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迎天使封侯拜将 奉圣命南方平叛
将戚继光任命为负责训练的校尉之后,高远又和戚继光进行过一番长谈,双方互相交流着关于练兵的心得体会,虽然高远不是什么军事将领,但关于军队建设、练兵的方式、纪律性和团队合作一些现代化的军事思想还是知道的,即便是对于古人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和启迪。
何况戚继光的练兵方略已经具备军事现代化的雏形了,尤其是关于纪律方面更是与后世军队里不谋而合,双方这么一交流都感觉收获颇丰。于是高远让戚继光放开手脚去干,得到高远全力支持的戚继光也是信心满满。
当戚继光去训练的时候,一些士卒还不以为意,但随后他们就知道戚继光的厉害了,一天的训练下来可算是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为此还有不少人后悔留在了队伍里,有的居然还想趁着夜晚偷偷逃跑,最后还是被抓回来了,对于这种行为无论是戚继光还是高远都只有一个字,斩!
这种逃兵行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容忍的,之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可以选择回去,但留下来就没那么容易走了。当几颗血淋淋的首级挂在校场上的时候众人这才感受到军法的可怕,接下来的训练也都老实多了。
士卒在训练的时候,高远也没闲着,对于说出去的承诺他也得做到,要全力保障他们的待遇问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军的训练逐渐开始走上了正轨,但是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打破了,因为朝廷的旨意到了。
“校尉高远击败黄巾有功,特封其为平南将军,关内侯,赏黄金五千两,其余有功人员一律论功行赏。并率领所部尽早平定南方黄巾,为我大汉再立新功。”中常侍张让亲自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臣高远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远接过圣旨领着一众将领拜谢道。
“高将军,接旨吧!”张让手捧着圣旨用尖细的嗓音说道。
高远恭恭敬敬而又激动地用双手将张让手里的圣旨接过来,再三确认圣旨无误之后方才高兴的将圣旨收下,这下好了,终于不是白身了,这可是正儿八经朝廷册封的将军,是经过盖章认证的,全国通用。
有没有官职在身有多重要?君不见黄巾起义之时刘备曾经救过董卓一命,结果就因为是白身,看都不带看一眼的。而且有了朝廷的认可,做什么事都是名正言顺,也更好招兵买马,收拢人心。在这乱世,要是没有兵马在手那可是连性命都可能朝不保夕。
不过这次高远也为皇帝的大手笔感到震惊,关内侯,平南将军随便一个都让人瞠目结舌。
汉朝有制“非刘不王,非功不侯。”
虽然因为灵帝卖官鬻爵导致爵位有些不值钱了,但关内侯也还没到烂大街的程度,更别说平南将军了,现在皇甫嵩、卢植也都只是中郎将,而高远这一下直接变成军阶最高的武将了。
不过高远现在官有了,爵位也有了,就是还缺少一个朝中的靠山了。
毕竟朝中有人好办事,要是朝廷没人替你说话,什么好事赏赐都轮不到你,就像刘备一样在平定黄巾的过程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也只得了一个安喜县令,最后还因为不肯迎逢督邮挂印而去。
朝堂之上要是有人照应哪里会像刘备一样,再者就是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也有人提前告知一声也能早做准备。
不过这找靠山也是一个本事,要是找的人不够硬,不然靠山倒了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高远要找一个足够强大的靠山,至于找谁?当然是当今皇帝,朝堂之上还有谁能比皇帝更有权势,现在的皇帝可不是之后那毫无权利的汉少帝,汉献帝可以比的,所以当然要抱紧皇帝的大腿先平稳发育几年。
况且就算他投靠那些世家大族,人家也未必看得起他这种出身的人,连曹操都被他们看做阉宦遗丑,更别说他这种平民出身了。
所以高远现在要做的就是以军功做进身之基博得皇帝的青睐,然后搭上皇帝这根线顺利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皇帝驾崩天下大乱的时候在凭借着雄厚的资本逐鹿天下。
而想要搭上皇帝这根线关键还在眼前的张让身上,虽然张让这个人搜刮暴敛、骄纵贪婪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架不住灵帝对他极为宠信,经常说道“张常侍是我父”,甚至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张让就代表了皇帝。
所以想要快速进入皇帝的视线之内,如果有张让的帮助也是最为便捷的,而想要搭上张让这条线最好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既然张让喜欢钱财那就用钱财来开路。
将一切都捋顺之后,高远很快就想好了具体措施,当张让宣读完圣旨之后,高远将姿态放得比较低,对张让说道:“中常侍远道而来,想来也是辛苦了,在下准备了一些薄酒还望中常侍赏光。”
“嗯!高将军不必客气。”
面对高远所表露出的善意,一向骄横的张让也是表现的比较和善,代表灵帝来宣旨的他很清楚皇帝现在对高远的希望,毕竟在其他几路平叛失利的情况下独有高远取得了胜利,在全靠同行衬托的情况下仅此一点就让皇帝格外看重。
既然皇帝现在对高远看重,高远本人也有主动结交的意思,那么张让自然也不会有拒绝的意思。毕竟在朝中他们这些人几乎是朝中公敌,如果不是背后有皇帝撑腰的话,早就被群起而攻之了。
……
“来,中常侍大人,在下再敬你一杯。”高远为张让斟上一杯酒。
“将军客气了!”张让假意推脱了一番,却还是老神自在地接受了高远的敬酒。
“以后还请中常侍大人替在下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高远对着张让说道。
