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曹丕曹植——根本不应该有悬念
曹操占了汉中,意气风发,得陇望蜀,我们刚拿下四川,人心不稳,内部还指不定谁想搞事情,显然不是跟曹操正面冲突的好时机,能不打就尽量不打,怎么办?找孙权帮忙呗,刚跟东吴为了荆州地盘的事闹的不甚愉快,虽然双方私下你来我往斗智斗勇,但好歹没撕破脸皮,交情还在嘛,所以说啊,做人留一线很重要,风水轮流转,你能说你以后能不找别人帮忙吗?但交情只是敲门砖,决定因素还是利益,想请人家帮忙那还不得意思意思,我们主动让出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东吴也想趁曹操主力在东边捞点好处,同意出兵合肥。
替曹操镇守东边的张辽,他跟孙权也算是老冤家,来来回回打了好几次也没打出个结果来,这次还是一样,东吴还有些掉份,孙权亲自出马还差点被张辽给连锅端,张辽威震逍遥津,不是我鄙视东吴的人,老板亲自带队出马,搞了几次就是干不过曹操手底下一个张辽,要知道张辽在曹魏那边都排不进前三,孙权搞政治不错,带团队也是把好手,东吴的凌统和甘宁本来不对付,通过这次打仗也理顺了关系,但打仗嘛,太一般了,唉,不过东吴这么一搞倒是把曹操吸引过去了,我们这边压力顿减。双方打到最后发现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打成烂仗了,一商量还是各自退兵吧。
曹操还是没尽全力,一是我在荆州牵制着,二是打仗的主要目的还是为加强权力控制更进一步,这次打完张鲁收汉中又打完孙权,想再进一步称王,根据以往的套路,肯定有人出来反对,上次是两个姓荀的,这次是崔琰,不出意外,曹操把崔琰干掉了,这下没人敢反对了,顺利上位,称“魏王”。当了王爷,立马就面临着接班人问题,曹操年纪也不小了,不像大哥,就阿斗一个男娃子,曹操儿子一大堆,嫡长子曹丕是最合适人选,但他自己最喜欢三娃曹植,为啥呢?像自己呗,文采好,能写诗,聪明,能喝酒,性情中人,但曹操是一个冷静的政治家,不会凭主观好恶去做判断,果断的立了曹丕为接班人,从法理上讲嫡长子继承制是传统,大家更能接受,曹丕也更冷静理智、练达稳重,这是作为一把手的必备条件,总不能靠天天喝酒写诗去团结同志治理国家吧,不管怎么说曹丕都是最合适的,只有他能保住老曹家的资产,他上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至于传闻的使命曹丕耍阴谋诡计拉帮结派什么的那都是扯淡,政治斗争嘛,谁不耍点手段,曹植看着耿直,背地里也干过不少见不得光的事没少坑他哥哥。
难得这些日子没什么大事,北边的曹操称王后忙着搞内部清洗,剪除异己,听说是搞的自己头风病犯了,东边听说鲁肃死了,我实在想不出东吴还有哪一号人物能接鲁肃的班,这下子应该更轻松了吧,没准我还能找机会去搞一搞事,总是别人家搞我们,啥时候我们也应该主动出击一下,大刀好久没好用都有些锈了,赤兔这兔崽子整天胡吃海喝的都长了好些膘,越来越懒,得找机会拉出去练练,唉,大哥四川刚安定下来,估计还得一阵子才能站稳脚跟,再等等,仗有的打。只不过鲁肃可惜了,才40多岁就死了,也算是英年早逝,怎么东吴有点能耐的人都不长命呢,还别说,鲁肃看着像窝囊废,好像没立过什么大功,更没有周郎赤壁之战的高光表现,但鲁肃主政期间东吴势力越来越稳固,内政外交军事越来越强,跟曹魏干了好几次都没伤元气,那实际上都有鲁肃的功劳,这人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能力还是很强的。
本来不想跟曹操正面冲突的,但现在曹操在东边跟孙权这么一消耗,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况且曹操刚拿下汉中,始终是个心腹大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们占了四川也有段日子了,逐渐站稳了脚跟,汉中始终是要解决的,大哥先派了三弟和马超是做了一下试探,估计曹操是旅途劳顿了,刚从西边跑到东边打了一架,现在也不想再回到西边去了,派了曹洪到汉中,张郃夏侯渊为先锋,就这阵容我看曹操也不是很重视,想着依仗险要地形,守住就好,张飞、马超都是冲锋陷阵的人,估计也就是搞搞摩擦,没什么大事。
可巧的是,张郃也是这么想的,屯兵三寨,先跟张飞PK一下,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人都姓张都是武将并且都名声在外,都是干架砍人的,张飞牛逼轰轰的,老子早看你不顺眼了,两人当面锣对面鼓的硬干也确实没多大差异,互有胜负,张飞略占优,一下子就僵持了,张飞攻、张郃守,老子就是不出来,有本事你攻,反正我的任务就是守住,看你这五虎将有什么能耐。大家对张飞都形成刻板印象了,都觉得这张三爷就是糙汉一枚,不懂什么阴谋诡计,可上次说了,三弟平时确实是这样直来直去的,可偶尔也会间歇性抽疯一下,上次就抽了一次,使了个计策坑了一回严颜,这次见张郃始终缩着龟头不出来,又上演了一次,很简单,假装要暴走然后发酒疯把张郃给耍了,骗张郃出来然后设埋伏占了张郃的寨子,趁机消灭了张郃两万人马,后面就顺风顺水,魏延也来帮忙,又占了瓦口关,消灭了剩余的一万人马,张郃从军长直接降到班长,带着十几个人灰溜溜的跑到南郑去找上司曹洪请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