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李大阳发展民生,在朝中和贵族及百姓中获得了巨大的人望。
在一个春天的下午,风和日丽,暖阳高照,李大阳正在相府的后花园凉亭中和路昊饮茶谈论政事。
李大阳手端茶盏,喝口茶道:“伯穹啊,你说这人望我也积攒够了,我要是……”话还没说完,便有家仆来报:“启禀老爷,门外来了一个穿布衣的村夫,赶了一辆牛车,要求见您,他还说是您叫他来的。”
李大阳突然惊了一下,心里猜到八分,忙整整衣衫,一面叫家仆速速传令请自己的一众谋士、武将来丞相府,一面带上路昊,随家仆到门外迎接。
来到府外,李大阳看到面前的这个人,约莫十六七岁,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一身淡蓝色麻衣,麻衣已经有些破旧,上面缝着数块补丁,可却干净得很。
这人身后的牛车上,坐着一个女人,脸被面纱遮着,看不清长什么样,但唯一露出的那一对杏眼却异常好看。
李大阳看到这两个人,心中早已明白,于是上前向男子拱手道:“您就是卧龙先生吧,大阳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对面那人也拱拱手,说道:“草民诸葛亮,怎敢承担丞相的大礼?”
李大阳笑笑说:“先生高才,当受此礼。先生身后的,可是黄家女儿?”
诸葛亮道:“正是拙荆,我们新婚不久。”
李大阳立即吩咐手下人,先将牛车拉进府中,安顿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
吩咐完下人后,李大阳对诸葛亮说道:“我与先生有许多话想说,想必先生也是对我有话要说,不妨我们进正厅再叙。”
众人随即到正厅,分宾主落座。李大阳忙唤手下人为诸葛亮上茶。
可李大阳却只口不提政治,只和诸葛亮闲话家常。诸葛亮明白什么意思,路昊也明白什么意思,大家都默契地配合李大阳。
等了不一会儿,众大臣都来了,待大家向李大阳见礼、落座后,李大阳忙对众位介绍道:“今天有一古今第一大才,诸葛亮字孔明,在看了我六年前留的字条后,从荆州前来见我。”
路昊立即开言道:“不妨主公将字条示下,我等十分好奇您写了什么,竟让此人才不远万里赶来见您。”
李大阳看了看诸葛亮,诸葛亮会意,拿出字条。
上面写着:“骠骑将军李大阳见礼:卧龙先生,想必您岳父已经将我的话转告给您了,在您看到字条的时候,我应该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看重汉室的您或许对我的做法不满,可您想想,如果已经日暮西山的汉室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我李大阳,不管天下是谁来执掌,我只要天下百姓都过得好。百姓是治国之本,《荀子》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评价一个执政者是否有道的标准,应该是百姓的生活状况。天下非刘氏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我今日执三州之牛耳,三州百姓富足,未来必将执天下之牛耳,我也要天下百姓富足!我深知卧龙先生有大才,大阳迫切需要先生辅佐我,来让天下百姓过得更好,万望先生肯来见我。”
本来对李大阳轻视汉天子行为有些不满的关羽和荀氏叔侄,看到李大阳的一番肺腑之言,也心中暗暗发誓要无条件支持李大阳。
诸葛亮看到李大阳想要的结果已经达成,才开言道:“不知道丞相今后有何想法?”
李大阳微微一笑道:“我有变法数策,通过一年的人望积累,已经准备好了实施。第一条政令,叫做‘保甲养马法’,即诸县保甲养马,户一匹,物力高而自愿者二匹,给以官马,或官给钱自买。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三等以上户十户为一保,四等以下户十户为一社。保户马病死,由养马户单独赔偿;社户马病死,由养马户与其他九户共偿其半。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诸葛亮听完,说道:“此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稳定秩序。丞相奇策。”
李大阳笑了笑,诸葛亮哪知道这是后世王安石变法的一条啊。
李大阳继续说道:“第二条政令,叫做‘摊丁入亩’,即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谁家田地多,缴税就多,田地少缴税就少,和家中人口多少无关。”
李大阳顿了顿,又说道:“这第三条,叫做‘方田均税’,首先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而后在‘摊丁入亩’的基础上,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见众人对李大阳的三法都十分敬佩,李大阳得意地又说道:“第四条,名为‘科举’,即通过考试从全国选拔,考试分为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层层选拔,按考试内容,以治国方略或行军作战为主,分‘文’、‘武’二科。”
诸葛亮听完,问道:“如今天下,世族把持政治,如此触动贵族利益,丞相…”
李大阳哈哈大笑:“此乃涉及今后百姓生活之策,若有敢阻拦我的,杀一人而救天下又有何不可?!虽千万人,吾往矣!”
诸葛亮一头拜倒在地,大呼:“主公在上,请受亮一拜!亮自算自己有七百年寿命,可每用一次大的智计或能力,将减少阳寿,虽如此,亮今后安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大阳忙扶起诸葛亮道:“若得卧龙先生襄助,则大事可定。”
李大阳随即上奏朝廷,封诸葛亮为太尉。并颁布变法四令,一时间天下震动,各地百姓纷纷为李大阳建造“生祠”,前往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一段时间后的相府,日常会议,荀彧向李大阳说道:“主公,臣有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