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董贼竟是我自己

第十二章 黄巾力士

  未央宫。

  刘协在一处楼阙上目睹横门的厮杀与投降,一旁的小黄门打着呵欠为刘协撑伞。

  刘协紧紧地握住腰间的赤霄剑。

  孙坚死后传国玉玺不知所踪,有人说在刘表手中,有人说在孙策手中,有人说在袁术手里。

  刘协却不在乎,他知道,汉家天子真正的传承,是这汉高祖斩白蛇的赤霄剑,剑魂神蛇赤帝子经历数百年皇家滋养,早就已经化龙,所以这赤霄剑才是真正的神器。

  方天画戟在它面前,也不过得可笑两字。

  剑一出鞘,便有真龙降世,护佑天子周全。

  当年强横如董卓,也只得毒杀少帝;再说后来的曹魏,也只敢用禅位的名义夺汉家气运。

  此刻便有一条小龙盘绕在赤霄剑的剑鞘处,小龙身体透亮呈红色,不时地发出低潜地咆哮,雨滴落上去还会发出嘶嘶的声音,散出雾气。

  长安外大军行进的声音他也听到了,奇怪的是这支军队总是齐唱诗经中的秦风,根据他的了解,吕布或者董卓的部下都没有这样的习惯。

  是谁敢在这个时候兵进长安呢?

  刘协思索。

  不过也好,乘此机会,所有宵小一网打尽!重新掌握大权!

  那名小道童背着竹篓慢慢爬上了宫阙,他一手摇着铃铛一手攥着几面令旗,每找到一处阵枢便摇下铃铛,再用腰间缠的朱砂笔画符箓,最后插上一面小令旗。

  待到道童爬上宫阙的最高处,在刘协的脚下立上令旗后,整座未央宫内布下的令旗都浮空而起,闪烁着淡淡的金光。

  而令旗正下方暗红色的符箓则在雨中燃烧起来,令旗上的金光又凝为金线连结着相邻的令旗。

  大阵已成。

  道童恭恭敬敬地对着刘协说道:“陛下,家师的大阵已然开始运作,进宫避一避吧。”

  刘协点了点头,说道:“小仙长,你也来吧,宫内闷的慌,来陪朕说说话吧,讲讲你们修道的趣事。”

  道童眨了眨眼,说道:“师傅倒是走南闯北,见识多。不过我才入师傅门下,这些东西我是不知道的。”

  刘协摆了摆手,轻声说道:“无妨,无妨,那你便给我讲讲你师傅吧,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协没摆什么架子,他提的要求也总给人一种很难拒绝的感觉,小道童虽然有些怕这个皇帝但也还是同意了,随着刘协一同进入殿内了。

  月牙隐匿,随后乌云散去,只留下一片月轮,血红色的月轮正挂在未央宫上方。

  宫内还在值夜勤的人们见状便抬头望了下月亮,随后眸子也变得如同血月一般红,麻木地立在原地,放下手中的活后呆滞地朝着殿外行走。

  未央宫大殿外。

  老道跪坐于阵眼处,双手紧密地合十,身边密密麻麻的竹简片金光灿灿,竹片上的墨字如同鱼儿一般扭曲,渐渐地脱离竹片盘旋在空中,同时竹简片瞬间湮灭成灰烬。

  随后那些墨字也涌入老道的拂尘中消失不见了。

  老道缓缓睁开眼,眼前是乌泱泱地人群。

  宫妇、黄门、虎贲。

  他们的眼瞳和眼白都是血红的。

  随着竹简片的灰烬被雨水冲刷。

  老道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喃喃道。

  “太平道张角已死,今夜过后世间再无黄巾力士。”

  此时,未央宫外。

  李儒带领着三千西凉军赶到了未央宫。

  很奇怪,守门的虎贲进去传话传了半天也没回来,这未央宫安静的让人有些瘆得慌。

  李儒很着急,他是来告诉刘协外面的敌人是怎样的东西,以求期望刘协关键时刻不要捣乱。

  当然,这是在董卓面前的面子话,他准备一不做二不休,强迫虎贲前往守城第一线,既解决城内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又充实了守城兵力。

  哎,领导想走老好人路线后这方面还是困难,要知道以前李儒有什么绝户计那都是直接给董卓说的!哪里会像现在这样遮遮掩掩的?

  “怎么宫内没回应了?”

  李儒起了疑虑,总不能三千人在未央宫这里耗着吧?

  城外敌军步步紧逼,城墙上多一位守军,长安就多一分胜算,虎贲没拐过来不说三千人还得在这里围着?

  李儒不想吃这哑巴亏。

  “去,摸摸底细。”

  李儒对着一位轻功高强的斥候说道。

  那斥候拱了拱手便闪身冲入未央宫内。

  宫外几个看守的虎贲看到这个情况也立马追了上去。

  突然那斥候不动了。

  追来的虎贲骂了一声。

  “王八养的咋不跑了?不是挺能跑的吗?咦?月亮咋变颜色了?”

  几个追来的虎贲也定住不动了。

  片刻后几人呆滞地向着殿前走去。

  李儒的眼睛瞬间变得凌厉。

  他看的分明,几人的眼眸都变成了红色的,举止也变得机械呆板。

  早年他和董卓讨伐黄巾乱军时见过这种情况,士兵到了某个地方后突然说什么月亮变血红色了,然后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城内有黄巾术士?”

  李儒有些忌惮。

  “围住未央宫!先不要进去,有试图出来的格杀勿论!”

  李儒对着司马和曲军侯们说道。

  “再找点黑狗血。”

  李儒回忆了一下以前对付黄巾的方法又对着他们说道。

  长安城墙上。

  董卓清醒了过来,听到说李儒前往未央宫了便也就放下心来,然后把自己见过陶俑的经历告诉众将官。

  “如此说来,这些陶俑应该害怕剧烈撞击。”

  一名将官分析道。

  “既然弓弩对这群陶俑没有作用,我建议给弓弩手派发近战兵器。”

  又有将官说道。

  “我认为可以驱赶马匹先冲撞敌人军阵”

  各种应敌策略被提了出来。

  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对应敌的思考很激烈,俗话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即使一个不好的计划也会在众人三言两语的集思广益之下成为优秀的策略。

  通常古代作战主帅是不会将军情全部告诉部下的。

  一个是因为害怕有些消息会被走漏。

  另一个是害怕有些消息会影响士气。

  但是董卓有着穿越千年的战略目光。

  参谋部这个东西才是未来,其他弊端?无伤大雅罢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