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伤

第七十四章 壮大

汉伤 易玄心 3107 2024-07-06 15:41

  六月初,李墨率亲兵五千渡河,胡赤儿夹道相迎,献上了降书!

  让李墨意外的是,胡赤儿这厮竟然是李墨的崇拜者。

  “李将军,俺确实是佩服你。董卓那厮不是好鸟,残暴不仁,屠戮无数,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要不是牛将军对俺有些恩情,俺早就反了他了!”

  胡赤儿一副胡人打扮,前顶光洁,后边梳着发辫,满脸胡须,微胖,肌肉壮硕。李墨想起来,这厮应该不叫胡赤儿,而所谓的“支胡赤儿”其实是月支胡人,名字叫赤儿。

  “俺父亲是月支胡人,母亲是汉人,居住并州,商人之后。当年羌族作乱,父母遇害,董卓提兵击溃了羌人,而我的不足为牛辅所救,便从了军。只是后来董卓那厮残暴,四处攻略,打羌人,还掠夺草原,我父亲所在的月支胡部族也被打杀很多,自此有些怨言。”

  “那牛辅是董卓的女婿,一直对某颇有照顾,某才未曾弃之而去。而今天下大乱,董卓已死,我便想着趁机摆脱董卓和牛辅。将军为我月支胡部族报了仇,某愿意跟随将军,建功立业!”

  所以历史又忽悠我了?李墨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接受了赤儿的麾下,李墨的兵力增长了两万五千人。算上自家的两千骑兵,光是骑兵就凑齐了七千人。是的,赤儿麾下竟然有五千骑兵,粮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足够大军使用半年有余。

  此时,高顺居函谷关,主要是为了防守关中的马腾韩遂二人。这两人皆是野心勃勃之辈,不好相处。高顺不敢放任过关。其二,就是防备张燕部再度过河。不过董卓死了,高顺这边成了无根浮萍。只待洛阳事毕,一只书信,即可将其劝降。

  关东方面的消息陆续传来。曹操点起兵马五万人,再度兵出陈留,迫近荥阳虎牢关一线。

  北方,袁绍和公孙瓒战事焦灼。而且因为骑兵优势,公孙瓒四处出击,骚扰袁绍后方,让袁绍疲于应付。当洛阳的消息传开之后,早已气昏头的袁绍竟然置之不理,给的回信只说会很快击败公孙瓒,而后在回返。

  其余关东联军诸人的回信也是媕娿难定,措辞飘忽,主见不明。到是孙坚这厮竟然意外的同意了曹操的邀请,带着两万余亲兵,一路朝着洛阳而来。

  人心变了。所有人都看出了汉室的倾颓之势,已是无力回天。李墨抿着嘴,手指不停的敲击着案几,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袁绍的忠是建立在汉室有望,可以让自己权倾天下的基础上的。否则所谓忠义在袁家的谋划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孙坚这人,李墨还未接触过,暂时还不清楚他是个怎样的人。不过曹操此刻还未生出自立的心思,这算是个好消息。

  不过李墨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原本他觉得只要拉上袁曹二人,再攻下洛阳,届时凭借着先见之明和各种相当黑的科技,进行破而后立的改革,是可以挽回局面的。但是谁知道那疯子董卓竟然在最后一刻发狂,硬是彻底的斩断了汉室最后的根基。

  洛阳到底有多少大官,看看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首都就知道了。但是都被屠杀殆尽了,存活者不足一成,还大多是举足轻重的官员,撑不起大汉的政权。

  李墨可以想象洛阳现在的状态,相当于整个朝廷现在是瘫痪的。中央的瘫痪导致的后果就是地方彻底放飞自我,但凡有些能力的人都开始飘了。

  目前董卓麾下只有徐荣领兵五万在虎牢关。剩余兵力合起来不过三万多人,驻守洛阳。

  李墨接受了赤儿的投降之后,会合张燕过河的四万人,共六万五千人兵临洛阳。

  此时的洛阳一片萧条,不复往日的繁华。城外四处的乡镇村里被董卓大军祸害了个遍,几乎看不到人烟。

  董卓有两个女婿,李儒和牛辅。这二人一文一武,平时相处还算和谐,但此时却为了大权,纷纷露出了爪牙。李榷郭汜二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李墨知道这二人平时和贾诩接触很多。而贾诩这厮平日韬光养晦,完全一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姿态。他的才能很多人都不了解,这就埋下了很大的祸根。

