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皇帝首论:“汉魂”(上)
余冰也差不多在巳初时分就到了“混沌论道台”,与一众新部门的骨干在室内“论道大厅”一起交流今日“场馆”现场的方方面面……
接近巳时正,余冰在几名宦官和侍卫的簇拥下,通过廊桥来到“演讲平台”。“演讲平台”为了安全起见,也是围了一圈木栏杆的,面对正前方放了一张齐胸的“演讲桌”(余冰提供的创意),桌上预备了一壶热水,方便余冰演讲口干时好喝。
场馆内两万多人看到皇帝已经来到“演讲平台”,在周边工作人员和侍卫的示意下,纷纷止住了议论声,整个会场很快变得寂静无声。
负责唱礼谒见的宦官走到平台最前面,高声喊道:“陛下驾到!众人平礼恭迎!”
“论道台场馆”内的两万多观众,在周边工作人员的示范下,双手抱拳,低头施礼,并开口回应:“恭迎陛下!陛下万寿!”众人重复两遍后就找到了节奏,场馆内整齐的响起“恭迎陛下!陛下万寿!”的声音。
余冰上前说道:“免礼!”
众人回应:“谢陛下!”然后各自放下抱拳的双手,抬头看向“演讲台”上的皇帝陛下。
这次演讲余冰还没有来得及培养“主持人”,也就没人来宣读一个个环节之类的。
余冰让随行的宦官和侍卫退后一些,不用离自己太近。今日场馆内的安全措施做得还是很到位的,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
余冰站在“演讲桌”后,拿出鹅毛笔书写的“演讲稿”,放到“演讲桌”上。一切就绪,面对“混沌论道台”场馆内两万多“观众”以及上千的工作人员和侍卫,正式开始了今天的演讲。
余冰:“诸位臣工、诸位大汉的子民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风和日丽……”
余冰的声音通过巧妙而简易的扩音装置实时放大传送到场馆各个区域,虽然有点回声,但就算最远的座位也能听得清楚,回声的效果正好弥补了远处声音偏小的不足。
“演讲平台”上上下下和场馆四周各种奇怪造型的装饰,都是余冰在“系统”里兑换扩音回音设备的相关资料后,让匠人们制作出来的,前两天余冰实验后感觉效果不错。
因为有回声的原因,余冰放慢语速,每说完一句都稍微停顿一下,避免前后语句产生干扰混淆。
“混沌论道台”场馆外,余冰还让许攸安排了不少“宣教科”的成员,负责定时将里面的演讲内容传递到洛阳城各个地方。其实场馆外面就围了不少没有“门票”的民众,要不是有很多侍卫巡逻守护,怕是很多人都会“翻墙而入”。
余冰:“今天,朕演讲的主题是,[汉魂]!”
“何为[汉魂]?”
“[汉魂]与自己有关吗?”
“[汉魂]有什么作用?”
“等等……”
“各种和[汉魂]相关的概念,朕将在接下来向诸位一一阐述。”
场馆内的所有人,不论是文武百官、名宿大豪,还是儒生将士、平民大众,亦或是嫔妃宫女、三教九流……听到皇帝说出今天的演讲主题后都懵懵的,完全没听明白。
“[汉魂]?”
“何为[汉魂]?”
“[汉魂]与自己有关吗?”
“[汉魂]有什么作用?”
“呃!怎么陛下把我们心中的疑惑全问出来了?”
……
余冰:“何为[汉魂]?”
“[汉],乃大汉帝国之[汉];魂,乃三魂七魄之[魂]!”
“人因魂而生,失魂而亡;国亦因魂而立,失魂而灭。”
“人有三魂,国亦有三魂。”
“大汉[帝国]之魂,大汉[民族]之魂,大汉[文明]之魂。”
“是故,国魂、民魂、文魂,三魂俱全,即大汉之魂,简称[汉魂]!”
众人恍然大悟,哦!这就是[汉魂]啊!然后,大家发现自己还是一头雾水,国魂、民魂、文魂又是什么呢?
余冰停顿了几秒让大家消化一下。
“那何为[国魂]、[民魂]、[文魂]呢?”
