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历史差异
当北方洛阳的大战落下帷幕后,在南方,韩国公姜维率领的伐吴大军,也和魏吴联军展开了激战。
章武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庐陵汉军大营内
此刻,姜维召集了所属的十六卫大将军中跟随他伐吴的大将军们,在他的帐内议事。
左神武卫大将军武陵侯沙摩柯,右神武卫大将军高陵侯霍戈,右屯卫大将军昆翊侯马忠,右神武卫前军将军徐盛,后军将军陈武,左神武卫中军将军丁奉,右军将军朱然,襄州都督贺齐等武将皆在帐内站立。
“众将听令,”姜维看着所有人,“左神武卫右军将军朱然,中军将军丁奉,率一万陌刀步卒,在庐陵城外的山上屯驻,等到敌我两军激战过半后,杀将出来,一举击溃吴军,右神武卫,右屯卫以及襄州各部兵马,正面迎击吴魏联军,”
“遵命”
第二日,双方在庐陵郡展开激战。
汉军各部军旗迎风飘扬,汉军刀枪林立,反观一部分的吴军将士,士气低迷。
吴魏联军的总指挥,是吴国大司马、右丞相陆逊,和魏国的车骑将军,晋阳侯张辽。不过,这一次张辽是抱病参加的。
原本历史上的张辽,这个时候已经死了几年了,但可能是由于刘贝穿越的原因,他还活着。
张辽骑在战马上,对着身旁的吴国大司马陆逊说道:“伯言啊,你看汉军的阵势如何?”
“精锐之军啊!”陆逊感叹道。
“大司马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末将只需两万精兵,便可击溃汉军。”扬威将军孙韶有些不屑。
“不可大意,”陆逊训斥道,“如果汉军那么好对付,我们就不会失败那么多次了。”
“是,末将受教了。”孙韶拱了拱手道。
对面,姜维拔出了佩剑,指向前方:“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杀”
汉军山呼海啸着,杀向对面的魏吴联军。
…………
正当汉军和魏吴联军在庐陵激战的时候,刘贝却在自己的寝殿捣鼓着新的东西。
九月三十日长安含元殿
刘贝仔细的看着桌面上的白纸,提起笔在上面画了起来。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小太监走了过来,凑在刘贝旁边小声地说道:“陛下,内阁辅臣,三省六部长官,在京的十六卫大将军求见。”
“哦,”刘贝停下了手中的笔,“他们来干什么?快宣。”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等人走了进来:“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刘贝看着诸葛亮等人,“你们来有什么事情吗?”
听的刘贝此话,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了一种怪异,诸葛亮连忙解释道:“陛下,自从您下诏两个月内,朝廷诸事由内阁及三省六部的官员处理以来,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见过大臣了,臣等今日前来,是来汇报每月的事情处理情况的。”
“哦,”刘贝这才反应过来,“是朕忘记了,那你们就开始吧!”
所有人按照等级主次坐了下来,诸葛亮开口了:“陛下,这一个月以来,朝廷诸道农桑发展迅速,尤其是刚刚收复的河南道、陇右道。河南道人口本来就多,加上均田制和各项新政的强有力的推行,预计明年的粮食产量会有极大的增加。”
“哦,”刘贝有些惊讶,“河南道的那些世家大族难道会支持朝廷的各项新政?”
“大部分世族都是反对的,”诸葛亮说道,“不过在颖国公的配合下,查抄河南道世家五十余,所获得的财物、田宅、人口皆已经登记造册,财物充实国库,土地和农具、耕牛皆已经按照均田令分配给了百姓。”
“安西都护府所管辖的商路有何发展?”刘贝又看向管理户部的内阁次辅黄权。
“禀陛下,”黄权对刘贝说道,“由于朝廷实行了比较宽松的商贸政策,不少西域的商人都来到了长安,户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每月朝廷从通向西域的商路上面,可以获得五千万钱,随着朝廷的不断稳定,这个数据还在增加。”
“陛下,”刚入内阁不久的文渊阁大学士杨洪站出来,“工部统计,按照商路如此发展,再有三年多,长安城就要扩建了,因为从西域来的商旅越来越多,长安城已经快容不下他们了。”
“传旨,”刘贝当即下令,“工部联合户部,立刻商议扩建长安城的方案,然后报朕。”
“陛下,”新任兵部尚书、左武卫大将军晋国公赵云对刘贝说道,“屯驻羌狄道的左骁卫所部,歼灭犯境羌兵六千余人,俘获战马两千余匹,但是左骁卫左军将军陈永战死,差点丢掉城池,是在左军中郎将侯君集的带领下,击溃了羌兵。”
赵云是在七月初接任的兵部尚书,原来的兵部尚书马谡,被刘贝贬到了成都当府尹。
“哦,那就令吏部进行嘉奖吧!”刘贝清淡的说,但随即他又反应过来,连忙问赵云,“你说那个中郎将叫什么?”
