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第三章第四节
“我知道,但我也听说,西凉诸部本是互不统属,只因为几个首领的威信暂时统一到了一起。
除了像皇甫将军说得那样,坚守不出,待他们不战自溃以外,还有个方法也能让它们立刻溃散。”
说到这里,皇甫嵩也明白了关羽的意思。
“你是认真的么?”
“为了赢下这场战争,我会不惜性命。”
当天,皇甫嵩派信使送了封信,大体内容是十天之后的中午,在两军阵线中间的交战区进行谈判,信使派出后,很快就回到了军营,并拿到了韩遂的回信,信中同意了这场谈判。
之所以会同意,是因为叛军久攻不克,粮草不足,军心不稳,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朝廷内部对皇甫嵩已经产生了猜忌,所以内心也希望通过谈判来打开形势。
如果这次谈判中,叛军能说动朝廷拿出足够的粮草的话,叛军也自然会散去,但叛军也不知道,朝廷既不会,也没有粮草去赈济他们。
十日以后,关羽跟随皇甫嵩,带领千余精骑来到了约定的地点,而另一边,边章,韩遂起初只带了一千余人,但待列好阵后,又有大量兵马涌了过来,大概来了五千人马,对面才有了谈判的打算。
就算是谈判,叛军也做好了打的准备,做出了谈不妥就可能大打出手的架势。毕竟汉军长期固守不出,叛军也一直在寻找在野外和汉军一决雌雄的机会。
看到这一阵势,皇甫嵩并没有动摇,而是叫两侧士卒看他手势,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
皇甫嵩出阵,关羽紧随其后,而叛军带头的两骑也来到阵前。
“韩遂,见过皇甫将军。”
“边章久闻皇甫将军大名。”
两名叛军头领,似乎都久闻皇甫嵩的威名,一见面都十分客气,而皇甫嵩也点了点头,又说道:
“你们二位带了这么多的军队,是来谈判的,还是来打架的?”
只听韩遂说道:“我们素知汉军精良,没有这种阵势,可不敢与将军谈判。”
说是这么说,但一旦条件谈不妥,韩遂对条件不满意的话,说不定就会真的打起来。
不,应该说是一定会打,关羽注意到了边章,韩遂背后的部队,这些人装备精良,体格健壮,似乎都是严选出来的精兵。
韩遂已经准备好了要求的条件,如果条件谈好,那这支军队就只当是压阵的,反之,便会直接发起进攻。
“我听说你们当初是被人裹挟,发起了叛乱,但你们不仅在西凉割据,还进军三辅,难道你们还想当皇帝不成?”
“不敢!”韩遂立刻否认。“我等虽被迫起兵,但久闻宦官把持朝政,今有大军十万,愿以此军清君侧,诛杀宦官,还朝廷一个清明。”
这当然是违心话,韩遂虽然并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但也没有想清君侧,自古以来,打着清君侧名号打进京城的,基本都没干过什么好事。
“然而我逢天子之命阻挡你们的进攻,圣旨不可违反,你觉得你能击败我,进京勤王吗?”
“皇甫将军天下英雄,用兵如神,韩某佩服。
若只是与你对抗,就算是十个韩遂,也无法突破你。
只可惜,你受宦官的节制,就算有十个皇甫将军,接到朝廷的一纸诏令,我等便不战而胜。”
韩遂不愧是西凉一带的老油条,一眼就看清了皇甫嵩的弱点。
没有什么需要反驳的,韩遂在去年黄巾起义之时就入京过一次,说不定他早就谋划着要发动叛乱,那次入京也是为了打探朝中的虚实。
“陛下虽被宦官欺瞒,但朝中不乏忠志之士,就算皇甫嵩倒了,又会有别人接替我再战,你们必不能再挺进一步。
更何况,在那之前,你们的粮草难道就足够么?”
“皇甫将军似乎已经知道我军的难处,确实,我军现在粮草不足,但西凉贫瘠,这次若取不得战果,我们是不会撤退的。”
接着,韩遂便与皇甫嵩策马上前,马头相交,关羽听不清他们的对话,但大致的意思是:韩遂希望皇甫嵩将汉军的辎重交给他们,如此,他们便会佯作败退,汉军得了面子,皇甫嵩不被免职,而西凉叛军也得了实惠,免于饥荒之苦。
当然,说得好听,韩遂这老狐狸会不会履行诺言还另当别论,拿了粮草,叛军就有继续战斗的资本,到时再反戈一击,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皇甫嵩倒是真的在试着跟他谈到具体条件,但韩遂对军粮一事寸步不让,话里话外,都有着不让军粮,后果很严重的意思。双方谈到深处,已经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
趁此机会,关羽也已经行动起来。
还记得另一段历史上,马超与韩遂在潼关之战时,也与曹操进行过谈判,马超仗着自己的勇猛,想驾马上前,生擒曹操,但因曹操身边也有许褚这名虎将才没有行动。
然而现在,韩遂的身边是边章,而皇甫嵩的身边则是关羽,同样是在谈判,关羽把目光落在了边章身上。
他早就知道,西凉势力最大的其实是韩遂,这次起义,拉上了别的势力,并用边章将自己未拉拢到的势力进行整合,在共同的战斗中,通过自己的威望和已有势力,兼并这些零散的势力,待时机成熟,再除掉边章和北宫伯玉,让自己得以统合西凉诸部。
所以,此时和皇甫嵩谈判的韩遂看上去是这三人中最不起眼的,但实际上能力最强,野心最大,要想平定凉州,最需要除掉的人就是他。
此时在他和皇甫嵩谈判时,关羽已经握紧了手中的偃月刀。
韩遂之所以敢这样大摇大摆地和皇甫嵩谈话,其实是因为他作为西凉人,武力也不一般,甚至超过皇甫嵩,如果情况有变,他甚至有自信将皇甫嵩挟持。
然而韩遂没有想过,皇甫嵩的背后是关羽,韩遂甚至不知道关羽是谁,只把他当成了皇甫嵩的跟班。
在这四个月的战争中,关羽其实早就想到了或许会有这样一天,所以每次叛军派人挑战,他明明能轻易杀掉那名敌将,也不为了一点功绩而出阵接战,为的就是有一天真的需要冲阵斩将时,自己的武艺能出敌不意。