“一个国家所蕴含的国家属性和凝聚的国家意志,即为[国魂]。”
“三百八十五年前,高祖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我大汉帝国之[国魂],自此始立。”
“[约法三章],既废前秦之暴法,又立大汉之新规。”
“[约法三章]出于[大仁大爱]之心而立,[以仁治国]由是成为我大汉治国之核心理念,[仁道]即为[国魂]之首。”
“近四百年来,[仁道国魂]已融入我大汉帝国方方面面。仁爱天下,仁者无敌,[仁道]必将……”
所有听众听了陛下的阐述,无不颔首,哦!原来“国魂”之首乃是“仁道”。受儒家思想影响数百年的大汉子民们,深表赞同。
余冰对“仁道国魂”阐述一番,缓了一下,继续演讲:“[约法三章],体现我大汉以[仁道]立国初心的同时,还体现我大汉[依法治国]之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天地大道尚有规则法度,国岂无法?”
“自高祖[约法三章]始,我大汉律法不断增补修订,三百多年来,已涵盖我大汉国计民生诸多领域。”
“让大汉所有国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大汉帝国立法之本。”
“是故,[依法治国],乃我大汉治国之根本原则。[法道],即为[国魂]之辅。”
“[仁道]、[法道],首辅相成,[国魂]愈凝。”
“张博望两使西域、远涉万里,开辟[丝绸之路],传我大汉文明,此乃[勇道国魂]”
“卫长平直捣黄龙、收复两河,霍骠骑犁庭扫穴、封狼居胥,彰显我大汉武力,此乃[兵道国魂]!”
“陈子公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发出我大汉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乃[霸道国魂]!”
“班定远投笔从戎、收复西域,三十六骑扬威异域,诸国臣服,此乃[王道国魂]!”
“……[武道国魂]……[圣道国魂]……[战道国魂]……[孝道国魂]……”
“近四百年来,我大汉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使我大汉帝国[国魂之道]不断积累,愈加凝聚。”
“大汉帝国,非我刘氏一家一姓之帝国。”
“大汉帝国,乃是所有大汉子民之帝国。”
“数百年来,[国魂之道]已镌刻入我所有大汉子民的骨血里,世代相传。”
“国灭,国魂不灭!……”
随着皇帝不断的阐述,场馆内的观众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大汉帝国的“国魂”。众人也随着皇帝对“国魂之道”的定义,思绪跟着穿越时空,从高祖入关中“约法三章”,到后面各种“国魂之道”,每个人仿佛都伴随着大汉坎坷起伏,一路走到今天,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了祖祖辈辈镌刻入骨血里的“国魂之道”。
啊!原来我们的国家如此伟大,绝大多数人都被不知不觉的激发了起“爱国之情”,为自己身为大汉帝国之一员而倍感自豪。
当然,年轻人永远是最热血的、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场馆内占很大比例的年轻人,都被余冰的“国魂论”激起了豪情壮志,暗自在内心发誓,要向那些英雄先辈看齐。
不说下面的听众了,就连曹操、袁绍他们这些第一批追随余冰的“元老”,即使因经常和余冰交流,听多了余冰的豪言壮语,已经对余冰的煽情演讲产生了一些抗性,但此刻也被这番“国魂论”给激发得热血沸腾,报国之情无限高涨。像曹操这样以“大汉征西将军”为奋斗目标的家伙,更是不能自已,心都跟着张骞飘到遥远的西域了……
讲完“何为国魂”,余冰拿起“演讲桌”上的热水壶喝了两口水润润嗓子,继续演讲。
“何为大汉[民族之魂]?”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民族。民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每一个有独立语言、习俗、文明传承的聚居群体,都可以算作一个狭义的民族,比如羌人、蛮人、百越、鲜卑、匈奴等等。实际上,狭义的民族多数都只能算是上古历史部落的传承延续,称之为民族相当勉强。”
“真正的民族,乃是如我大汉帝国这般,有先进的文明传承,摆脱了原始蒙昧、野蛮掠夺的本性,以正义守序为核心世界观的综合群体。”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前秦今汉,数千年来,华夏神州孕育了无数子民,同根同源同民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历代以来,凡生活在九州大地的炎黄子孙,认同我中华文明的族群,均可算作中华民族。”
“数千年来改朝换代,换的只是代天牧民的统治阶级,改的只是国号名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永远都是中华儿女。汉承秦制,天命所归。是以,今之[大汉民族],即传承数千年之[中华民族]。”
“何为大汉[民族之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