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吴氏,聚族而居,这太平里内,大多半都是吴氏族人,这也算是这一时代的特色,家和族之间几乎是不可分开的。
因为吴歧的祖父吴祐还在,所以吴歧和他的伯父也没有分家。吴歧和寡母,还有祖父以及那已经是两千石的乐浪太守的伯父一家生活在一起。
这年代,并不支持分家,分家就意味着分财,会让他人以为兄弟间不和睦,以及子女对父母不孝顺。汉朝以“孝”治国,讲究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陈留郡以前就有一个人叫李充,兄弟六人没有分家,而家中贫困,全家共食,一件衣服都要轮着穿。后来他的妻子劝他分家,结果李充却是把乡民们都叫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休了妻子,还获得了众人的好评。
还有那有名的大儒蔡邕,他家三代没有分家,乡人们都觉得他们的品行好。
所谓归心似箭,在重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时,才是真正的回到家的感觉。
生于斯,长于斯。
上一世的吴歧只是个孤儿,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这一世,却让吴歧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也有了至亲。即使是父亲早逝,可是吴歧却也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父爱。
“阿驹回来啦?”
吴歧回来遇到的第一个亲人,不是别人,恰好就是那个刚刚举了孝廉的从兄吴冯,他的父亲正是吴歧的那个乐浪太守伯父。
“大兄!”
吴歧恭敬地行了一礼。
吴冯仔细地看着吴歧,“这些时日不见,阿驹你又瘦了些。在郡中为吏很辛苦吧?”
“辛苦不假,但也有所学。”
吴歧回道,然后便让开身子,向吴冯介绍起陈羡、夏龚两人。
这陈羡、夏龚两人皆是白衣负剑相随在吴歧身后,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这两人就是吴歧的随从。
在吴歧说完之后,吴冯才肃然起敬,朝着两人行了一礼,“未曾想到两位竟然是阿驹的好友,阿驹这一路安全归来,还要谢过两位相送!”
陈羡、夏龚两人也连忙还礼,这平日里只听说长垣吴公之名,现在一看这吴氏子弟,方才明白长垣吴氏名门不假。才及弱冠,便举孝廉,这是何等才俊!
与此同时,吴冯也在暗自惊叹于陈羡、夏龚两人能够不顾危险,以如此妆容护送吴歧归来。
论起经义,这个从弟倒是不如自己,可是论起结友,他是万万不能和这个族弟相提并论的。
在和从兄吴冯寒暄数句后,吴歧这才归家见母。
这去年岁末的时候吴歧也回家过,只是工作之后,哪有多少假期呢?而吴歧在郡中为吏,也算是出了远门,做母亲的哪个又不担忧。
吴母是沛国龙亢人,桓氏女。吴歧九岁丧父,那时候的吴母也才二七芳龄,有人劝她改嫁,遭到了吴母断然拒绝。她觉得龙亢桓氏历来都是有名望的大族,族中男子以忠孝显名,女子以贞正孝顺为乡人所称赞。所以她不会背叛夫君,改嫁他人。
依吴歧看来,她母亲的性格是极为勇敢和坚强的。在吴歧的父亲吴恺病亡后,吴母将吴歧抚养长大,却丝毫没有任何溺爱的心理,反而是敦敦教诲吴歧,承继他父亲的遗愿。
这说起来,吴歧的父亲吴恺那也是俊才。祖父教导出来的孩子,那还有差?年轻的时候在乡里就以孝顺长辈而受到称赞,及至年长,州郡数次征辟不去,后来举孝廉入仕,先为三、四百石的县长,后来政绩优秀,一跃而成千石的新息令。若不是英年早逝,以这个资历以后两千石的封疆大吏不成问题。
就好比吴歧的那个伯父吴凤,现在可不就是两千石的乐浪太守?
吴父的早逝使得吴母悲痛不已,但是有吴歧这个独子在,从而转悲伤为动力。这子承父业,这父亲没有做到的事情,儿子就给他完成。
母子相见后,吴歧先是问候祖父的身体安好,在知晓祖父的身体尚好后,又和吴母闲谈起家中的事情来。
除了他的从兄吴冯举了孝廉外,他的另一个族兄吴壹也被太守所看重,征辟他为郡主薄。
这主薄可不是一般的官职,那可是门下五吏之一,主管文书以及参与众事,可以说是太守极为亲近的人,不然也不会称之为门下了。
吴壹的父亲也是早亡,这家中还有弟弟妹妹,这长兄如父,吴壹自然而然地就要照顾起这一家子人。可能是同样都是早年丧父的原因,使得吴歧和吴壹关系极好。
而且都是族中子弟,吴母对吴壹一家人也多有关照。现在吴壹有出息了,吴母也是多有欣慰。
“你的族兄现在年有二十五,因为孝敬长辈,爱护幼妹,习读经书为郡府所征辟,你的祖父改其名为懿,这也是勉励他要更加努力。而你现在年已十六,本不必去太学游历,但是你祖父便是游历太学时才学习到很多东西……”
吴母敦敦教诲,“进了太学,你要远离那些无德无才之人,多结识那些有名望的才俊。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好学,你不能违背了他们的志向。”
“诺!”
面对吴母的教诲,吴歧自然是记在心里的。
太学,那是青年才俊们聚集的地方,但是那是在以前。
熹平元年,窦太后病亡,有人散发谣言说是曹节、王甫两人谋害的,天子下令去抓捕这些造谣的人,于是段颎就抓捕了上千名闹事的太学生。从那以后,太学就没落下去了。
现在的太学,门槛极低,所以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这结友也一定要将眼睛擦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去结交的。
而且进太学的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混个文凭!太学无论怎么没落,那也是官方认证的最高学府,这文凭是全国通用的,以后有了这个文凭和资历,无疑是对以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