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秦家往事
秦家往前推百余年,皆是农民,直到秦狩的爷爷出生,秦家才出现了第一个文人秀才。
只不过老太爷的起点太低,年轻时最高才干到里正的位置,就再也没进一步。
子承父业的事情在这个时代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老太爷理所当然的把这个希望放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老太爷育有两儿两女,秦狩他爹秦仁位居第二,秦文华排第一,后面才是两个姑姑。
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老太爷把更进一步希望寄托在了秦狩他大伯身上。
秦狩从前身的记忆中得知,自打他记事起,就没见过大伯干过一次农活,下过一次地,家里的所有农活基本上全扔给了自己父母。
至于大伯,他的任务就是学习,不断的学习!
为此,老太爷把年轻时积攒下来的养老钱拿了出来,供秦狩大伯去进学,从私塾开始,一直到如今的文士馆。
大伯一开始倒也算是争气,对学习也很是努力,年不过十八便成功考取了秀才功名,这让老太爷高兴的连开几天宴席。
一般来讲,秀才就可以在县里当个村正或者里正干干了,不过这都是那些年龄大的,没有希望更上一层会选择的路,例如老太爷。
秦狩的大伯当然不满意止步于此,老太爷就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希望秦狩大伯能够超越他,才会下这么大的功夫去培养他。
之后,他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包括秦狩父母帮人打零工挣得钱,一并给了大伯,送他去了县里的文士馆进修。
秦狩父亲对此看的很开,自己大哥以后能当上大官,肯定也会反过来帮助他们的,到时候能让自己孩子跟着一进学就更好了。
秦母对此颇有些微词,她们积攒的钱是想给自己孩子交进学钱的,但当时的大伯如日中天,文采在十里八庄都非常出名,加上当时的秦家是老太爷当家做主,秦母也无法反抗。
然而就是从那时候起,秦狩大伯一直在原地踏步,在秀才的位置一坐就是十几年,中间历经五次科考,均已失败告终。
也就是在第五次科考结束后,有去过县里的人传回来消息说,大伯整日宿醉在勾栏之地,饮酒作乐,根本没有将学习放在心上。
秦家的矛盾从那一刻爆发了,秦母再也无法忍受老太爷的偏心举动,他和自己丈夫辛苦十多年,到最后来却一分钱都没有攒到。
眼看自己孩子即将长大成人,将来如何娶亲,如何生活?
老太爷对于秦狩大伯的行为也是有些生气,连夜将人从县里带了回来,狠狠的教训了他一顿,一来是想给他个记性,想让他回头是岸。
二来自然是想挽留秦母,他不想放弃让秦狩大伯更进一步的心愿,这几乎成为了他的执念。
可即便如此,秦母的决定还是没有改变,做母亲岂能不能不为自己孩子考虑,任凭老太爷怎么劝说,都不同意再给大伯提供资助。
然后…老太爷一怒之下,分家!
责令秦父秦母搬离出秦家主宅,从此两家老死不相往来,想要借此逼迫秦母答应。
结果秦母做的更干脆,索性直接搬离了秦家村,来到了数十里外的大河村,靠着娘家的帮助,在这里扎下了根。
那一年,秦狩九岁,也就是那一年,他穿越了!
这些事都是秦母有时候和秦父抱怨时,秦狩在一旁听到的。
勤劳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饿挨冻,秦父身强力壮,能种田,能打猎,秦母心灵手巧,能给大户家织个衣服,打个鞋垫,日子倒也算过的去。
后来秦父重新被征召入兵,官服更是给了一大笔钱财作为补贴,虽然不足以秦狩进学,但也不少了,足够给当时生活苦哈哈的秦狩一家改善一下生活。
这次秦父再次入征,官服同样又给了一笔钱,算上上次结余下来的钱,距离秦政进学需要的钱已经很接近了。
原本想着再积攒个两年,刚好在秦狩十八岁受征入伍前,凑够进学的钱,使其免受上战场的危险。
然而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官服的一纸调令,让秦父秦母的愿望落空了,还有三个月,秦狩就要受诏入伍了。
这边的秦文华也说的有些不耐烦了。
“弟妹,我这次一定能成功的,到时候让小狩免除兵役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你就把钱借给我吧!”
“大哥,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这钱是孩他爹用命换回来的,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借的。”
秦母丝毫不为之所动,这些话她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早就已经免疫了。
对方每次说起来都是信誓旦旦的,胸有成竹,但每次结果都令人失望,如果不是对方借走那么多钱,现在的秦狩说不定已经入学了,她也就不会那么担忧秦狩的安慰了。
“弟妹,你怎么就不听劝呢,战场有多危险不必我多说你也知道,随时都有可能丢掉姓名,这次没事,下次呢,下下次呢?”
“但如果我能考上那结果就不同了,不仅可以免除二弟和小狩的兵役,还能让小狩入学,给你们在县城站住脚跟,到时候你家不就翻身了吗?”
“你也不想看到小狩和他爹一样,一辈子扎根在村里吧,这能有什么出息?”
不得不说,秦狩的大伯不亏是文人出身,渲染能力很强,这些话虽然被他说过不止一遍,但每次听他说起来,依旧是那么的冠冕堂皇,正义凛然,令人不由得感到心动。
秦母现在就有些动摇了,打动她的话不是前面的大饼,而是秦狩大伯的最后一句话。
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秦狩有出息,别和她们一样,一辈子穷困潦倒。
事实上,如果秦狩大伯但凡表现出一点能够考上的希望,秦母都会考虑把钱借给他。
可每当她想起以前曾听别人说的,关于秦文华在县城里的事迹,她那考虑的念头瞬间消失了。
这种人就算借再多,估计也是打水漂,还不如安安稳稳存点钱,将来给自家孩子取个媳妇,或者找个什么小生意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