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世家云集的地方之一,在这个地方,出现了琳琅王家,自东晋南渡之后,出现了王与马共治天下。王就是王家。
经历了南北朝之后,江南世家在唐朝大放光彩,其中萧家更是因为做过南朝皇帝,在唐朝成为了南方世家的领头羊。
可是现在他们虽然有很大的实力,可还是没有到达之后的鼎盛时期。
在一座院子里面,几个老人做在一起,面色严肃。
现在的扬州世家,因为各种乱入的问题。出现了许多世家,王家,陆家,萧家,成为了他们的领头羊。
“近几日,身体偶有不爽,才知自古以来,岁月不饶人啊。”陆康慢慢悠悠的说到。
“季宁啊,你不过区区五十多岁就感叹如此,我们都已经六十多了,又如何呢?,”萧统说到。
萧统,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丁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谥号“昭明”,葬安宁陵,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
在前不久的招募兵马中,萧家出现了萧朝贵这位猛将,带着萧家兵马与太平道作战,在扬州威名赫赫。
“唉,如今国之蒙难,我们如今已经风烛残年,可是底下的孩子们正式报效国家的好时候,自然不能因为我们的恩恩怨怨耽误了他们。”陆康说到。
他们这几个人都有一些恩怨,如果不能更好的整和整个世家力量他们最后也就只能被太平道消灭。
所以这几个人的想法也就是成立一个盟军。更好的抗击太平道。
“我有一个孙儿,叫做陆秀夫,算不上多么优秀,文武平庸,但是胜在文采。可以让他做个文笔小吏,所以我愿意陆家三千兵马加上陆秀夫,全部加入盟军。”陆康首先说到。他是发起人,他必须要第一个表明态度。
越先表明态度。就越容易过得利息。
陆秀夫,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陆秀夫才思清丽,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在海滨流亡期间,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其时张世杰领兵驻守崖山,陆秀夫则既要筹措军旅,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既然陆兄这么说了,好,我萧家也出三千,加一个萧朝贵。”萧统也表态,现在扬州局势岌岌可危,他必须把世家联合起来,生死存亡之时,不能有任何的内乱。盟军是最好的办法。
“我周家出一个周亚夫,一千兵马。”这个时候一个老人也说话了,他是周家的家主,周家实力比较弱,可是在这一次战争中,他的儿子周亚夫出现了令人的惊叹的统率才能。
在一次和李自成的战斗中,三百人全歼一千太平道,可以说是古之名将都不为过。
“唉,诸位前辈,我王家出王孝杰,王方翼。一万兵马”在这些老人里面,四十五岁的王安石显得格外年轻。他现在是王家的家主。而他提供的人才,都是他王家优秀将领。
王家是目前实力最强大的家族之一,他有底气说这个话。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公元694年(延载元年),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因功官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清源县男。于公元697年,任清边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孤军深入,全军覆灭,坠谷而死。赠夏官尚书、耿国公。开元中,赠特进。
折家,种家,元家最后三个边缘家族也只能同意了,并且种家排出了种师道,折家派出了折可行,折御卿等人。元家派出了元英,元景皓,等人。
长孙家派出了长孙无忌,张家张昭,张齐丘,
因为孙坚夫人出身于吴家的原因,所以他带着他的一万兵马,四个结义兄弟等人也加入了。
还有一个刚刚出来的赵家,三万兵马,领头人是赵匡胤,他的弟弟赵光义,虽然他不被世家承认,可是因为势力太大,只能让他加入。
他的手下有赵普,尔朱荣,高欢,段韶四人。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书记,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太宗时又两次为相。992年因病辞退,封魏国公,死后谥忠献。虽其读书少,但喜《论语》,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尔朱荣(493年—530年11月1日),字天宝,梁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王朝权臣、军事家。神机明决,容颜俊美。早袭父爵,担任第一领民酋长,积极招兵买马,发展壮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笼络,镇压河北农民起义和对抗胡太后势力。孝昌二年(526年),举兵袭取肆州(今山西忻县),自置官吏,兵势渐盛,脱离朝廷管制。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诩为胡太后所鸩后,以为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军从晋阳南下,拥立长乐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自领侍中、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封太原王,专擅朝政。借口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发动河阴之变,围杀王公百官。不久还师晋阳,身居外藩,安置亲信党羽,占据要职要地,遥控朝政大局。大破葛荣数十万起义军,迁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先后击灭韩楼、邢杲、元颢叛乱。永安三年(530年),派骠骑大将军尔朱天光前往关中地区,镇压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起义军。入朝觐见皇帝,与元天穆并为孝庄帝所杀。时年37岁。尔朱荣虽然在史书骂名滚滚,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高欢,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翌年攻入洛阳,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
段韶,段韶,字孝先,武威姑臧人,出身军官世家。段韶少年时代就擅长骑射,有将才,加上和高欢有点亲戚关系,深得高欢信任,任都督。北魏建明二年(531)十月,高欢与尔朱兆战于广阿(今河北境内),高欢看到尔朱兆兵多势众,有些害怕,段韶鼓励道:“得天下之心谓之众。尔朱兆杀主立君,残害天下,国人不耻,且亲近奸邪小人,疏远才俊之士。将军伸正义,清君侧,顺天意,合民心,岂有不胜之理?”高欢听了段韶的话,向敌人发起猛攻,很快就取得了胜利。段韶以军功被封为下洛县男,又赐其父爵为姑臧县侯。东魏武定元年(543),高欢被西魏大都督贺拔胜所败,只有六七个侍从跟随。贺拔胜率兵追到,举枪将刺高欢,段韶驰马反射,射死了贺拔胜的马,使追兵不敢前进,高欢免于一死。因此高欢赐给他鞍马、黄金,并进爵为公。武定四年(546)九月,高欢大军围攻西魏玉璧城数日未克,死伤7万多人。高欢病危,临终前嘱其子及大臣:“凡军旅大事,都要和段韶商量。”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段韶任尚书右仆射、冀州刺史。
几个人都是功劳赫赫,但是这近七万兵马的统率,因为赵匡胤的实力最大,最后只能交给了赵匡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