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忆梦长安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二十一章;盛世大唐

忆梦长安 孤王崔卫东 2931 2024-07-06 15:41

  寄语;

  一代明君李世民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历史史记,相信大家都耳濡目染。在如今的各种书籍及影视作品中也有着大量的记载与描述,大家对这两位历史伟人的映像记忆更是有着深深的烙印。

  那么,正是因为这两位伟人的影响力大,在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才会使本人在述写唐王李世民,及下一章节女皇武则天的典故中非常的纠结,也是本人自本书提笔述写以来最困扰的两大章节——

  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关于描述唐王李世民与女皇武则天的形象,大多偏向于褒奖的成分,而当你翻阅历史史记就会发现,各种书刊资料对于他俩人的态度又是褒贬不一,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如果本人将他们描写的偏圣人君子一些,便会违背真实历史原则,如果将他俩描写偏忤逆毒辣一些,又刺痛了他俩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所以,本人决定在述写本章节及描写武则天的下一章节,不发表任何个人情感观点,完全借鉴《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资治通鉴》、《中华通史》等诸多历史资料的结合,公正客观的来创作。

  如在述写过程中有遗漏,或与读者观点不同的段落,请大家海涵。

  由于本章节内容解析过长,所以本人将分为;(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玄奘法师),(文成公主),(李世民与武则天)五部分来介绍本章节。

  玄武门之变;

  李唐王朝统一中国之后,所有的臣民都认为天下就此安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足强盛。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止一次上演着王朝内部骨肉相残的悲剧,新兴的唐王朝也没能避免此类的悲剧发生。

  唐王朝一统全国之后,随即陷入了兄弟相残的漩涡之中。皇太子(李建成)在唐王朝的统一战争中,主要辅佐父皇处理政务稳定后方,次子(李世民)能征善战,军功卓著,名望日盛,这自然引起李建成的猜忌与不满,他曾多次试图谋害李世民。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外出避暑,李建成留守长安,他便趁机欲图铲除李世民集团。后经人告发,计划失败,高祖得知后大怒,但念其父子之情,终究不忍处罚李建成,此事不了而终。

  而后,李建成又设计邀请李世民饮酒,试图毒死李世民。李世民饮酒后心痛呕血,幸得及时救治,才幸免遇难,保住了性命。

  唐高祖鉴于兄弟终不能相融,便令李世民镇守洛阳,总揽关东军务,但李建成又怕李世民出关后势力更胜,便加以阻挠。

  此时,正巧突厥寇边,唐高祖遣次子(李元吉)统军北伐,李元吉是李建成的集团党员,他挑选李世民帐前精兵勇将随行,意图借此削弱李世民的集团势力,随后趁机铲除李世民。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便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诸多精兵勇将设伏于玄武门,“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北的太极宫北宫门,当地人称;玄武路,也称;自强西路211号。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射死于此。

  三天后,唐高祖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被迫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史称;唐高祖。

  这位通过政变登上皇位的帝王,虽然双手沾满了兄弟的鲜血,但却是一个文韬武略、胆识过人的皇帝。

  他善于纳谏,勤于政事,关心民间疾苦,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况,为大唐帝国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贞观之治;

  什么是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年号为;贞观。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还采取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爱惜民力,与民休息,从不滥发徭役,继续实行均田制,使农民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同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等一系列措施,迎来了连年的大丰收。

  军事上,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吸取隋朝覆灭的教训,轻徭薄赋。去奢省费,以身作则,执法严明,政治清明。

  在李世民的统治下,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创造了古代盛世的巅峰,李世民统治的这一段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君王之一,他被强悍的游牧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是历代君主的楷模。

  他任贤纳谏,宽厚爱民,开创贞观之治的盛况,承载着中华儿女的荣耀与自豪。在人民的心中,李世民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令周边少数民族集体朝拜,在当时的世界上,大唐王朝为公认的盛世强国。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唐代的商业有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也迅速兴起,其中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都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

  汉朝开创的丝绸之路,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品种繁多的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也纷纷涌向中国,大量来自国外的移民定居于中国,还有大批的国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也正是如此,才能在今天的日本、韩国、朝鲜依然能寻觅到唐朝的影子。

  当时的唐朝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统一大帝国,然而,在这国泰民安的氛围中,也有一些不利于和平的因子出现,这就是东北地区的(高句丽)。

  公元643年,高句丽与“百济”夹攻“新罗”,新罗遣使向唐朝请求援助,唐太宗派人出使高句丽,命令高句丽停止战争,但是遭到高句丽的拒绝。于是,唐太宗决定发兵讨伐高句丽。

  公元645年2月,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唐太宗御驾亲征,率六万大军向高句丽国都平壤进发,(今朝鲜首都平壤)。

  唐军一路进军颇为顺利,收复了辽东等十余城,六月到达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七月开始围攻安市城,遭到守军的誓死抵抗。

  直到九月,唐军仍然未能攻下安市城,这时已经接近深秋,草枯水冻,很多士兵不习作战环境被冻伤冻死,唐太宗被迫班师回朝,此次征伐高句丽使其臣服的目标,以失败而告终。

  此次出兵,唐军损失数千人,而高句丽则损失数万人,而且唐军夺回了辽东等十余座城池,高句丽经此一战,实力大为削弱,再也不敢在东北地区为非作歹,对于维护唐朝边境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后,唐太宗接受了大臣的建议,对高句丽采取偏师骚扰的方法,使其疲于应对,而耽误了农事。几年下来,高句丽实力大减,到唐高宗时期,高句丽被唐军彻底摧毁,高句丽就此灭亡,中国东北边境终于安定下来。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葬于昭陵。今陕西咸阳礼泉县东北九峻山。

  然而,他留给太子(李治)的却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帝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

  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永远的盛世时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