛,超过五十万斛。不日即可入仓。”

  魏明帝道:“今年风调雨顺,是以大收。游县令,我且问你,为何你们梁国,会如此大收?”游奕道:“回陛下,今年,于将军在屯田时,军屯六十人为一屯,民屯五十人为一屯,又精选粮种,广修水利,是以大收。”

  曹爽道:“胡说,梁国才多少人,能收如此多粮食,肯定是穷尽民力,以邀圣宠。”游奕道:“陛下,臣为县令,其他县臣不作评价,臣县有屯田客三万人,有能力劳作者一万人,共耕种田30万亩,今岁收成麦蜀,扣去屯田客自留部分,得60万斛,稻米近两万斛,梁国共有七县,其中雎县为军屯,收成会更高。”

  魏明帝道:“且不说收粮多少,能按时超额交粮,就是有功。”董昭道:“于臬初到梁国,能有如此收成,只不过仰陛下洪福和前任典农校尉遗泽,算不上有功。既然进献瓜果,陛下可纳之,即是对于臬肯定。”

  曹爽道:“董司徒所言,大有道理。陛下,若于臬连续三年能有此收成,才是他自身屯田实效。”魏明帝点了点头。司马孚正欲出班,辛毗却向他使眼色,司马孚又停住了。

  魏明帝道:“大司农,以你看来,该如何自处?”司马芝道:“于臬初到梁国,不到一年,即有如此收成,臣亦认为,是前任典农之功。他不过坐享其成,陛下不必奖赏。”魏明帝道:“既然如此,朕就受了他瓜果。”王肃道:“陛下,于臬已连过四经,尚有一经未过,臣为其业师,能否允准他,明年四月来课试?”魏明帝道:“王爱卿如今在此,又不在太学实授,似有不妥。”太常韩暨道:“于臬已过四经,第五经,老夫指派一儒课试。若能过,则说明其在任上,还能实心向学,若不能过,也不影响其屯田。”魏明帝道:“就如此办。”

  摩陂宫外,无人处,司马孚问辛毗:“佐治,为何刚才止我表于臬之功?”辛毗道:“我的度支尚书,你想将德揆放在火上烤吗?”司马孚乃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