  洛阳城池高大,易守难攻。李墨和张燕只是屯兵三十里,打造攻城器械,却并不着急进攻。李墨在等,在等一个机会,等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洛阳的机会。而且他坚信,这个机会很快了。

  围城十日的时候,洛阳终于躁动了起来。李榷郭汜二人因不满牛辅李儒掌权,起兵夺权,双方开始在城里大打出手。而原本争的头破血流的李儒牛辅纷纷放下成见,合力抵抗李郭二人。同时,远在虎牢关的徐荣部竟然被击溃了。

  根据曹操来信,他遣使携重金策反了虚荣麾下的三个军候,夜里赚开关门,一具击溃了徐荣,收拢其兵马粮草,而后一路朝着洛阳而来。目前兵力高达八万。

  同一时间,孙坚一路北上,再有几日即可抵达。

  洛阳原本的兵马并不足以成事。但是几方势力疯狂扩张,强征壮丁,愣是凑出了十万人。现在是城内一边内斗争权,一边抵御李墨张燕部。

  不过,李墨知道,洛阳城里的人蹦跶不了几天了。六月十三,孙坚部抵达,而后与洛阳城南二十里下寨。同月十六日,曹操八万大军抵达,分兵两路,分别驻扎洛阳城东和城北。四面合围。

  曹操设宴,请了张燕、李墨和孙坚三人。此时李墨才发现,曹操麾下竟然多了几个能人。其一就是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据说原本避难冀州,欲投奔袁绍,但是袁绍忙于和公孙瓒撕逼,便转投了曹操麾下。这其中有公事,更是私仇,因为荀家在洛阳也被一锅端了。

  还有程昱,据说是被荀彧带着一起来的好友。这厮不是个好鸟,是个标准的实用主义派,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那种

  还有就是多了曹真、夏侯渊和夏侯尚三人。这三人都是曹操的亲族兄子。夏侯渊更是位有勇有谋的将帅之才。

  至于张邈和鲍信二人。前者是曹操的好友,但张邈这人是个老实娃,没什么野心。自从手下兵力被曹操掌握之后,也不怨言,反而处处资助曹操。鲍信这个人中规中矩,但却好大喜功,有些鲁莽。也不知曹操怎么降服这厮,让其效命的。

  最后一个就是争议颇多的陈宫了。这人是有能力的,演义里写的这人忠义无双,宁死也不背叛吕布。但实际上这厮第一个背叛的就是曹操,而理由,也大概是曹操杀了个所谓的名士边让。

  说到名士,李墨不得不吐槽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吹!你吹我,我吹你,相互吹捧,相互搭台,彼此吹成名士,吹成德高望重。

  党锢清流,其实也是文人世家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被党锢也只是政治斗争失败的产物,非得说自己是清流。没有你们汉朝照样运转,有了你们汉朝照样该倒台还是倒台。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事情。

  被党锢之后,一群人无望仕途,又忍受不了默默无闻。于是一场吹捧大戏开场了。最出名的就是那月旦评了。搞得曹操差点都上门拿刀架在许邵的脖子上,让他给自己做评价,只为了一个名声。还好桥老先生给老曹家面子,这才让曹操得了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

  这场吹捧大戏波及之广,影响之深,简直匪夷所思。无数人物争先恐后的想要挤进名士之列。就连那些专门做学问的经学大师们也不能免俗。

  然而事实上,最后真正在汉末崭露头角,干出大事的历史人物,偏偏没几个是所谓的名士。

  名士最大的作用竟然成了中介,名士推荐成了入职十强集团的特聘书。因此,围绕着名士们,就形成了一个个学术圈。谁有才,谁无能,一目了然,自然一个举荐一个准。

  名士圈极大的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但名士本身,李墨却不敢全部苟同。有人真才实学,就有人沽名钓誉。

  你得了名,我得了利,他得了权!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谁比谁更清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