“这个嘛……”虽然张让没有为难高远的意思,但是以张让贪婪的性格,也还没到能够帮高远说话的地步,因此张让的回答含糊其辞。
高远也知道想让别人帮忙根本不可能凭借一张嘴就能做到,更何况眼前这个还是以贪婪闻名的主,所以高远也做好了准备,对着外面吩咐道。
“来啊,抬上来。”
听到命令的六个士卒抬着三个大箱子鱼贯而入,“咚”的一声重重将它们落在地上,将东西放下放下后高远便让他们出去,随即亲自上前将箱子一一打开。
箱子打开的一瞬间,金灿灿的光芒差点闪瞎了张让的双眼,每个箱子里都装满了黄金,高远这次也算是大出血了,灵帝赏赐的黄金和缴获的战利品除了留下必要的军需和钱粮,剩下的高远全部将他送给张让,以便让张让帮忙,既然张让爱财那就送他钱财,这么多黄金在这就不信张让他不动心。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高远的大手笔的确收到了奇效,在这么多的黄金面前,张让看得眼都花了,拿着酒杯的手都轻微颤抖着。在失神了片刻后佯怒道:“高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张让的话说的大义凛然但是那隐藏在目光之下的贪婪之色还是被高远注意到了。
高远心中不屑的冷哼一声,但脸上还是充满笑意的说道:“中常侍远道而来,略备薄礼还请笑纳。另外在下也听闻陛下因为国库收益不丰而烦恼,特将此次作战所获交给陛下,还请大人帮忙代劳交给陛下。”
“嗯!将军客气了,既然将军有心,让自当上报陛下,让陛下知晓将军的拳拳报国之心。”
高远的弦外之音张让自然也听出来了,这些黄金是高远交给皇帝的,但是却是张让代交的,这钱到了张让手里,交多少那不都是张让说了算吗!
在高远的黄金攻势下,所取得的效果是惊人的,张让对高远的好感度也是飞速上涨,就连说话也是变得客气十足,就这样在双方怀着不同心思而且你情我愿的情况下,这顿饭的氛围可渭是异常融洽,推杯置盏之中双方也都从对方的口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让高远张让两人都是比较满意。
酒足饭饱之后,张让也正式向高远辞行了,“高将军,仆也该回去向陛下复命了。”
“既然如此,在下也不挽留,在下送张常侍一程!”高远说道。
“高将军客气了,军务繁忙,高将军不必如此,仆自己走就是。”张让推辞道。
“一段路而已,误不了大事。”高远坚持要送,张让拗不过只好接受了,但是对高远的态度却是愈发满意了。
直到张让的身影消失不见,高远才回到营帐内,刚一坐下,高宠和张定边就从帐外走了进来,高宠看着主位上的高远,十分不理解的问道:“远弟,那些东西可都是大家在战场上拼了命才得到的,就这么送给别人了?”
“对啊,远哥,而且我听说那张让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都恨不得得而诛之,我们还送财宝与他,会不会惹祸上身?”张定边也出言提醒道。
对于高宠和张定边两人的疑惑,高远并不打算瞒着他们,虽然同样是召唤出来的人物,但是高宠的身份却是高远的亲大哥,张定边的身份植入也是高远的表弟,他们的身份就决定了要比狄青,关胜他们更受信任。何况以后高远要多倚仗的就是自家的兄弟了,都是一家人,毕竟亲疏有别!
两人的本事高远也都清楚,高宠世之猛将,要论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当世难逢敌手,一杆錾金虎头枪即便是整个华夏历史,也是最顶尖的那寥寥数人;张定边武艺虽然不如高宠,但也是元末第一猛将,曾经在万军丛中单刀直入几乎杀死朱元璋,差一点就改变了历史,而且相比于高宠,张定边还多了一些领军之才。
二人都是当世少有的猛将,却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都没有统帅之才和政治谋略,高宠勇猛只能冲锋陷阵,张定边能带兵也只是一将之才。两人在谋略和政治眼光上都很欠缺,对于高远的做法并不是很理解。
高远出言解释道:“大哥,定边,你们说的我都已经考虑过了,现在天下大乱,在这乱世你我兄弟想要在乱世安身立命,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要为自己找个靠山。”
“不然就算我们在这次平乱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只怕到时候功劳也会被人所贪墨,瞒报等,我们还是什么好处都得不到,这样兄弟们的一番劳苦岂不是白费了。”
高远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东汉到现在为止已经腐朽了,刘备在黄巾之乱立下了不少战功最后还是只得到了一个安喜县令的职位,最后还是挂印离去。
“而且现在地方上豪强掌握,朝堂之上士族林立,像我们这种出身卑微的必不为他们所不齿,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去捧他们的臭脚,唯有另辟蹊径。”高远继续说道。
“再者张让背后代表着皇帝,只要皇帝不死,张让就会一直安全,只要张让能够帮助我们,那些恶名又何必在意?得到手的东西才是最实际的,我们要趁着这个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寻得一块栖息之地,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也能进退有据。”
高远说完之后,高宠和张定边还是有些不太能理会,毕竟两人的长处是冲锋陷阵,而不是形势分析和战略规划。不过两人也或多或少听出了高远话里的意思。
高宠说道:“既然你已经做好打算了,为兄和定边自当全力助你。”张定边也重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高宠所说的。
高远得到两兄弟表态后也是感到十分开心,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和高宠他们一番交流之后,高远又命人将戚继光,狄青,关胜等人带来营帐,批商讨下一步的打算。
陈玉成虽然已经败走,但仍有一战之力,南方黄巾仍然势大,该好好想想如何对付剩下的黄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