“侯君集啊!”赵云有些奇怪,不明白刘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侯君集是不是宁州人?”刘贝继续问道。
“陛下是怎么知道的?”赵云有些奇怪。
“看来是上一次的事情,让这些唐朝名将穿越过来了啊!”刘贝想了想才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此次立下战功还有哪些人?”刘贝又看向赵云。
“还有右军中郎将李孝恭,中军将军李靖,后军将军张公谨、羌狄道折冲府折冲都尉薛万均。”赵云拿出了名册说道。
“天呐,都是名将啊!”刘贝在心里惊呼道。
“传旨,”刘贝想了想做出了决定,“左骁卫左军中郎将侯君集调任左威卫前军将军,左骁卫右军中郎将李孝恭调任左卫前军将军,中军将军李靖,调任右威卫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张公谨,调任左领军卫前军将军,折冲都尉薛万均调任左威卫右军将军。”
“遵旨”赵云拱了拱手,坐了下来。
其他人再把事情汇报完毕后,刘贝将桌面上的那张图纸,让他们相互传递了一下。
“陛下,”户部尚书杨仪有些激动,“这两样农具若是能够推广,那我大汉的农田产量将会再度增加啊!”
“此时,就交给户部去办理了。”刘贝笑了笑说道。
刘贝给他们看的,正是他绘画出来的曲辕犁和筒车。
“今年的科举考试的士子情况怎么样了?”刘贝看向了主管科举考试的内阁次辅,武英殿大学士蒋琬。
“禀陛下,”蒋琬站出来说道,“今年科举考试的一甲三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都下当到了剑南南道的昆州等州,二甲第一名至第十三名的进士,也全部下放到了剑南道,山南道,陇右道,关内道的较为贫困的州县任职。”
“那些人中,有没有一个叫封德彝的,或者叫马周的?”刘贝不动声色的问道。封德彝和马周,都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刘贝想看看有没有他们。
“啊,”蒋琬有些惊讶,“陛下是如何知道的?的确有这两个人,不过封德彝的年纪有些大,吏部打算将他放置在房州,担任房州刺史一职。马周还要再历练几年。”
“房州刺史就由马周担任吧,至于封德彝吗…………”刘贝想了想做出了决定,“封德彝就担任吏部郎中一职。”
“遵旨”一旁的吏部侍郎杜微说道。
事情都汇报完毕后,诸葛亮等人退了出去,陈到走了进来。
“叔至啊,”刘贝看着陈到,“锦衣卫要全力保障这些士子的安全。”
“是,”陈到又说道,“陛下,锦衣卫安西都护府分司来报,在西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名叫高昌,领土广大,他们连灭西域数国,最近几日,他们的军队有向安西都护府下属的村镇发起攻击的迹象,并且他们已经集中了将近十万铁骑的军队在他们的首都高昌集结。”
“什么?”刘贝有些震惊,“高昌?”
“是的。”陈到点了点头。
“传旨,”刘贝对一旁的中书舍人陈信说道,“征调关内道府兵番上,任命左威卫前军将军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总管,左威卫右军将军薛万均为副,左卫前军将军李孝恭为伊犁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卫前军将军张公谨为副,各率步骑两万,屯驻在伊州,博康亭侯陈式所部也调往伊州,以上各部,均由侯君集节制。”
“陛下,”陈到有些犹豫,“还有据河北锦衣卫来报,曹丕似乎就只有这一两个月了。”
“让前线的军队,做好战斗准备,严防魏军偷袭。”刘贝说道。
陈到退了出去之后,刘贝自言自语的说着:“看来,历史出现了偏差啊。真是头疼啊!”
…………
汉章武五年(魏黄初六年)十月十三日邺都皇宫曹丕的寝宫
作为魏国的开国之君,曹丕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此刻,他唯一的嫡子——甄妃所生的,年仅二十二岁的曹睿在他的床边站立,在地上,被贬为尚书令的司马懿、从睢阳前线和合肥前方赶回来的大将军曹真和大司马曹休,以及曹丕最为信任的太尉陈群跪在地上。
曹丕睁开了眼睛,示意自己的小太监将他扶起来。
曹丕靠在床头,看着地下的大臣,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心中有些苦涩。
自己在位仅仅六年,便要撒手人寰了,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的。
“睿儿,”曹丕看着曹睿,“朕即将大行,这大魏的天下,就要交到你手上了,你年纪尚轻,有不懂得,要多问。”
“儿臣知道。”曹睿只说了一句话。
“唉,他还是有些恨我啊!”曹丕在心里感叹。自己处死了他的母亲,让父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但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够将天下交给他。
将杂念消掉,曹丕又看向了地上的众人。
“朕即将大行,睿儿,便要靠你们多多辅佐了。”
“臣誓死辅佐好太子。”司马懿等人说道。
“宣诏吧!”曹丕对小太监说道。
“…………自古帝王皆有寿终之时,今朕将大行,特任命曹真为大将军,使持节,司隶校尉,曹休为大司马,使持节,太尉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使持节,四人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太子。”
“臣等必定肝脑涂地,誓死效忠太子。”司马懿四人说道。
“太子,”曹丕又对曹睿说道,“朕还有一份密诏,放在那口箱子里,等朕走后。你再打开看。”
“儿臣知道了。”曹睿说道。
“都,,退下吧,朕累了!”曹丕挥了挥手,让众人离开。
“如果再有一世,朕宁愿不当皇帝,也要自由。”曹丕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道。
十一月二十四日,曹丕在邺都皇宫中病逝,年仅三十九岁。
十一月三十日,曹睿登基,明年年号为太和元年,同时追谥曹丕为世祖文皇帝,并且大赦天下。
此刻,长安皇宫含元殿内,刘贝看着天空,自言自语地说道:“曹丕也死了,这天下会有大的动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